◆江 平(杭州師范大學)
隨著人生閱歷與書畫實踐的增長,我越來越感覺到:風格就是作者其人。此系樸實感受,網絡一搜,竟是法國作家布封就文章風格提出的著名觀點。實際上,詩文可反復修改,落紙定形的中國書畫,才更真實地體現作者的精神世界。同區域的畫家,盡管所畫題材大抵相類,然各自情味總該有別。
一直生活在江南的我,以畫南方風物為主。人們常說“杏花春雨江南”,可江南并非總那么綿柔。瑰麗的黃山、清幽的匡廬,靜雅的蘇州園林、溫婉的杭州湖光,還有無數小橋流水相依托的古村鎮,均可因天氣變化而風情萬種。且不說黃賓虹曾敘及雨中看山那些體驗,其夜山圖又如何別具一格,僅我親睹的杭郊臺風雨,就感受強烈。去年首場臺風強度有限,但烏云鋪天蓋地,將改造中的杭郊倉前鎮壓得只剩一抹亮光,正如李賀那句“黑云壓城城欲摧”!我臨窗對境不能自已、渾欲狂嘯!馬上入室鋪紙,一邊揮汗,即興揮墨,通幅非常圖象一氣呵成,感覺某種內在的壓抑,借此景而痛快噴發。
我生長于徽州古縣婺源的勞苦之家,自幼莫名喜愛繪畫。因父母極力勸阻,亦不明有關規定,我只參加普通高考,讀的中文系。我的興趣兼及文史,然始終將畫業視為第一正事。四十年來的采風,我幾乎全是一人徒步或騎單車。年少時羨慕美術團隊,后來逐漸明白:當一位孤客型畫家即時的感受無人可訴時,那些真切體驗才會透入心靈最深處,浸潤了他的氣息,進而流淌到筆下。
1990年深秋冒險去三清山,我從實習的樟村中學借單車,背著24個饅頭翻山越嶺,不斷問路,往返近二百里沙塵道。下某高山時沙礫打滑翻車,險些滑落山崖!急以雙手剎地,掌根血肉淋漓!當晚急著爬上山,精疲力盡宿于山腰草棚。次日起對景速寫,嚼饅頭,飲山泉。返程那天執意要看日出,只身摸黑爬行,一路怕遇狗熊,歷經驚恐與艱辛終至某峰頂,四顧茫茫,不見日影,以為此生窮途之兆,感極而悲、臨風痛哭……上饒的靈山,我也是騎著破單車,一路風塵去,揮汗上山道,寫景四五幅,披星戴月歸。
我的國畫,始自少年時臨習芥子園畫譜。大學期間遍覽圖書館書畫資料,視野初開。又與花鳥畫家胡潤芝先生結忘年之交,視野再開。后來心儀已久的杭州任教,了解到除官方供養的專職畫家,一般畫家無像樣畫室,創作時間、推介渠道均有限,少數人連生存都不易。可這些,并不能動搖融在我血液里的畫家情結。

南京烏龍潭一景 國畫 江平
畫什么景、怎么畫,都隨畫家的性情,然性情并非天生,乃由長年處境造就。有幸先后得到童中燾、曾宓先生具體指點,我漸入國畫門徑,由臨仿古典山水轉向現代寫意。考讀創作方向的國畫碩士、書法博士,眼界愈加開闊;詩文,也浸潤我的書畫。可是,住房與高校各項考評改革、大學遷出市心等一連串事端,全在我最可能長足進步的時段開啟,沉重負累,偏偏雪上加霜,再遭一言難盡之接踵災禍……我的畫作,多半是在這類煎熬下的產物。
來杭州那年臘月,我畫了幅凝重筆調的小品《青松寒不落》,蕭瑟蒼松下那個書生,即家業兩迷茫的自己。童師、曾師對我彼時請評的著力之作不太看好,卻肯定了隨意勾寫的該幅等幾件。另畫窗蕉,自題“春風秋月,蕉綠蕉枯,我知此君,此君知我”,蕉葉有折有挺,文句也算中性,然一經粗放筆墨與樸拙手書共同“譜曲”,慨何如哉。七年后,西湖北面寶石后山成為我獨居十余載之地。山館南窗面對那塊大石崖頂與圍墻底縫中,二株根系被迫延伸到很遠才入土的苦命大樹,令我肅然起敬。我寫生其一時,將樹根作了祈福般的理想化調整。曾宓師看了,再次嘉勉。
墨跡即心跡,氣格更是靈魂。歷代文藝經典常有一個共性:蒼厚。厚,由錘煉技藝可及;蒼,則是逆境體驗與內心陶養的自然融透。我的畫火候尚淺,但與畫壇潮流的小資、中產化情調恰恰相反,已初具幾分人畫交融的蒼樸氣息。這是命途多舛型畫家的共性,是藝術反映生活之必然。在江浙多地考察園林,我時常留意一些偏僻角落。畫確有實景的《墨園》那陣心情好一點,遂那幅也細膩清秀些,不像我近年曾拈取一張新紙來隨手嘗試,從一樹一石自然添加亭廊平屋,最后竟成了一幅杳無人跡、雜草叢生的《荒園東風圖》。即便那些清幽山水,在我畫中也透著幾分寂寥,山石的勾皴也枯筆較多。
當然,我更受了古樸老街巷的長期熏染。游訪各地原生態老街,使我目睹底層民眾的生存情狀,深化著我原本就傾向他們的一些情感,成為我獨特的精神財富與創作源泉。我大三作有《上饒古街》,剛來杭州畫了最市井的老河坊街口。感吟“太炎故里塘河畔,草木秋聲浪跡人”的今杭郊夢想小鎮,傳統與現代融合,在我畫筆下也凝重又朝氣。畫我熟悉的故鄉婺源老城,融入的情愫最復雜,千瘡百孔的心底分明仍嘆問“鄉關何處”……
我為數不多的《松鼠探梅》《籬邊清趣》等件,才算歡欣畫面。這兩年,瑣碎閑暇中隨心寫石,同樣每透著蒼樸。天人合一,非我刻意,心性流淌,順其自然吧。八大山人的代表畫作中,盡是他蒼涼澄明之心境與渾厚華滋的筆墨交融出的雋永意象。既然產生八大所須齊備的多方條件幾乎不復,則能到那等絕境者亦必不再,我輩雖不能至,仍可心向往之吧。附感一首:
何言風物費搜尋,老巷荒園亦感心;
長恨身忙猶待寫,千村百鎮好山林。

青山翠如洗 國畫 江平

南京烏龍潭一景 國畫 江平

荒園日日東風里 國畫 江平

墨園 國畫 江平

婺源老城東門(局部) 國畫 江平

婺源老城 國畫 江平

婺源老城區(局部) 國畫 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