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一川(湖南 岳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各行業從業者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近年來我創作的興趣點也發生了轉捩:不再關注筆觸和材料的語言因素,更關心國人當下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想通過自己的精神生產,尋求紓解精神困擾的出口。那段時間,我特別喜歡觀察身邊的陌生人,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態和聚集的場所。他們是當下中國社會發展的中堅,代表著時代與社會走向。他們行色匆匆,風塵仆仆,疲倦茫然的臉龐和沉重急促的步伐,都被籠罩著凝重的氛圍之中。我看到了人與人的關系的細微變化,看到變化折射出人們被物欲功利裹挾的不甘和對精神憧憬的無奈。凡此種種,復雜的心情激發了我強烈表達的沖動。《夜·歸》系列作品正是我在與現實思考、對話后的一次集中輸出。系列中有兩件作品,取材于高鐵站,畫面頂端很大一塊暗色,中間是白色的列車,下面是熙來攘往的人群。不同于群像敘事,在這里,我有意營造主體不在場的感覺,消解視覺圖像意義,泛化的隱性精神,以隱喻象征的方式對意象干預。從心理生發,讓人們自主體味和轉換,以心為本,色彩的心象通過聯想喚起生理感受。我從不給顏色作單一定義,所有的黑色、灰色、藍色、紅色……都是打通現實與幻境津梁。色塊、邊線、光影、節奏隨著心象的重構,自然而然地呈現出秩序。不在于再現視覺紋理,懷樸至真,形象性一抹概括,隱喻和本體相通,神格與世相模糊彌合。漂泊、孤獨、惆悵、懷舊、感傷,精神意象漸次交疊、充盈,五味雜陳,直抵人心。畫面從視覺中心向邊界推衍,通過結構的冷抽象、色彩的熱抽象,構筑意象整體。深灰籠罩下的暗淡色彩,適合表達精神流失后的夜歸人疲憊、迷茫。主觀概括的色調能夠更好的烘托孤寂、寒冷的感覺。黑色適合營造沉寂厚重的氛圍。厚重的主體色有助于表現冷冽肅殺之氣,黑白灰色彩大色塊的平面化處理,可以凸顯靜穆的悲愴與質樸的力量,照應著夜歸人在左支右絀困獸猶斗后的放過與和解,實現肉身經驗的生發與升華。畫面中,人無處不在,人又都與彼此無關,無論是負重前行的民工,還是急急歸家的白領,概莫能外難逃被這暗夜吞沒的宿命。行人雖然彼此靠近,卻又漸行漸遠,與熱火朝天的城市化繁榮形成巨大的反差。碰撞與傾軋、攀爬和踩踏,外部世界越是膨化,靈魂就越發龜縮逼仄。
《夜·歸》系列的大量實踐,進一步讓我認識到主觀處理與思想性表達對成功作品的重要性。在塑造“感傷的形式”的同時,實現“文學介入”,利用互文的效果照應主題。我在力求呈現一種造型堅實、端儼質樸的氣質,用畫筆賦物象以人格,闡發哲思,撫慰心靈。集體記憶遠比個人的記憶更加持久和影響深遠,我們習以為常的風景,不是純粹的風景,是生命的印跡,是塵囂之上的精神。熙來攘往,本應是喧囂嘈雜的氛圍,我把人物用烏托邦式的重復并置,效果出人意表,衍生出難以名狀的視覺沖擊,有如在萬馬齊喑的空谷風聞悲歌擊筑。我有時在想,也許就是我畫面中隱憂、呼求和尋求拯救的寓言式意味,打動了評委,使《夜·歸》系列有兩幅得以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作品是畫家自我精神的寫照。樸素自然的語言、穩定的秩序結構,才容易讓作品走入人心,經得住時光的淘洗。”從藝經年,我始終保持對于藝術的敬畏和虔誠,在我看來,每一幅畫作,都是一次沉潛后的修為,是心路的題記。在泛娛樂的語境中,貞守藝術道路和自省自律的獨立人格特別難,透過畫布,我審視自己每一階段的生命狀態,洞悉心之所向。以情感作為津梁,色彩、構圖、筆觸、肌理,在抽象與具象中生發,于傳統與現代之間游弋。繪畫是生命的印記,是靈魂的悟對和絮語,是一場心與手的博弈與追逐。人的根本價值,在于實現生存的超越。安安靜靜地做一個虔誠的繪者,為經典遺落而憂傷,為肉身的墮落而悲號,為信仰的貞守而衛道,在繪畫中品啜磨難的痛楚和登頂的快樂。
2022年3月28日
于洞庭湖畔

都市夜歸人 布面油畫 120cmx150cm 2021年(第七屆湖南藝術節美術作品展獲獎提名作品) 柳一川

夜·歸 布面油畫 120cmx180cm 2019年(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夜·歸之二 水粉 80cmx100cm 2019年(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