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吉
清華園荷塘邊,孑然的身影隨著一池荷香,幽幽地穿越了八十多個春秋,北京的天空中似乎還可嗅得到佩弦先生散發的鄉愁,是眼前的荷葉,還是六朝時浪漫的菱歌?他背著手踱回溫暖的屋子里,有妻兒熟睡的鼾聲。先生帶著月光沾著荷香,是不是又在夢中回到了故鄉?家鄉啊,是旅人牽掛的眼神;家鄉啊,是每天穿過的小徑。你抬起頭來,能看見紅墻黃瓦的故宮,但是,那不是你的家鄉,那里冬眠了數百年的帝王,塵封了數千個臣子,他們距離你太過遙遠,遙遠到無法走近的地步。宮墻阻隔了世界,墻外的護城河水隔絕了世俗,而你真正生活在世俗中。鄉情,其實就是穿過胡同的微風。
林語堂彳亍在世俗紅塵中,用自己平民的眼光審視槐樹下來往的行人,聽他們南腔北調的口音,感受古玩商人悠閑自得的心情。胡同里的老年車夫去了哪里?村莊麥田怎么也尋不見蹤影,那幾個在路邊嬉戲的兒童更不知藏在哪兒。
夕陽下,天壇公園里踢毽子的老人,是不是曾經在路邊嬉戲的兒童呢?歲月如水般匆匆流走,他們身上為歲月風霜雕刻的印痕,恐怕已經無法去掉。或許,他們還清晰地記著,幾十年前路邊天真玩耍的情形,或許,他們已經忘掉了過去的灰暗生活。無論如何,我都愿意相信,他們就是林語堂先生筆下的那幾個孩子,看他們活潑可愛的兒童般的神態,看他們精神矍鑠的樣子,分明就是那沒有改易的脾性。
神思穿越過往,連接今昔,一幕與另一幕,勾連成一片。不由地,我再次抬眼看著他們,矯健的身姿,仿佛春日里輕快飛舞的燕子,空中旋轉飛舞的毽子,在夕陽下,在古柏旁,在帝王走過的甬道上空,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向著另一位的方向奔去。這位白發銀須的玩伴左腿向外輕輕一挑,白色的布邊鞋輕輕一觸,毽子便向著另一位玩伴去了,你一來,我一往,他一接,你一勾,不知不覺中,已是幾十個回合。只見老人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眼睛瞅著向他飛來的毽子,只見他輕抬左腿,直伸腳面,毽子輕輕地落在了他的鞋面上……正看得驚訝時,腦海中再次想到林語堂先生筆下的那些人物,還有那踢毽子的人,這枚毽子是不是那一只呢——
胡同中的風仍在吹,能不能吹醒你藏在心中的夢?
評點:李錦超
穿過胡同的那一綹風,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從現代作家的筆尖走來,從作者神思邈遠的思想中走來,這就是悠久的文化與濃厚的歷史。虛處入手,走入名作的靈魂,想象曾經的北京,那里有寄居京城者思鄉的濃情與雅致,也有皇城根下平民的喜樂年華;實處回應,踏進古老的天壇,融神圣、神秘于一體的京都標志里,一位老者,一個毽子,一個動作,連接起百年的記憶與懷戀。優美的語言與生動的細節、深邃的想象與逼真的生活成為文章最為動人的特征。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