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祥
流行小說通常被視作大眾文化的一員,流行小說發展的歷史脈絡與大眾文化轉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改革開放以來流行小說的發展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三階段的依次發展正體現著大眾文化的轉變。
階段一 —— 思想解放下的自由主義與反世俗精神
自1978年改革開放起,中國文壇就贏來了史詩般的巨變,思想的大解放促使人們從過去僵化的革命思想中解放出來,轉向崇尚自由主義的現代思想。萬象更新的時代機遇激發了作家們前所未有的創作熱情,文學界涌現出一大批暢銷與文筆兼具的優質作品,如以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為代表的書寫自由主義、民族大義、英雄精神的武俠小說;以瓊瑤、李碧華、亦舒、三毛為代表的追求個性自由、情感自由、婚姻自由的言情小說;以賈平凹、陳忠實、劉心武、盧新華為代表的書寫個人奮斗、個人價值、歷史反思的流行小說。這里我們以80年代最具暢銷性的金庸武俠及瓊瑤言情兩類小說來看大眾文化的轉變。
縱觀金庸的武俠小說,我們不難發現它們往往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小說主人公的命運總是被至于歷史變革之中;男主總有一段被世俗不認可的愛情;男主武功雖不是天下第一但絕對具有英雄主義。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正彰顯了80年代流行文化以“自由”為核心的追求。主人公處于歷史變革中的命運表達了大眾對舊革命思想的批判與對新的自由思潮的追捧;不羈的愛情表達了對世俗的反抗,對生命自由的追求;個人的英勇主義中的“武”“俠”又象征著對身體自由,道德自由的崇拜。從金庸小說暢銷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社會大眾文化已從僵化的革命主義轉到了追求解放的自由主義。
與金庸的武俠小說相同,瓊瑤的言情小說也充滿著對自由的追求,但這種追求更多的體現在對世俗的反抗上。瓊瑤筆下的女性形象看似柔弱實則具有強烈的反世俗精神,是當時新時代女性的代表。《煙雨蒙蒙》中的依萍與書桓之間巨大的差距并沒有成為依萍愛情的阻礙;《啞妻》中的方依依雖外表柔弱但卻有一顆堅定的心,能勇敢的面對并戰勝人生的不幸。這些在世俗看來不可能出現的女性,跨越了階級,跨越了生活出現在了瓊瑤的筆下。表達了大眾文化在個人精神層面對愛情自由、個性自由的追求,對舊世俗的批判。
階段二 —— 市場經濟下的趣味主義與娛樂精神追求
90年是文化多元交融與碰撞的年代。一方面,中國文學打開閉關鎖國的大門,開始擁抱西方文學理論;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供給制影響,把人的價值放在了至高的位置,創作者們紛紛由集體主義敘事轉向個人主義敘事。在這種自由中,與80年代最突出的區別在于人們把對自由的追求具象在對個人趣味的追求上。這里我們以90年代暢銷書《圍城》以及《康熙大帝》來看大眾文化的變遷。
《圍城》第三章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對白慎明道:“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蘇小姐道:“結婚就是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不論是“想住”還是“想飛”,“想沖”還是“想逃”把結婚、離婚看作是一種個人幸福或者趣味的追求,是對自身私欲的一種看法,這也正符合當時社會對生活趣味、精神趣味、情欲趣味的推崇。而錢仲書也正是在這種社會風氣中,才得以用幽默、輕松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去以戲劇性諷刺的態度書寫《圍城》的婚姻觀。
如果說《圍城》是把“生活”變的更有趣味,把“婚姻”沖突化,那么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就是將嚴肅客觀的歷史進行了“戲說”。二月河在書寫康熙的一生時,并未從傳統的歷史視角切入,去細數那些嚴肅的史實,去羅列康熙的豐功偉績。而是將紀實與虛構重疊交織,看重對野史的書寫。二月河的作品除了在敘述正史中的歷史大事件之外,還描寫了大量奇門遁甲、麻衣神相、才子佳人以及宮廷秘聞等方面的內容。這種野史的穿插,無從考證,反而更能勾起讀者的興趣,讓歷史變的更加有趣。然而這種通俗的講史并不能看作是對歷史的曲解,二月河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敘述是基本符合史實的,如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如少年時就挫敗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這些歷史都是有據可依的。所以說他的戲說更多是出于時代的需要,是一種迎合讀者的表現。
階段三 —— 全方位開放下的多元風格與網文崛起
進入21世紀,隨著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格局日趨形成,隨著信息技術及電子閱讀平臺的發展,流行小說創作進入了新的高潮。新的媒介、新的消費方式讓一批年輕創作者噴涌而出。這一時期的流行小說往往以網文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眼前,出現了文筆雖不佳但內容或某種意向化元素備受讀者推崇的局面。其中比較熱門的題材都體現著對張揚個性的追求,如我們現在常說的“青春疼痛文學”以營銷青春迷茫,青春之痛,追憶與悔恨來吸引讀者;如大熱的仙俠、玄幻甚至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無限流也是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多元化的風格對應年輕一代需求的多元,讀者低齡化加劇意味著閱讀人群的進一步拓展,也意味著暢銷書籍必須符合日趨年輕化讀者的需要。譚光輝曾說“青春文學占據了新世紀流行小說的半壁江山。”韓寒、郭敬明、落落、饒雪漫、安妮寶貝等都在寫青春,然而卻在寫不同的青春回憶,有的是個性的青春,有的是浮夸的青春,有的是被惡意霸凌的青春,有的是浪漫的青春,有的是遺憾的青春……各種各樣的青春正是不同讀者所經歷的或幻想的青春色彩。除了青春文學,新世紀的流行小說種類可以說數不勝數,玄幻、盜墓、穿越、懸疑、驚悚、無限流、種田、星際、萌寵……無論你喜歡那類,仿佛都能夠在新世紀的小說中找到。這體現了大眾文化正向著更加多元的一方邁進。
在探討當下的流行小說時,我們往往會將網絡流行小說看作關鍵內容,將網絡熱榜書視作當下的流行小說。這種觀點是隨時代發展的大眾文化的必然觀點。從起點、晉江、夸克、七貓讀書等閱讀軟件的網文,我們不難看出其普遍存在宣泄性、超越性的特點。流行網文所帶給讀者的愉快不同于20世紀80,90年代流行小說給予的審美愉快,而是一種快餐式的愉快。流行網文所擬定的超越性即主人公的進階之路,同樣不同于80,90年代的流行小說,是一種完全無邏輯,直接賦予不勞而獲式的虛構英雄路。然而為什么這些文筆不佳的網文仍能風靡一時,正在于它符合了當下青年無處安放的燥性與希望不勞而獲的惰性。但從長遠來看當下無法深入個體生存層面,不在文學性和審美性上下功夫,只是一味的去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流行小說,其盛行只能是一時之風,卻永遠成不了經典。
總結: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流行小說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流行小說是時代文化的晴雨表,集中體現了特定時空內群體的社會文化心理特征。不論時代的風雨如何,總有一部小說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見證,讓我們在流行文化中,去認識這個時代最本質的特征。
參考文獻:
[1]湯哲聲.《流行百年:中國流行小說經典》.蘇州大學.2006年4月版.
[2]譚光輝.《改革開放40年來的流行小說與大眾文化主脈》.四川師范大學.2018.
[3]張德禮等.《二月河歷史敘事的文化審美建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