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冬
摘? 要:目的? 探討兒童白血病患兒化療期間應用規范化護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8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80例兒童白血病化療患兒,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將常規護理干預應用于對照組,將規范化護理干預應用于觀察組。比較兩組患兒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分、護理依從性、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及化療感染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化療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兒童白血病患兒化療階段采取規范化護理具有理想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兒生活質量,提高其依從性,同時減少化療感染發生風險,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兒童白血病;化療;規范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3-0-03
兒童白血病是一種發生于兒童群體的一種惡性血液系統病癥,該疾病的發病率位居小兒惡性腫瘤的首位。目前臨床尚未明確該疾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接觸化學物質或過量射線密切相關,患兒的主要癥狀表現為白細胞含量異常,存在急性白血病癥狀,具體癥狀表現包括貧血、感染、出血等,主要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兩種類型[1-2]。近年來我國小兒白血病發病人數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并且占小兒惡性腫瘤的首位,其發病率為3~5人/10萬人,高發地區的發病率為6.6人/10萬人[3]。患兒發病后對其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十分必要,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化療,化療能夠有效清除異常白細胞,達到重建骨髓細胞的目的。同時在化療階段為了能夠維持化療效果,對患兒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促進其恢復,保證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規范化護理模式通過規范各項基礎護理措施,與常規護理干預相比,能夠保證護理的規范性和可靠性,提高護理質量,對于維持化療效果,促進患兒恢復具有重要意義[4]。基于此,本研究對規范化護理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80例兒童白血病化療患兒,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8.25±1.53)歲;病型:髓細胞白血病19例,淋巴細胞白血病12例,早幼粒細胞白血病9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8.49±1.61)歲;病型:髓細胞白血病19例,淋巴細胞白血病13例,早幼粒細胞白血病8例。對照組患兒家屬男23例,女27例;年齡27~36歲,平均年齡(30.95±1.24)歲。觀察組患兒家屬男24例,女26例;年齡28~35歲,平均年齡(30.82±1.43)歲。兩組患兒及家屬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兒童白血病診療指南[5]診斷標準;②均接受化療治療。
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肺功能不全;②具有嚴重精神、意識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指導患兒及家屬合理用藥,患兒入院后做好生命體征及身體指標的監測工作,制訂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出院后囑咐患兒家長定期前往醫院復查。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規范化護理干預,主要內容:
(1)建立規范化護理小組。小組組長為科室護士長,護理人員為小組組員,因為患兒年齡較小,依從性不佳,因此護理工作難度較大,需要通過小組討論制訂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需要掌握患兒的詳細信息,每日對患兒病情進行記錄。全部小組成員均需要各司其職,嚴格執行護理工作任務,完成干預任務的同時結合實際要求對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調整。(2)健康教育。兒童白血病發病較急,病情發展較快,同時患兒及家屬對疾病認知不足,容易滋生負面情緒,因此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定期組織相關宣講會,提高患兒及家屬的認知程度,幫助其樹立信心。同時需要積極引導患兒家屬陪伴患兒,多給予患兒鼓勵和安慰,避免患兒因負性情緒嚴重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對病情的轉歸和預后造成影響。
(3)心理干預。在化療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兒心理狀態的觀察,給予其安慰和鼓勵,同時積極與家長進行交流,充分掌握患兒日常情況,引導家屬多給予患兒安慰,提高其依從性。(4)個性化護理。化療階段患兒存在較高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需要結合患兒情況給予其安撫。如果患兒年齡較小,化療前需要幫助其調整至舒適體位,便于進針,緩解疼痛;如果患兒易哭鬧,情緒躁動嚴重,可以為其播放舒緩的音樂,幫助其穩定情緒,緩解疼痛。(5)飲食干預。囑咐患兒家屬需要保持患兒飲食清淡,多食用新鮮果蔬,強化自身免疫力,避免食用刺激性較強食物。對飲食結構進行合理設置,攝入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同時鼓勵患兒每日多飲水,對于促進藥物毒素的排出具有重要意義,避免白細胞受破壞引發高尿酸血癥。(6)預防感染護理。化療過程中兒童白血病患兒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病房進行清潔、消毒,可以采取紫外線、消毒劑等措施對病房消毒,保證病房的整潔。每日需要對病房進行2~3次消毒處理,并且病房中的物品,如桌椅、患兒餐具、衣物等均需要進行消毒。同時每日定時通風。護理人員還需要做好手衛生,接觸患兒前使用消毒液洗手,最大程度減少感染發生風險,為患兒的治療提供安全保障。(7)定期隨訪。定期對患兒家長進行隨訪,了解患兒情況,主要隨訪形式包括電話、社交軟件以及上門隨訪等,對隨訪過程中患兒家長存在的疑問進行詳細解答,為其提供專業化咨詢服務,及時解決相關問題,同時囑咐患兒家長注意定期復診。
1.4? 觀察指標
①通過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估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情況,主要評估內容為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佳。②評估兩組患兒的護理依從性,主要分為依從(能夠配合各項操作,不存在抗拒行為)、一般依從(存在輕微抵抗或哭鬧,但是能夠完成各項護理操作)、不依從(患兒哭鬧和抵抗嚴重,無法有效進行相關護理操作)。護理依從率=(依從+一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家屬的滿意度通過赤峰市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實施評估,滿分為100分,可分為滿意(≥80分)、一般滿意(60~79分)和不滿意(<60分)。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④干預后比較兩組患兒化療感染發生情況,常見的感染類型為口腔、呼吸道、肛周及血液感染。感染發生率=感染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對本研究收集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進行檢驗;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使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護理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化療感染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化療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兒童白血病的患病人數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對患兒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因為兒童群體較為特殊,缺乏對疾病以及治療相關知識的了解,同時因為患兒年齡較小,受病情和化療影響較大,情緒波動較為嚴重,化療階段存在較高的意外發生風險,因此導致化療難度增加,對化療的要求更高[6-7]。因此在患兒化療階段對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緩解其負面情緒,提高護理質量[8]。
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內容相對單一,護理人員多依靠工作經驗以及相關要求實施護理工作,護理干預措施不具備規范化、針對性、全面性的特點,并且化療較為復雜,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有效滿足患兒和家屬的護理需求。規范化護理以護理指南和相關標準為基礎,以常規護理工作為基礎,為護理人員提供明確的護理流程,貫徹于護理的全部過程中,有效提高整體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9]。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患兒的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也說明對患兒采取規范化護理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傳統護理多按照醫囑開展護理工作,護理流程的規范性存在明顯不足,對整體護理效果造成不良影響。規范化護理能夠按照相應的流程模式開展護理工作,同時護理工作能夠嚴格按照相應的流程進行,每一項護理內容均具有可靠的依據,因此護理工作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能夠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提高整體護理效果。對白血病化療患兒實施規范護理,通過以下流程開展護理工作,通過建立專門的護理小組,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制訂護理措施,能夠保證護理方案的可行性和規范性,有助于提高整體護理水平;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兒及家長對疾病、化療等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有助于強化患兒的依從性[10];通過心理干預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及時發現患兒存在的負面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疏導,有助于緩解和消除其負面情緒[11-12];通過個性化護理能夠幫助患兒以穩定的心態接受化療,同時及時對癥處理,避免病情惡化或者化療效果不佳[13];通過飲食干預能夠強化患兒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保證其營養充足;通過預防感染能夠為患兒化療提供保障,同時確保環境的安靜、整潔,減少感染發生風險[14-15];患兒出院后定期進行隨訪有助于了解其恢復情況,同時指導家長進行正確的干預,糾正錯誤行為,避免病情加重,促進患兒恢復[16-17]。
綜上所述,兒童白血病患兒化療階段采取規范化護理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兒生活質量,提高其依從性,減少化療感染發生風險,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開運,姜采榮,丁蕊,等.大劑量MTX治療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毒副反應分析[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9,24(2):85-88.
[2]竇凌松,杜振蘭,薛曉飛,等.預見性干預在鞘內化療預防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7):864-866.
[3]任艷霞,宋小秀,張鑫.心理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患者情緒及細胞因子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5):941-943.
[4]韓婉霞.系統化多元式延續護理用于小兒急性白血病維持治療期中的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30):3417-3420.
[5]方建培,陳純,金潤銘,等.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和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4—150.
[6]朱明華,王毅青,王苗.規范化護理流程對腫瘤患者化療藥物外滲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6):2165-2167.
[7]韓小平.護理干預在預防小兒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口腔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1):344.
[8]王嬌,賈東梅.CAR-T細胞治療兒童復發難治性白血病致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的護理[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9):105-107.
[9]姜慶平.探討以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護理在學齡期白血病兒童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9):1677-1680.
[10]聶秀清,楊培.優質護理理念在兒童急性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2):240-242,247.
[11]蔣亞情,方敏.延續護理及家屬同步健康教育在兒童白血病PICC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臨床醫刊,2019,32(3):234,219.
[12]衛曉慧,惠玲.優質護理在兒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8):1002-1004.
[13]彭九蘭,高清華.優質護理在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期間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7):119-121.
[14]孫媛媛.早期護理干預對兒童急性白血病并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兒化療耐受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192.
[15]彭九蘭.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兒童白血病大劑量甲氨蝶呤化療后療效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5):79-81.
[16]張超瑯,梁玉琴,魏林琳,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并發后部可逆性腦病綜合征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21,36(11):10-12.
[17]朱振芳,李曉梅,張欣.PDCA護理管理模式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21,45(11):184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