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馬榕谷 高藝超 余軍偉 李鵬 李旭輝
摘 要:大數據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在大數據環境下,人們的隱私數據和敏感性數據等如果不加以防范,將會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所以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網絡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但具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保證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是每個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所以對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可能產生的原因以及防護措施進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網絡安全;融合技術;大數據
引言
網絡信息安全與經濟、政治、軍事等其他安全要素聯系密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基于信息與網絡的無界性,影響網絡信息安全的各種因素呈現出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網絡信息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因此也成為人們一直關注的重點問題。基于此現狀,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對網絡信息安全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防范之策。
1網絡多維信息安全概述
過往的數據通常是獨立生成分散使用,每部分數據的規模和價值都不大,較少被黑客攻擊,數據的大量集中使黑客更加容易關注及入侵。只有注意防范并提高數據的算力等性能,數據安全才能保障。信息平臺等系統在網絡發展之初,絕大多數的數據安全防護圍繞著邊界進行,隨著安全防護持續地深入,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體系對數據要進行更多的保護。但是對于很多企業管理者來講,他們并不知道有哪些東西是需要做保護的,由于業務規模的增長以及數據的體量比較小,所以當時主要是以數據安全為主。但是隨著近兩年進入數字化轉型時代,數據的體量日益龐大,數據分析的精準化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到數據網絡安全。
2網絡信息安全隱患
2.1病毒感染
通過網絡傳播,并且可以破壞網絡功能和數據的病毒就是網絡病毒。網絡病毒的形態日益多樣化,病毒感染也成為十分常見的網絡信息安全隱患。網絡病毒會造成網絡阻塞、電腦癱瘓、信息泄露等一系列危害。網絡病毒存在隱蔽性,因而很難與正常程序加以區分,容易導致漏查;網絡病毒“具有強大的生存復制能力,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任何網絡途徑內快速傳播,直至整個體系癱瘓”。
2.2軟件漏洞及操作系統漏洞
軟件系統和操作系統作為計算機網絡設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軟件程序的編寫和操作系統的編寫復雜程度相對較高,計算機操作系統自身存在諸多安全漏洞網絡,一些黑客、不法分子便利用計算機操作系統自身的漏洞對計算機內部信息發起目的性攻擊。當然,也有部分用戶及時采取安全防護措施,但是為了解決成本,降低經費開支,通常選用盜版的軟件或操作系統來對網絡信息設備進行維護,由于系統防護性能較低,并未將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工作落到實處,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2.3黑客入侵
當前,網絡黑客為盜取或者破壞重要信息,攻擊方式日趨多樣化,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產生嚴重威脅。黑客精通網絡程序中的安全死角,往往通過破解后入侵獲取相關信息與數據,制作惡意代碼甚至破壞性病毒,借助系統缺陷與漏洞展開攻擊,阻礙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轉,嚴重則導致系統崩潰。近些年黑客入侵越來越頻繁,無論是破壞性攻擊還是非破壞性攻擊,都會對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3網絡多維信息安全融合技術的應用
3.1運用入侵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顧名思義是對入侵行為的發覺與響應。新的攻擊方法不斷出現,利用入侵檢測技術能夠有效檢測諸如木馬、病毒、黑客等多類型網絡攻擊的企圖與威脅,以便及時對其進行殺毒、刪除及處理,能夠有效阻止不法者惡意入侵,提升整體網絡信息安全水平。在對入侵行為做出及時、準確檢測的同時,也要根據發現情況實時調整具體防御措施。
3.2集中式密碼匙管理
密鑰管理是保護密鑰不被丟失或濫用的過程。與分布式或特定于應用程序的管理相比,集中式密鑰管理提供了更高的效率。集中式管理系統使用單點來保護密鑰和訪問審計日志和策略。對于處理敏感信息的公司來說,一個可靠的密鑰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加密,這是一種相對簡單的工具,可以大有作為。如果加密的數據沒有解鎖的鑰匙,那么對于外部參與者,比如黑客,加密的數據就毫無用處。此外,對數據進行加密意味著在輸入和輸出端,信息都得到完全保護。
3.3運用數據備份與恢復技術
數據備份與恢復技術是一種數據保護的重要手段。只要有數據傳輸、存儲與交換行為,就存在數據故障、數據丟失的可能性。數據備份與恢復技術的意義就在于,在諸如人為誤操作、人為破壞、黑客攻擊、自然災害等威脅數據安全的行為發生后,能夠迅速、完整地進行系統恢復,保障系統正常運行。因此不僅要定期執行備份恢復測試,且由于數據備份并不能應對自然災害,也要重視數據的遠程備份。
3.4用戶訪問控制
用戶訪問控制是網絡安全的基本工具。缺乏適當的訪問控制措施對大數據系統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健壯的用戶控制策略必須基于自動化的基于角色的設置和策略。策略驅動的訪問控制通過自動管理復雜的用戶控制級別(如多管理員設置)來保護大數據平臺免受內部威脅。
3.5運用身份認證技術
身份認證技術通過數據識別能夠有效保證用戶身份的真實性,能夠切實消除用戶在系統操作中存在的身份核實問題,同時也能對用戶信息資料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使信息安全性得到提升。可以說,身份認證技術能夠真正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是一種非常便捷、有效的防護措施。隨著信息安全重要性的不斷提升,身份認證技術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與改進,演變出密碼驗證、智能卡認證、動態口令認證等技術。
結束語
網絡屬于各大領域中常用的信息通信技術,其組成方式為海量微型傳感器節點,各傳感器節點采集的信息維度各不相同,信息復雜程度較高,傳統的信息融合方法無法精準融合多維信息,且安全性較低。為此研究基于隱含關聯度的網絡多維信息安全融合仿真,剔除異常信息,提升信息融合的安全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謝錢豐.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及應對方法探討[J].信息網絡安全,2020(S2):60-62.
[2]李晨燕.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策略探討[J].電子世界,2020(24):19-20.
[3]查志勇,余明陽,詹偉,梁航函,吳耿.網絡通信中的數據信息安全保障技術分析[J].電子世界,2020(2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