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偉
摘 要:小麥栽培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上改善了現代糧食危機問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糧食生產以及出口量都很大,同樣本國對糧食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為進一步滿足糧食生產、出口需求,還需不斷研發創新農業生產技術,如小麥栽培技術的提高,就是很好的體現。本文立足于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更多了解關于小麥生產的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小麥種植水平,實現農業創收。
關鍵詞:小麥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小麥種植技術的提高,影響的不僅是種植戶經濟收入,更影響著國家的經濟效益以及糧食生產供應情況。小麥作為面粉的主要生產原料,是保證民眾基本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眾所周知,中國民眾對“面食”的依賴程度,有些地區甚至“無面不歡”,不僅如此小麥出口也是為國家創收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糧食出口為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提升農業經濟水平的同時,更在影響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大力促成小麥栽培技術的創新與提高,是保證各項經濟利益的重要條件。
一、小麥栽培技術
小麥栽培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對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小麥栽培技術指的不是單純某一種技術,而是多方面條件下的技術組合,下面就幾種栽培技術進行詳細介紹,以更清晰了解小麥栽培技術。
(一)選種
小麥在具體栽種前,要先選好種子并對種子進行一定的處理,使其更具種植生長條件。小麥品種的選擇要考慮兩點問題:一是小麥品種特性;二是種植地生長環境特點。在綜合考慮這兩個因素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種植的小麥品種,才能切實提高小麥的產量、質量需求。優質小麥品種具有適應能力強的特點,不僅如此,其還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在具體的選種種植過程中,還應注意選擇顆粒飽滿的小麥種子進行種植。除此之外,應切實考慮小麥生長環境的特點,如濕度、溫度是否滿足小麥生長條件等,如此才能確保小麥種植的科學、合理[1]。
(二)整地施肥
選種并做處理后,應該進一步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翻整,是突然松軟適合種植。翻整深度可在25厘米左右,針對淺土層區域,可做深翻處理,如用深松機做松土深翻,為小麥生長奠定良好的土壤環境。需要注意的是,整個翻整過程都應配合施肥作業,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有機肥施肥量在2000千克/667平方米為宜,復合肥則在35千克左右正合適。翻整過程中,使有機肥與復合肥摻和均勻,保證滿足小麥生長所需。
(三)科學播種
選種、翻地結束后,在正式的種植環節,應以科學的方式進行耕種。播種前將種子晾曬3天左右,提高種子吸水能力,除此之外,還要用鹽水去除干癟或被病蟲害侵襲的種子,以保留顆粒飽滿且健康的種子進行種植。播種之前,可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包衣選擇多菌靈拌種,以此使種子的抗病能力更強。具體的種植時間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種植,過早容易感染病蟲害,過晚會直接影響產量。對種植密度也有要求,應根據種植面積及品種特性,合理安排種植密度。
(四)田間管理
種植后,要注意的就是對其進行合理田間管理,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階段來看。苗期管理階段:在小麥出苗后,及時進行巡查,及時補苗,可將種植稠密區選擇適當的麥苗進行移栽。若發現葉片變黃,應適當施加尿素,返青后做劃鋤處理,保證根系營養。中后期管理階段:促使小麥成穗,在拔節期依據當地實際環境條件,適當施肥和灌溉,以保證其營養吸收。而在灌漿期管理階段,就要對葉面進行施肥,通常情況下,會用0.1%尿素溶液與0.2%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混合液進行噴灑,再借助其自身光合作用,達到促進灌漿的目的[2]。
二、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了解了小麥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還應具體了解小麥病蟲害防治手段,以進一步確保小麥的健康生長。
(一)農業防治
病蟲害防治手段較為常用的是農業防治,因為該方法不僅能夠防治病蟲害,對環境的影響也能夠降到最低,所以是近年來比較推薦的一種防治手段。農業防治核心是綠色植保技術的應用,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保證小麥的品質。具體方法是實時監測小麥的生長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在處理種子過程中,做適當的包衣處理,提高種子抗病蟲害能力,如利用戊唑醇等預防條銹病、白粉病。在具體的田間管理環節也要遵循科學、合理原則,確保通風良好、精耕細作等,提高抗病性。
(二)物理防治
除農業防治辦法外,另一值得推薦的方法是物理防治法。該方法是利用對害蟲生長特點的了解,采取物理性手段來對抗害蟲生長,進而達到防治的目的。例如對于趨光性害蟲,可利用滅蟲燈或者是滅殺板等進行誘殺。還可在田間放置色板以吸引誘殺害蟲。該方法的好處在于,同樣對環境影響小,且成本較低,簡單易操作,適合農戶學習應用,因此,值得推薦。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除農業、物理防治以外,最為可取的方法。該方法也是通過了解病蟲害特點,利用生物間相生相克的原理,通過引進害蟲的天敵,來達到控制害蟲數量,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如小麥蚜蟲的天敵是七星瓢蟲,就可適當引入七星瓢蟲來抑制蚜蟲的繁殖。該方法同樣對環境的污染小,對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可取[3]。
(四)化學防治
最不可取的就是化學防治方法,該方法利用的是化學藥劑噴灑來消滅害蟲。但是在藥劑噴灑過程中,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極大影響,嚴重時會產生強烈的污染,不利于環境保護,因此最不可取。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小麥的生長特點及地理環境,選擇適合種植的小麥品種,采用合理的技術進行種植,以切實有效的措施治理病蟲害,是保證小麥種植生產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滿足農業經濟增長需求的重要條件。相關技術研發人員以及種植人員,應該在充分考慮小麥種植生長條件的基礎上,采用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為其創造適合的生長環境,進而滿足生產需求,保證小麥產值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敏.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 農家參謀,2020(21):76.
[2]茍雪燕. 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8):23-24,28.
[3]宋來梅. 淺析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 農業與技術,2019,39(1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