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成
摘 要:玉米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主要農作物,我國目前玉米播種面積十分廣大,并且不少都分布在旱作農業區,旱作農業區的降水量較少這就使得玉米生長存在缺水的情況,也使得玉米產量難以上升。隨著近些年來旱作玉米栽培技術的大面推廣和應用,有效的提升了陜北旱作農業區的土壤含水量,也使得玉米產量有了明顯的上升。本文對影響旱作區玉米質量的因素進行簡單分析,并對陜北旱作農業區玉米栽培技術關鍵點進行介紹,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質量;栽培
前言
玉米是受到人民群眾廣泛重視的農作物,玉米產量較高并且環境適應能力強,因而在我國南方和北方都有大面積種植。陜北地區一直以來都屬于旱作農業區,如果采用常規玉米種植技術會使種植成本大大增加,并且也難以保證玉米產量。因此必須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旱作農業區的玉米種植技術。
一、陜北旱作農業區玉米質量影響因素
(一)玉米栽種規律
玉米的生長發育存在客觀規律,因此只有充分尊重客觀規律,選擇合適的玉米播種時間,才能充分提高玉米產量。陜北地區屬于旱作農業區玉米種植主要在春季進行,春季玉米生長能夠獲得良好的光照,但整體溫度過高且水分蒸發快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地區玉米種植的發展。陜北旱作農業區常見的玉米品種為延科288,這一玉米品種的優勢較為明顯,首先該品種玉米的環境適應性十分出色,并且對種植區域土壤環境的需求較低,因此比較適合在陜北干旱地區進行種植。該品種在陜北地區的種植時間為四月下旬,并且播種深度為四厘米到六厘米左右,具體深度要結合栽培區域的土壤環境來調整。該品種玉米在播種栽培時要保證行間距離統一,下粒精確均勻,種植過程中要防止種子肥料混合。此種玉米品種在陜北旱作地區的最佳種植密度為每畝四千五百株至五千株,具體密度要結合種植區域的土壤肥力、周圍環境等因素確定。
(二)玉米種植密度
在陜北旱作農業區進行玉米種植,玉米種植密度也是影響整體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1]。如果單株玉米產量能達到較高水平,這時再合理控制玉米作物單株與單株的間隔距離做好統一布局工作,就可以有效提高種植玉米的總體產量,所以說確定合理科學的玉米種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陜北旱作農業區的玉米產量。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單株玉米作物的間距的話,玉米會因為無法接收到充足的光照和養分難以穩定健康的生長,不僅無法提高玉米種植產量,整體玉米質量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從目前玉米種植情況來看,陜北地區玉米種植采用的是寬窄行種植的方式,寬行間距為80厘米左右,窄行間距為40厘米左右,玉米株距控制在20厘米到25厘米之間,陜北旱作種植區的每畝玉米種植株數在4500株至5500株之間。如果采用等行間距的玉米種植方式,玉米種植行距為50厘米,玉米株距控制在28厘米到35厘米之間,采用此種方式的每畝玉米種植株數為4500株到5000株間。
(三)合理進行施肥
玉米生長離不開肥料養分的支持,因此施肥環節是提高玉米栽培產量的重中之重[2]。施肥工作貫穿于玉米栽培種植的各個環節,它能夠為玉米生長提供各類必要的養分,目前來看大部分的肥料采用的都是化學物質,如果過度施肥就會導致大量化學物質殘留于土壤和葉面上,非常不利于陜北旱作農業區玉米作物的生長和土壤環境保護。玉米施肥不是簡單就能完成的工作,施肥量和施肥時間段等方面都需要嚴格合理的把控,同時在進行化肥種類選擇時,還要充分結合玉米的品種和種植區域土壤情況,保證施肥工作能夠切實取得效果。目前。陜北地區旱作農業區玉米種植使用的都是玉米專用肥,此種肥料養分豐富總養分為百分之四十五,可以滿足玉米種植的需要,該肥料中氮磷鉀三種養肥的配比為23:12:10,已非常符合陜北地區農作物的種植要求。
二、陜北旱作農業區玉米栽培技術
(一)地膜覆蓋技術
地膜覆蓋技術的優勢就在于能夠提高地面溫度,還可以有效規避播種種植時間,防止玉米病蟲害問題的發生,減少地面水分的大量蒸發,使旱作種植區域的地面保持充足的水分,降低人工灌溉頻率。因此,陜北旱作農業區可以結合本地實際狀況進行技術選擇,提高玉米播種一體化程度,減少農民種植成本投入的同時,充分提高陜北地區玉米產量[2]。
(二)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陜北旱作農業區在進行玉米種植栽培時常常會受到病蟲害問題的侵擾,導致玉米生長發育受到損害,也使得玉米產量大幅度下降。對于陜北旱作農業區的玉米病蟲害問題,單純利用噴灑農藥的方式是無法徹底解決的,所以我們應該采用病蟲害防治技術,利用此種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對玉米農作物造成的損害,降低各類農藥產品的使用量,還可以有效防止玉米病蟲害問題的發生[4]。玉米病蟲害防止技術具有環保性、高效性、無污染性等特點,非常符合現代化玉米種植行業的發展要求,在陜北旱作農業區使用這類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玉米栽培成本,還可以有效保護陜北地區的生態自然環境,實現農業發展和自然資源保護的協調平衡。
陜北旱作地區玉米種植容易受到病+害蟲的影響,主要病害蟲有對于紅蜘蛛的防治,種植人員應該在秋季成熟收獲之后,立即清除田間玉米桔梗以此來充分清除紅蜘蛛蟲源,另外還要及時清除玉米種植區周邊的雜草,防止玉米紅蜘蛛在此繁殖生存[3]。采用化學手段防治玉米紅蜘蛛時要選擇恰當時間段,盡量選擇紅蜘蛛較為集中和迅速發展的時期,使用百分之十的螨木虱將軍藥液2000-4000倍液噴霧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紅蜘蛛滅殺效果。
玉米螟也被稱為玉米鉆心蟲是陜北旱作農業區較為常見的病蟲害,如果不加以防治甚至會導致玉米減產百分之二十以上,對玉米螟害蟲的防治以往都會采取農藥灌芯或者毒土撒心等方式,但是這些方式費時費力并且效果一般,嚴重的甚至會引起人和牲畜中毒,因此在陜北旱作農業區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科學合理的控制農藥使用量,每畝玉米種植區使用的百分之三辛硫磷顆粒劑為0.25至0.4千克,另外最好選擇玉米心葉末期進行施藥防治,確保病蟲害防止能夠發揮最大效果[4]。
結束語
從目前來看,陜北旱作農業區可以利用的玉米栽培種植技術有很多,由于不同玉米技術的特點和要求存在明顯差異,所以陜北旱作農業區在進行玉米種植技術選擇時,應該充分集合地區玉米種植栽培的整體水平和當前階段的實際種植需要,采取各種有效手段提高玉米的種植產量和生產水準,提高陜北地區人民群眾的農業收入,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玉偉.旱作農業區玉米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2020(16):15.
[2]張亞芳,侯慶英.康樂縣旱作農業區玉米頂腐病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01):87-88.1057/s.2016.01.053.
[3]馬金虎,馬步朝,杜守宇,陳世敏,楊發,劉春光,劉瑩,王鳳麟.寧夏旱作農業區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土壤水分、溫度及產量效應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1,52(02):6-9.
[4]張國禮.旱作農業區玉米秋覆膜的效應與配套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4(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