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東省是農業大省,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對外貿易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為農村經濟發展、外匯收入增加等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總額連續19年位列全國第一,在全國出口總額中約占四分之一。但是,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在發展上還存在部分問題和困難。論文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一、引言
2021年,山東省農產品出口1238.4億元,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2.7%,在全國各省市位居第1位,連續23年蟬聯冠軍。山東省在“一號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加大了對農業出口企業的投資支持力度,先后采取并實施了農產品出口綠卡行動計劃、創建農產品質量示范區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等一系列積極措施促進山東省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分析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問題所在,而后提出符合農產品出口健康發展的對策,以期為農產品出口提供相應幫助,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二、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現狀
(一)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規模
2021年,山東省農產品出口1238.4億元,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2.7%,在全國各省市位居第1位,連續23年位居全國首位。其中,一般貿易仍是農產品出口主導方式。2021年,山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農產品999.8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占當年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總值的80.7%;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227.3億元,下降7.9%,占18.4%。民營企業仍是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2021年,山東省民營企業出口農產品960.8億元,占出口總值的77.6%;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67.3億元,占21.6%,國有企業出口10.3億元。
(二)出口市場結構
山東省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大部分集中在亞洲地區,主要是日本、東盟、韓國、美國和歐盟,日本一直是進口山東省農產品最多的國家,占據了山東省出口總額的四成以上。近幾年來,山東省對日本和韓國的農產品出口額增長幅度有下降的趨勢,而出口美國和歐盟國家的比例有所上升,伴隨“一帶一路”和RCEP組織的開展進行,山東省對周邊沿線國家的農產品出口也有所增加。
具體來看,日本、東盟和歐盟為山東省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2021年,山東省對日本、東盟和歐盟(除英國外)分別出口農產品284億元、234.4億元和152.4億元,分別增長0.1%、下降8.2%和增長2.3%,三者合計占出口總值的54.2%。
(三)出口產品結構
水產品、蔬菜及食用菌和干鮮瓜果及堅果為主要出口商品。2021年,山東省出口水產品285.9億元,出口蔬菜及食用菌276億元,出口干鮮瓜果及堅果107億元,三者合計占出口總值的54%。此外,出口酒類及飲料18.6億元,增長23.1%。
三、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策略
(一)推進多元化出口市場
在繼續穩定和擴大原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積極擴展新興市場。企業自身可以對出口市場的貿易壁壘進行研究,增強企業規避貿易壁壘的能力。同時,企業可以積極發展新興市場,根據各個地區的需求情況和差異性,做好市場定位和制定適合市場的銷售方法,把握市場的變化和機遇。企業還可以與行業協會共同合作,利用網絡渠道向外廣泛發布農產品的相關信息,進行國際推廣。
(二)完善農產品出口結構
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結構較為單一,因此企業在穩定原有優勢農產品的同時,也要大力出口新興農產品,形成既有穩定發展的傳統產業,又有蓬勃向上的新興產業的格局,兩者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對于新興產業,山東省在食用菌類、食用花卉類和植物種子類出口的農產品較少,因此企業可以大力發展此類農產品,對其進行種植和開發,并對市場需求、法律法規等進行調查,擴大新興產品的出口額,讓其得到市場的認可,以達到完善農產品出口結構的目的。
(三)實施品牌戰略
山東省農產品出口企業對農產品進行品牌建設,打造屬于企業的專屬品牌,既能減少對外商的依賴,也擴大企業規模和農產品銷量。在實施品牌戰略的過程中,企業自身要有品牌意識,積極打造屬于自身的知名品牌;同時,政府部門可以參與其中,鼓勵和引導企業的品牌建設,尤其是對龍頭企業,鼓勵其在國外市場進行商標注冊,打造中國名牌。
優化產業化體系,實現產業鏈采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一條龍服務,進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此外在宏觀層面上政府要在相關政策上減輕龍頭企業的壓力,促進企業間的資源共享與合作共贏,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帶動農戶提高生產力,在各個環節推動山東省農業的產業化進程。
(四)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引進先進農產品生產工具
盡管山東省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省,但由于第一產業的從事者以中老年人口為主,學歷在高中以上的高素質勞動者雖然在逐年增加,但在 2018 年也不足三成,文化素質水平低下進而導致了信息化水平的低下。在處處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獲取能力的落后會導致農產品生產者對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偏好了解的滯后,造成生產力浪費和生產效率的低下;農產品生產技術滯后也造成了生產效率的損失。
建立健全農村的教育體系,嚴格執行鄉村地區的九年義務教育;政府加強支持,使教育資源下沉并加強農村教育的財政保障,慢慢將鄉村的義務教育并入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培訓機制,對鄉村的勞動力多進行技術技能的相關培訓,強化農民的理論知識,培訓的重點應是農產品種植的技術以及現代化種植設備的操作,進而提高山東省農產品種植的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加快產學研相結合,直接應用于農產品的生產中;加強農村人民的思想素質教育,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激發農民生產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培養自力更生的奮斗意識;在第一產業進行人才引進,進行有效的知識普及,對現代化機械的使用等答疑解惑,提高鄉村對于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對于高校和科研機構,應重視農產品現代化方面的科技研發,并積極使科研成果盡快落地,實現到產品的轉化,實現產學研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梁沛沛.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山東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7(4).
[2] 徐田陽.農業科技進步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D]. 山東農業大學,2016.
[3] 姚瑤.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 2018.
程憲強(1985.11—),男,漢族,山東濟寧人,山東理工大學農村發展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農業發展與產權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