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乃山
摘 要:科學構建、科學編制林地利用保護規劃指標體系,可以進一步明確林地用途,提升林地管理工作效率與林地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具備政策性特征、科學性特征、約束性特征、戰略性特征。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指標體系建設原則與指標篩選工作要點,供廣大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林地保護工作;林地資源利用;指標體系建設
引言:在推進生態文明發展與國土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方面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為確保我國林業可以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做好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指標體系研究工作刻不容緩。在明確這一指標體系建設現狀基礎上,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落實有關策略,并將其用于規劃實踐。
1指標體系建設現狀分析
自2006年以來,國家林業局為保證林業資源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科學實施定額管理制度。于2008年起,定期下達使用林地定額,開展林地供給與林地管理。將林地定額設定為約束性指標,強化國家對林地利用與林地保護工作的調控工作,構建完善的林地用途管理機制。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間,公共事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民生項目使用林地面積比重高出百分之七十,這也意味著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可以引領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滿足公共事業發展與民生項目發展實際需求,從而順利實現生態優先目標、適度從緊目標、統籌兼顧目標、重點規劃目標。
2指標體系研究建設策略
2.1指標體系建設原則
2.1.1政策性原則與前瞻性原則
指標體系不僅是林地保護工作、林地利用工作、林地規劃工作開展的核心依據,同時也是各個地區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效率評價的重要標準。通過建立指標體系,科學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評價,可以及時發現管理環節當中的各項問題,糾正其中的各項錯誤,做好引領工作。為此指標體系建設應當秉承全站性原則與政策性原則,可以精準反映當地發展政策、發展形勢以及發展要求。例如:是否深度貫徹五位一體整體發展布局;是否推進系統治理任務;是否落實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綠色發展理念;是否實施生態保護紅線政策與生態林地修復政策制度、是否為林草事業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1]。
2.1.2科學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
指標體系由基礎的單指標選取,到更為系統的框架結構建設,都需要經過廣泛調研工作、深度論證工作以及深度研究工作。在以往的林地資源管理工作當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探索更加優質、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對指標體系在林地管理環節當中的優勢之處與不足之處展開深度分析。
2.1.3權威性原則與典型性原則
指標體系建設是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林業主管部門與各級政府部門管理工作的核心參考依據。因此應當確保指標體系具備典型性特征與權威性特征。其中權威性特征是指標體系盡量由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權威部門發布或將其納入到地方政黨考核工作當中,具有更加完善、更加明確、更加標準的操作流程,有效避免概念模糊指標與存在爭議的指標出現。
2.1.4定量化原則與可操作性原則
指標體系需要合理應用于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效率評價環節,因此需要盡量選擇定量化指標,以此確保更加客觀、更加精準的評價以及區分工作差異與工作成效。相較于定量指標,定性指標容易受到主觀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特征。在轉化環節,容易出現信息添加或有效信息損失,從而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缺乏精準性。
2.2指標篩選要點
綜上所述,我國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指標體系建設要點如下:科學設定約束性指標與預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林地保有量:在一定期限內,確保通過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所實現的最小林地面積。其次,森林保有量:在一定期限內,確保森林覆蓋范圍達到特定標準。最后,使用林地定額:在一定時間內不得超過預設的林地使用定額。設定預期性指標如下:首先,天然林保有量:在一定時間內確保實現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的最低目標。其次,重點公益林林地比率:國家級工業林與省級工業林占據整體林地面積的占比。最后,林地生產力:在林地范圍內喬木林地單位面積儲蓄量。
3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實例
以滬昆高鐵曲靖經開區段沿線面山綠化為例。
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面積157平方公里,托管麒麟區西城、翠峰2個街道辦事處和馬龍縣大海哨居委會,區內居住著漢族、回族、白族、彝族、苗族等9個民族,區內人口約14.7萬人。2021年,經開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85.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8.3億元;完成投資10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1.03億元;財政總收入34.24億元、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7億元。
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云桂鐵路滬昆客專沿線環境美化方案>的通知》、《曲靖市滬昆客專沿線環境美化方案》和《滬昆高鐵曲靖段沿線面山綠化實施方案》(曲靖市林業局)等文件及方案的要求,遵循在高鐵沿線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布局的原則。滬昆高鐵經開區段途經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內的翠峰街道辦事處高家屯、王三屯和朝陽社區,線路全長約9.2km,朝陽社區境內為隧道,不需實施造林綠化[2]。
因此,本次設計造林地塊主要布局在高家屯和王三屯兩個社區,包括高鐵施工建設的棄土場、施工駐地等敏感區,及高鐵沿線面山林分質量低下、適宜綠化造林的地塊。規劃實施面積269.1畝,共調查區劃11個小班,土地權屬為集體,其中,林地小班6個,面積106.3畝,非林地小班5個,面積162.8畝。
結語:
在新一輪規劃的助力下,國內林地管理工作通過科學設定管理原則與管理指標可以實現創新發展、穩定發展,將林地定額管理工作為核心抓手,搭配完整的監督管理機制,共同構建林地用途管制體制,明確提出林地管理目標與林地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務,科學規劃林地管理工作進程,確保各項指標可以提前完成預期目標。足以表明,前期指標體系,具備良好的可操作性與科學性,在林地資源保護工作、林地資源利用工作與林地資源規劃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方面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指標體系的精準性與客觀性仍然有待改善,這也為新一輪指標體系編制工作與建設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韋昌鵬. 國有林場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國有黃冕林場為例[J]. 安徽農學通報,2020,26(8):53-54.
[2]《國家級曲靖技術開發區2021年統計公報》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