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林
摘 要:食用農產品(以下簡稱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以下簡稱合格證)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食用類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確保在市場中流通的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均能達到合格標準。農產品合格證工作的開展是推動和落實農業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相關監管部門落實監管職責的重要舉措。從前期的農產品合格證實施現狀來看,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形成了有力的約束,長期管理工作中也取得了較好的管理成效。但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下文便圍繞農產品合格證管理中的問題和管理措施進行分別研究。
關鍵詞: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問題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屬于重大民生問題,因此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現階段,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較高,如何讓老百姓吃到安全放心的農產品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需要關注的重點課題。農產品合格證是彰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憑證,通過對農產品合格證的有效管理,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是規范農產品市場秩序,保障消費安全的重要舉措,同時,也能夠幫助老百姓正確辨別農產品質量,對于保障農產品健康安全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推行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的意義十分重大。
一、農產品合格證的管理問題
(一)農產品的質檢工作未能全面覆蓋
在如今的農產品市場中,附帶合格證的農產品少之又少,這主要是由于相關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合格證制度缺乏正確的認識,且如果根據合格證制度的要求對農產品進行質檢,并開具合格證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和精力,致使經營成本增加。此種狀況下,生產經營者配合開具合格證的積極性必定會降低,對農產品合格證的推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此外,由于每日進入市場中的產品種類和數量眾多,在進行產品質量抽檢時,很難覆蓋全部食品種類。此種情況下,便會導致生產者存在投機心理,為了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在未對自身的農產品質量進行檢查的情況下便隨意開具最低標準的合格證明,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食品市場的秩序,同時,也可能帶來食品安全問題[1]。
(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開具合格證的積極性不高
現階段人們對餐桌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較高,國家方面也加強了對食品安全的管控措施,相關農業農村部門對農業生產者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中指出農產品生產者必須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方能進入市場。但從當前的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現狀來看,受到入市查驗和成本投入的雙重影響導致生產者開具合格證的積極性不高。此類問題的產生無疑會對農產品合格證的管理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擾亂農產品市場經營的秩序。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未能全面建設
自2013年國務院頒發《有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以后,農業農村部門的相關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得到了落實與強化,但整個質量安全監管鏈條并未得到有效梳理與規范,使得整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監管任務冗雜的現象[2]。此外,各監管部門開展工作時往往各司其職,很難形成合力。具體表現為,當出現無合格證且不能提供質檢報告的產品時未能落實拒絕入市的職責,存在質量安全監管不力的現象,這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未能全面建設的重要體現。
二、改善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問題的措施建議
(一)打造質檢信息共享平臺,消除質檢監管漏洞
農產品的市場流通特性決定了其同一批次的農產品可能會出現在全國各地。因此,經常性會出現同一批次產品被反復檢測的問題。此種狀況下,不僅造成了檢測成本的浪費,還會增加市場監管的壓力。基于此類問題,可以建立起質檢信息共享平臺,要求在針對農產品完成質量檢測以后,將農產品質量檢測參數及時同步到質檢信息共享平臺上,確保同一批次的產品在進入各地市場后可以直接查閱其質量檢測參數。在各地質檢方案一致的情況下,無需進行重復檢測。反之,當質檢信息共享平臺上無法查閱到該批次農產品的質檢數據時,則可隨即進行質量檢測,謹防出現由于漏檢現象所導致的質量監管漏洞問題,此種管理辦法也能夠消除由于生產者投機心理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
(二)強化入市查驗力度,提高生產經營者開具合格證的積極性
針對由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開具合格證的積極性不高所帶來的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問題,需要從問題的源頭上入手,通過加大入市查驗力度的方式,規范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日常經營行為,使其能夠按照市場準入標準,對自身的農產品質量進行自律性檢測,產品質量達標后按要求開具合格證明。除此之外,相關的監管部門還需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的宣傳教育工作,強化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意識,使其能夠誠信生產經營,自覺開具農產品合格證,并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對產品的抽檢,盡可能降低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壓力,為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3]。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建設,實現農產品合格證規范管理
為保障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除了要求相關部門履行相應監管職責,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聯動機制外,還需要進一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措施,構建起強有力的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共同促進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從上文的研究中可知,雖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得到了強化與落實,但由于各監管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未能形成合力,難以保障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因此,急需對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責進行有效梳理,構建統一的合格證管理制度和流程,指導各監管部門各司其職,共同促進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結語:結合上文所述內容,大力開展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是保障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和規范食品市場秩序的重要舉措。要求各個質量監管單位和農產品及市場監管單位均能積極落實自身的監管職責,將保障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作為己任,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下放農產品合格證書,使農產品合格證書能夠真實體現農產品質量,讓其成為老百姓選擇安全食品的重要抓手。
參考文獻:
[1]蔣治國,王博超,殷雪琰,等.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的實踐研究——以常州市為例[J].食品安全導刊,2020(23):32-33.
[2]孫娟娟,陳松.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的制度創新與法制保障[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9(03):39-47.
[3]丁野,鄭迎春,孫彩霞.寧波市北侖區農產品合格證“三式兩制”管理模式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11):2074-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