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科技的創新,各行各業的發展更加離不開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的硬件支撐。鑒于當前會計核算工作量很大,計算過程繁雜而瑣碎,使用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很難適應現代企業會計管理工作需要,人工智能大大簡化了傳統會計核算瑣碎而繁雜的計算過程,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更加有利于會計對企業管理決策過程的參與,推動了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傳統會計;管理會計應用
一、引言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德勤和安永等,都相繼宣布將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引入審核、涉稅、財務等崗位,以取代傳統人類審閱合同和文書,解決了手工操作大量的勞動力和時間、提升了數據分析的準確度,還可以更迅速響應24×7不間斷工作。央企中化全球(控制)有限公司財政共享管理中心選用了普華永道自動化機器人,提升了稅收水平和財政效率,提高了效率,把財會人從單調重復的財會管理工作解放出來。這一次,中國也參與到人工智能浪潮中,并乘坐了這班快車。
二、人工智能的定義
“人工智能”最先是在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明確提出的。從那之后,隨著學者們進一步發展了許多學說和基本原理,人工智能的定義也獲得了推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可以產出一種新的可以和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主要有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能自出現在來,理論與技術都越來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它雖然沒有人的智慧,卻可以像人一樣思維、也可以超越人的智慧。
三、傳統的會計模式
1、傳統的會計基本職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人員,依照我國的有關規定和系統的會計體系,以人民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經過確定、計算、記載和報表等環節反映特定主體的經營活動,向相關當事人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監督職是按照以一定的標準和要求,通過會計信息和提供的資料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通過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具體方法,實施合理的引導、監控和協調,從而實現預期的目的。會計人員在完成核算的同時,還對特定的企業經營業績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實施審核的功能。
這些規定和現代公司管理的基本規定還有很大的距離,很難滿足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對企業數據分析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公司決策跟不上市場變化,決策可行性較差、沒有量化的分析基礎等。
2、傳統的會計流程與企業經營業務流程相互獨立
傳統的會計核算業務流程為:企業經濟業務發生后,財務人員先根據從市場業務流程中所采集的財務數據,對原始憑證進行數據加工制作各類賬簿,最后再以賬簿、記賬憑證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將財務報表提供給投資者、債權人、經營管理者、政府等利益相關者。會計工作主要是事后記帳與核算,而財務工作者通常僅負責對業務中發生的憑證流轉與記載工作,而不包括業務本身,也很少涉及業務層面的工作流程。由于會計核算部門獨立于其他業務部門,因此財務信息系統往往自成一體,且以信息數據的孤立形式出現。
傳統的會計核算流程弊端:主要體現為財務信息數據與其他部門數據之間聯系與管理不緊密,會計信息系統與公司的其他業務往往分離,無法將會計信息系統的大數據貫穿于企業業務全過程,既不能滿足企業管理要求,也無法實現對公司內部信息監控的要求。
3、傳統的會計電算化只是計算機代為記賬
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是指傳統的會計程序的計算機化。利用會計軟件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規范及錯漏等問題,使會計工作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它使財務數據處理實現自動化,實現代計算機的數據處理運算與儲存等功能,并減少會計人員工作量,提高了運算速度和精確度,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在日益劇烈的企業競爭和社會環境所帶來的經營風險,企業管理層對財務信息的及時性、正確性、共享性等要求越來越高,但企業內部單一、分散的單機化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科學管理的要求。
三、人工智能在會計管理中的運用
1、財務核算
傳統財務會計對收、付往來核算的處理方式通常是財務人員手工處理結算明細,然后再與發票內容加以核實,核對雙方往來賬款結算情況,為企業以后收、付款和與供應商收、發貨奠定了基礎,需要企業財務人及相關業務人員花費很多的人工時間。將來如果使用了機器人,將完全能夠代替人工作業,甚至能夠在非作業時段完成工作處理,節約工時一半以上,差錯率近乎零,將大大提高效率。
2、財務數據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對公司財務狀況的生產運營過程等各個方面進行數據分析匯總,將其所獲取與記錄的信息系統分為各個板塊,實現了數據集成。并且,在整個模型中,還能夠針對公司具體的財務數據信息加以修改。哪怕改變了任何一條細小的財務數據信息,對于整個多維空間立體性模型的改變也十分重要。公司相關管理人員根據通過人工智能計算所產生的財務數據信息,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公司財務的管理對策,甚至還能夠從此模型中看到某些可能的財務風險,從而通過合理的預警與防范,減少了公司利潤上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3、對企業的經營做出預測。
企業經營預測對于企業而言是十分重要部分。它通過對上一階段整個公司在發展中的財務狀況的總結與分析,并對下一階段的公司財務管理做出預測。傳統的企業生產經營預測都是利用人工錄入的信息數據作為基礎依據,就會產生某些不穩定性,而且數據信息的精確性也值得考量。當使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入了公司財務管理時,公司的經營預測便有了新的發展,它能夠從多個角度實現對公司信息數據的各方面的收集,做出全方位的數據分析與預測。這是一個傳統公司的經營預測所無法實現的,而且也非常值得在今后公司的財務管理中所普遍使用。
四、人工智能對會計人員的影響
1、人工智能代替了低端的會計工作
現如今數字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由于各種會計管理軟件系統及其人工智能科技的普遍應用,完全可以做到自動化,不需要人的判斷和操作。過去負責手工填寫票據、記賬、對帳這些簡單而重復的工作的正悄無聲息被取代。相對而言,人工智能通常比人工所完成的任務更為可靠、效能也更高,會計的基本作用也正慢慢的在進行著改變。
2、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精準性
傳統的會計核算處理時,因手工人為誤記漏記錯賬是經常發生的,通過人工智能引入會計業務,并采用了規范的業務流程,將會計分錄的編寫規范定義好,并注入到軟件系統中,系統將根據會計工程師們所制定的規范將賬務正確處理好,從而能夠減少了因為個人的疏漏所造成的會計信息出錯的問題,降低了數據錯誤的機率,從而增強了會計信息的正確性,為管理決策、業務投資分析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現在,人工智能將依靠其強大的計算能力、海量的信息存儲能力和高強度運轉的工作能力,在信息采集等方面將起到更加關鍵的作用。
2、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數據處理能力
人工智能在數據信息處理方面有著十分強大的能力,通過人工智能分析計算有關的數據,形成數據庫系統,利用對多年數據的處理和比較分析公司的經營狀況,了解公司的有關數據信息,發現和改進公司面臨的問題,推動公司的發展。
未來集團化企業財務發展的必須趨勢是建立財務共享管理中心,會計人工智能化也已建雛形。財務共享管理中心建立后,企業財務管理出將出現了兩種發展趨勢:一是片段化,分工更加細致,二是人工智能化,以信息系統產生取代了手工記錄。由于有了這兩種發展趨勢,財務共享中心對人的管理需求將更加黏性化和非專業性。
五、人工智能下財務人員的轉形
1、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在財務管理中高效運用,它可以給財務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潛力,而不是取代它們。
人工智能通常缺乏人類所特有的主觀而能動的創造性想象力。人工智能因為其針對一定的情況,提前設定好運行程序,而一旦遇到新的情況時,就無法作出處理。人工智能是沒有意識操作過程,人的頭腦在通過直觀判斷、利用邏輯推理等方面完全碾壓于人工智能。所以,涉及主觀判斷,而無法運用規律來判斷的問題,往往需要由掌握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的人來解決。
2、人工智能讓普通核算類型的會計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形
分析中國目前及國內的會計人員的結構,可以清晰感覺到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在會計領域里,一般核算會計類型的人才數量已經接近于飽和狀態,而更高層次的管理型財務人員數量則是鳳毛麟角。雖然人工智能會計技術將會迅速的推動企業財務管理的智能化、科學化,但科技仍無法取代財務人員對經濟業務的職業判斷,財務人員應審時度勢地轉換自身職能,提升自身能力素養,要爭取成為對企業財務理論知識、行業規范、管理決策才能與現代科技綜合了解的高精尖角色,具備評價診斷、預測決策和人機配合等多種能力的綜合性人員,能做新一代人工智能不能做的事情。
結語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勇敢的踏出了直面人生、提升自我的步。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共享會計,只要擁有敢于面對未知未來的那份勇氣,并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未來的職業生涯才會愈發廣闊和光明。
參考文獻
[1]范小云.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及前景[J].中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4)
[2]鄒若敏、程志宏.財務會計智能化時代將到來[J].冶金財會2018,(07)
[3]雷力平.淺析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J].會計師,2017,(11)
作者簡介:姓名蒙敏慧(出生年份1980年,8月),性別:女,民族:瑤,籍貫:廣西龍勝,職務:財務總監 /職稱:會計師,學歷:本科,單位: 廣西桂水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龍勝發電分公司,研究方向:會計。單位所在的省市:廣西省桂林市, 郵編5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