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洋
摘 要:我國整體的水資源豐富,但卻存在著嚴重的南北分布不平衡。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建設則實現了我國水資源的再分配,極大地改善了我國華北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但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其安全運行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本文簡要分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全運行所面臨的風險,并提出了安全防范建議,以期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安全運行提供幫助。
引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通過明渠、暗涵等方式引導丹江口水庫的水資源自流至北京市頤和園團城湖,工程跨越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直轄市,自2014年12月全線通水以來,為沿線超過19座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受惠面積超過15.5萬平方公里公理。工程輸水線全長1432公里,運行環境多變,地質情況復雜、工程管理戰線長、沿線交叉建筑物繁多,安全運行管理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1.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運行中主要的安全風險因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質構造、氣候條件、自然災害等,這些都具有不可控性甚至不可預測性。自然因素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包括地下水過高導致襯砌板破壞、滑坡、邊坡失穩、外水入渠等,這些都可能導致輸水建筑物和輸水干渠的主體結構遭到破壞、局部出現裂隙、滲水等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致定期發生的安全風險,如冰期輸水時工程的重點部位可能會結冰影響輸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黃河以北渠段所經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下,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僅-20℃,常常會出現河流結冰情況,工程渠道中也可能會發生冰塞、冰壩等情況,影響過水流量。
1.2 工程管理因素
工程管理方面因素帶來的安全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我國首例現代化跨流域調水工程,許多技術及管理方案都是首次應用,沒有先例工程可供參考,運行中的不確定性較強,發生臨時狀況時診斷和解決問題都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精力,并且存在較大的困難。二是由于工程的復雜性和史無前例,在人員的調配上也存在著一些職責不清,工程管理人員的專業性和工作需要并不能完全匹配,導致管理效率較低。三是由于沒有可供參考的案例經驗,對于工程安全運行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查找僅限于理論上的推測及已發現問題的處理經驗,無法建立完備的應急預案,尚無應對其他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經驗,在事故處理方面較為被動。
1.3 設備因素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跨越河流700多條,交叉建筑物超過2000座,而且工程本身使用到的設備在種類和數量上都非常多,管理和養護都存在著非常大的困難,不僅要進行技術性的維護,還要注意設備的保養,由于工程的貫通性,哪怕其中一個小設備的故障,都會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正常供水。
1.4 水質安全
南水北調工程覆蓋著超過9000萬人口的生活及工、農業用水,工程大多位于城市、村鎮等人口聚居地的附近,沿線居民的生活及生產情況都會對工程水質產生影響,如生活污水的不當排放、違規設立重污染企業、跨區橋梁車輛事故漏油等。將工程沿線200米范圍設為為水源保護區,不允許有排污。
2.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全運行風險防范措施
2.1 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和預測
要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安全運行,首先應在全面、系統的工程數據資料的基礎之上,制定總的安全風險防范綱要,再將運行安全工作分散到各管理處,降低安全風險防范工作的任務量和難度,同時提高準確性。這就要求結合各地段的地質構造特點、氣候條件等情況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和預測,確定各地的風險等級、易發安全風險類別和風險發生概率,為后續的工程安全風險防范工作提供重要基礎。工程沿線冬季會遭遇不同時長和不同強度的冰期,因此應在各地冰期到來之前根據當地往年的冰情并結合當年的氣候情況進行冰情預測,以便及時組織人力、物力防止工程渠道中出現冰塞、冰壩及工程重點部位結冰等情況,結冰避免不了,采取的是提高水位,保證過流的方式保障工程渠道通暢。
2.2 健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南水北調工程的安全運行到底還是需要依靠人力為之,因此,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是重之又重的一項工作。第一,組織南水北調工程管理人員和專家共同討論工程的特點及各類性能等重要工程指標,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工程安全運行管理技術方法及參數標準,并對安全管理的操作流程和管理過程進行制度化;第二,在工程安全風險評估和預測結果的基礎之上,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及風險類型對工程沿線進行運行安全風險防范管理區域劃分,并就地建立運行安全管理職能機構,設置不同層次和不同職能的崗位并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對工程安全運行工作進行細化,責任分散到人,降低安全風險防范工作的難度,為方便工作的開展,區域的劃分應具有連續性;第三,設立一條獨立于工程安全運行管理之外的匯報線路對工程安全運行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或將工程安全運行工作納入內審范圍,對安全運行管理工作進行客觀評估,以確保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第四,針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建立不同的工程應急預案,確保所有理論上存在的風險都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同時,加強工程的運行、維護日志管理工作,所有日志都必須建檔留存并上傳至相關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之上,定期對日志進行整理與總結,對各類已發生的但在應急預案中未預測到的情況進行分析,結合當時的處理方案及處理效果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給出最優化的解決方案,更新至原有應急預案當中,使之不斷完善。
2.3 充分利用安全監測系統
由于南水北調工程中上所使用的工程設備各類和數量都比較多,逐臺進行檢查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還存在疏漏的可能性,而任何的疏漏都可能使工程運行異常,甚至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確保各項工程設備的運行準確性。那么,為了提高設備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可以引進針對工程設備的集成監測管理系統。由于集成監測管理系統十分重要,并且同時涉及到硬件和軟件,其使用和維護都要非常的謹慎。通過設定較高的招標條件對采購及進場的軟、硬件設施在功能、性能上嚴格把關,在安裝、調試、校驗無誤后才可投入使用。在集成監測系統的使用過程當中,要注意對工作人員進行充分的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才可進行操作,并對設施操作權限進行合理的設定,以防止越權或操作失誤,當發生不當操作時可以有效進行追溯。同時,要對設施定期維護,以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此外,值得注意的時,雖然引進集成安全監測系統可以有效提高設備監測效率,但對于各類一線設備的管理也不能放松,必須進行定期的檢修和維護保養,從而降低故障發生率。
2.4加強安全巡查管理
任何工程設備都有一定的工作輻射范圍,而南水北調工程作為一項線性工程,其中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是監測設備所不能完全反映出來的,因此,為確保工程的安全運行,就必須加強安全巡查管理。安全巡查可以從兩個方面同時進行,以提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巡查的效率。一方面在工程沿線安裝監控設備,并確保主要及重要部位無監控死角,對監控畫面的管理工作也應設置為24小時輪崗值守,這種巡查監控主要針對較為明顯的安全風險及部分人為造成的風險,如支架類物體倒塌、破壞圍網等。另一方面設置人工現場巡查,并且人工現場巡查切不可隨意而為,必須制定嚴格的巡查制度,對于巡查路線、巡查范圍、巡查內容、巡查周期頻率、巡查交接班、巡查結果記錄及上報等都要做出明確規定,對于巡查內容中的安全標準也要十分明確,以便巡查人員快速對水情、汛情、冰情、建筑物運行狀況、輸水安全等險情做出判斷、上報和處理,每日的巡查要據實做好記錄并上傳。在明確巡查人員工作責任的同時也要適當賦予一定的應急處理權利,并在巡查工作站應適當配備沙袋、土石料、塑料布、運輸車輛等搶險物資及通訊設備,以便出現險情時第一時間進行處理,盡量降低險情帶來的影響。此外,由于人工現場巡查工作通常較為繁重和艱苦,有時還存在一定的危險,而且需要工作人員長期保持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因此除在聘用時注意甄選和用工時提供與崗位相匹配的福利待遇外,還應根據巡查范圍合理配備巡查人員的數量、設置巡查任務的分派和輪班,并為巡查人員提供充足的安全防護用品。
2.5 聯合地方政府保護水質
南水北調工程對沿線人民的生活及生產起著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確保水質安全對于沿線地區的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工程運行安全管理職能部在做好工程水質監測工作的同時,應與各地方政府保持充分溝通,確保地方在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妥善處理各類垃圾、廢水等會對工程水質產生污染的物質,并嚴格限制在工程周圍建立高污染產業,從而確保工程水質不受污染。
結語
綜上所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工程,其安全運行關系著沿線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正常供水,需要提高運行管理中的風險意識,在根據工程數據進行科學預測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工作完善安全風險防范工作,不斷減少工程運行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工程的風險抵御能力,從而確保工程沿線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
參考文獻
[1]李奕杰.南水北調工程運行期的安全管理[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9(2):12.
[2]宋慈勇.趙新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運行管理系統[J].中國水運,2019.
[3]王海潮.蔣方鐘.王浩.魯帆.國內跨流域調水工程對南水北調中線建筑和運行的啟示[J].水利水電技術,2018(1):26.
[4]吳建華.水利工程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8(2):15-18.
[5]冷建飛.杜曉容.錢壁君.水利工程應急管理系統研究[J].江西科學,2009,27(2):207-209+316.
[6]陶付領.諸葛梅君.楊宏杰.等.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安防系統專題設計報告[R].鄭州: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1.
[7]陳暉.羅炬鋒.馮曉波.等.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安防系統關鍵技術研究[R].北京: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2014:39-40.
[8]王珍萍.馬洪亮.徐巖彬.其其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渡槽的安全監測[J].東北水利水電,2016,34(02):58-59+65.
[9]黃昌碩.劉恒.耿雷華.南水北調工程運行風險控制初探叨.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