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華 楊麗華
摘 要:農業設施保溫技術在農業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農業設施的保溫技術最深遠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遼西北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對遼西北半干旱地區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中,農業設施保溫技術應用的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期待對遼西北半干旱地區及同類地區的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遼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區;農業設施;保溫技術;運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S625.3
在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中,農業設施保溫技術的應用,提高保溫的使用效果,對于提高遼西北半干旱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的效益,提升種植戶的經濟收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遼西北半干旱地區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能夠看出,通過保溫栽培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促進遼西北半干旱地區設施農業的規模化發展與效益的快速提升。所以在此背景下,對遼西北半干旱地區農業設施保溫技術應用的現狀進行總結與分析,同時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是十分必要的。
1 設施溫室外部圍護結構的保溫技術運用
1.1 加厚溫室墻體技術
設施溫室后墻厚度由普通日光溫室底寬2.2m、頂寬1.3m,增加到底寬3.2m、頂寬2.2m,側墻厚度由底寬2.5m、頂寬1.1m,增加到底寬3.5m、頂寬2.0m,采用該項技術后可提高設施溫室最低溫度2℃—3℃。
1.2 后屋面采用先進保溫材料聚苯板覆蓋技術
普通設施溫室后屋面多采用麥草保溫,麥草保溫效果雖好,但容易腐朽,使用年限短。若溫室后屋面用新型保溫材料聚苯板兩層交錯鋪設保溫層,可有效提高保溫效果。
1.3 采用半地下式建設技術
設施溫室大用地下0.5和地下1.0m兩種形式,經觀測地下0.5m可提高最低溫度l℃,地下1.0m可提高最低溫度2℃。
1.4 增設防寒溝技術
設施溫室在前屋面前腳增設防寒溝,防寒溝深0.8m,寬0.4m,長度與棚長相同,溝內填充8cm厚的新型保溫材料聚苯板,可有效提高溫室前沿溫度3℃—5℃。
2 設施溫室內部保溫技術措施運用
2.1 微觀系統應用技術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灌溉技術的應用。由于溫室結構具有局限性,不適合采用大規模的灌溉系統去灌溉,因此,微灌系統的運用也就成為當今多數地區溫室農業灌溉的常用方法。傳統的大規模漫灌方式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由于灌溉后驟增的水量會吸收很多熱量,會導致溫室的溫度下降。另外,由于水汽的蒸發。微型滴灌技術與傳統澆灌技術相比,完美地解決這些弊端所造成的影響。微灌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溫室內空氣質量的惡化,還能有效的保持溫室內的溫度恒定。微灌技術也成為最為合理的溫室灌溉方法。特別是在遼西北半干旱地區干旱地區,氣候干燥,日照時間長,蒸發量大,這就導致傳統的漫灌等灌溉方法效率非常低下,同時也會大量浪費水資源,因此采用微灌系統與微灌技術能夠大大提高遼西北半干旱地區地區的灌溉水平與效率,提高農業生產率。
2.2 地膜覆蓋技術的運用
一般情況在溫室以外,,地表溫度都會高于氣溫。但在溫室內部經常會出現地表溫度低于氣溫的情況。但是如果地表溫度長時間過低,會直接影響根系的生長,嚴重時會影響地上部分正常的生長。通過地膜覆蓋技術,可以將土壤的溫度提高到合適的溫度,這對協調作物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長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發現水蒸氣在表面被塑料薄膜覆蓋2—3分鐘后在薄膜下凝結[3]。水蒸氣凝結形成的小水滴覆蓋在塑料薄膜的下表面,大大提高了薄膜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一般可達30%—40%。這樣,薄膜對太陽能的透過率大大降低,影響了其增溫效果的充分發揮。如果能在塑料薄膜生產中引入無滴技術,可以抑制水蒸氣在塑料薄膜下表面的冷凝,提高薄膜的透光率,對提高地溫特別是溫室地溫具有重要意義。遼西北半干旱地區地處中國北方,這里晝夜溫差巨大,地膜的使用能夠為農作物在夜間生長提供保溫作用,同時也可以實現將一些不適應較大溫差的農作物推廣到遼西北半干旱地區地區。
2.3 社會是溫室覆蓋材料保溫技術的應用
保溫技術的覆蓋材料主要的作用是能夠提高夜間透光表面的熱阻。我們通常使用的覆蓋材料包括草簾、Pu墊、棉被、無紡布等等。但是根據研究表明,草簾的保溫性能一般,在五到六攝氏度左右,棉被的保溫性能較好,在十五攝氏度左右,如果將草簾上加上幾層牛皮紙覆蓋在草簾表面,保溫性能則大大提升。室內使用的無紡布,其保溫能力僅為三攝氏度。但是傳統覆蓋保溫材料體積不僅大,還容易吸水,而且操作十分不便。特別是遼西北半干旱地區地區,因為緯度高,保溫材料的選擇特別重要。新型保溫材料的出現會完美解決這些問題。它主要由微孔泡沫塑料、毛氈和防水材料等組成。不僅重量輕,而且保溫效果好。增加覆蓋棉簾厚度技術。普通設施溫室覆蓋棉簾厚度一般在2—3cm,若將覆蓋棉簾厚度增加到5cm,可有效提高3℃—5℃。
3 設施溫室地中熱交換系統保溫增溫技術的應用
為了發展溫室農業產業,必須在溫室內保持恒溫,但要實現恒溫,僅依靠溫室的自然采光和密閉保溫性能來保持是不夠的。當氣溫會突然升高時,就需要通風降溫功能。因此,一個好的溫室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地源換熱系統,不僅能補充冬季溫室夜間的熱量,又能避免在通風時造成的熱量流失。我們所說的地中熱交換系統是指在地下鋪設通風管道,通過風機將熱量進行循環。白天把熱空氣通入管道,使土層蓄熱;到了夜間,低溫空氣進入管道,經充滿熱能的土層加熱后進入溫室,使溫室內溫度升高。遼西北半干旱地區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時間長,溫室可以給反季節蔬菜提供必要的溫度支持,在冬季,冬季最低溫往往會到—20℃左右,而在遼西北半干旱地區,最低溫往往會到—35℃甚至緯度越高,最低溫越低[6]。因此,在這些高寒地區,要配備熱效率高的熱交換設備,比如圓翼型熱鍍鋅散熱器、熱鍍鋅光管散熱器等等。
參考文獻:
[1]段振偉,富豐澤,何金芬.淺議現代設施農業保溫栽培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意義[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3):65-66.
[2]李玉華,陳貴娟.淺析設施農業種植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19(6):171.
[3]吳冬華.現代設施農業保溫栽培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18(6):169-170.
[4]唐菊紅,郭智勇,劉偉平.冬季設施果蔬大棚保溫增溫補光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16(6):9-10.
[5]王桂麗.淺談日光溫室保溫增溫措施[J].現代農業,2016(3):31-31.
[6]劉忠強.蔬菜大棚增溫八項措施[J].農業知識,2008(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