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敏 蘭幸子 彭忠權
摘 要:如今畢業生數量持續大幅上漲,而就業崗位卻處于稀缺狀態,畢業生數量與就業崗位數量的差距大、產業結構和就業崗位的重大變化,以及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變相的增加了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龐大與就業崗位需求數量減少的矛盾愈演愈烈,造成畢業生在畢業之際卻面臨著成為“無業游民”的處境。為了減少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壓力,本文設計畢業生求職平臺,并對該平臺的實現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畢業生求職平臺;實現路徑;互聯網環境;求職現狀
1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求職已經成為求職者最為主要的求職途徑,是企業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網上搜索普查和統計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兼以文獻分析,概述國內外網絡招聘的產生、發展及現狀。
2008年10月金融危機對就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也為職業生涯指導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本文旨在通過對網絡招聘的概況進行初步分析,并研究了國內高校就業指導網站發展現狀,為更加有效的利用網絡求職提供建議,促進大學生就業。
1993年美國實施國際信息基礎設施NII計劃(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以后,網絡普及率大大提高,網絡用戶數量迅速增加,專業招聘網站應運而生。這些專業招聘網站通過提供網絡招聘求職信息和服務,賺取利潤,主要包括門戶型招聘網站、門戶型網站的網絡招聘頻道及行業型招聘網站。1997 年專業招聘網站出現初期,職位列表只提供技術類職位,聚焦于高科技產業和投資銀行。網絡的普及與web2.0的運用使得招聘網站發展越來越成熟并形成大型招聘網站。隨著博客、協作網絡和社區的發展,小型的網站和社區(所謂長尾)興起,通過搭建專業內人才的雙向選擇渠道,使招聘者和求職者傾向這類專業化平臺,形成了今天門戶型招聘網站、門戶型網站的網絡招聘頻道以及行業型招聘網站激烈競爭的局面。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web2.0的應用,1997年中國產生了第一批招聘網站。1999年人才招聘網站迅速切入人才市場,拓展了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2003年,大型招聘會及人才市場現場招聘都暫時停止,網上求職卻火爆起來。從2003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使用網絡招聘的服務。截至到2005年底,中國已建成人才招聘網站近2000家,PV總量達30億以上,招聘網站的專業化程度大大提高。在這些網站中,除了極少數的網站是政府性質的不以盈利為目的,基本上都是盈利性質網站,全國性平臺與地方性平臺、綜合性平臺與專業性平臺的競爭激烈。但由于中國各地經濟發展的差距、人才素質的差別、人才觀念的差異使中國人才市場對人才服務的需求不盡相同,現場招聘會(人才交流市場)、報紙雜志、電視廣播、人才獵頭、熟人推薦、網絡招聘等多種招聘形式長時間共存。
2網絡求職的優點
(1)靈活性:網絡招聘沒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時可以在網上發布招聘、求職信息。網絡招聘它不強求時間和空間上的絕對一致,方便了雙方時間的選擇。互聯網本身不受時間、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務周期和發行渠道限制。完成了及時、迅捷的互動,跨地域性求職還可以大大縮短求職周期。
(2)針對性強:網絡招聘是一個跨時空的互動過程,對供求雙方而言都是主動行為,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條件在網上進行選擇。這種積極的互動,減少了招聘和應聘過程中的盲目行為。
(3)資源充足:招聘網站內置功能強大的人才和企業搜索引擎,企業可以根據單位需要,搜索幾萬余人的網上人才庫篩選出最合適的人才;求職者也可以在網上搜索很多企業的招聘信息,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企業。
(4)覆蓋面廣:互聯網的覆蓋是以往任何媒介都無法比擬的,它的觸角可以輕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網絡招聘依托于互聯網的這個特點,達到了傳統招聘方式無法獲得的效果。現場招聘企業最多只可以收到周邊城市的求職簡歷,但是網絡招聘可以收到全國求職者的求職簡歷。
3研究目標
小程序(簡化app)→微信公眾號(推廣)→app平臺
(1)前期,考慮到小程序簡單容易操作,可以先從小程序入手,小程序囊括一些平臺核心內容,是app的精簡版,更方便簡潔。
(2)創建相應微信公眾號,用來推廣app,以及發布企業招聘消息,吸引畢業生的關注。
(3)app平臺,程序員后端,iOS安卓等前端,設計UI圖,運營策劃以及管理。
4研究內容
對應屆畢業生進行求職情況調查,了解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需求,進行總結找到處理方式,并創建一個多方面支持運行的APP和公眾號。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供大于求,似乎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必須等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高等教育規模與社會吸納能力平衡之后才能夠解決。本文嘗試將研究關注點集中于求職主體的行為層面,基于社會認知與社會網絡資源理論,圍繞大學生求職行為的動員機制和影響路徑,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調研,力圖在現有政策和社會環境下,尋找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可行性路徑方案。當前與大學生就業相關的研究更多關注宏觀人口結構、勞動力市場供需、學校的教育制度等領域,卻缺少對行為人主體的關注。政策制定、援助措施的實施是否滿足了求職者的需求,求職者的社會認知對求職行為影響的內在運作機制和邏輯是什么,都缺乏實證調查與研究的支持,與巨大、迫切的現實需求形成強烈的反差。 因而,本論文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巨大的社會現實需求與理論指導需求,立足大學生求職行為領域,圍繞什么是有效的求職行為與如何激活積極的求職行為兩個核心問題。以實證研究為依據,試圖發現大學生有效求職行為的動員機制與影響路徑模型,為就業促進與行為指導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5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雖然很多大學生與社會隔離,缺乏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不能明確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在眾多就業信息面前不能做出合理選擇,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因此,為解決此問題設計了一個APP和微信公眾平臺幫助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微信公眾平臺加強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從而發揮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071102AD-A36B-4435-B22B-4D106A6AEA8D
6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app模塊化開發方法,把我們的求職軟件系統分解成若干可單獨命名和編址的較為簡單的部分,這些可單獨命名和編址的部分稱為模塊。每個模塊都可以獨立地開發、測試,最后再組裝出整個軟件系統。這樣模塊化開發,不僅可以將軟件系統開發的復雜性在分解過程中降低,便于修改、維護,而且還容易實現同一個系統不同部分的并行開發,進而提高了軟件的生產效率。
7實驗方案
該項目將設計一個小程序,采用具有針對性的分區模塊為畢業生的求職帶來進一步的幫助,包括畢業端、企業端及面試端三個端口,在畢業生求職過程中能更快捷、更方便、更有針對性的完成簡歷投放。
(1)調研計劃:查閱資料,了解近幾年畢業生的大致人數,并且了解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崗位中的熱度趨勢,從這些數據中預估未來幾年之內的畢業生人數及崗位熱度趨勢。
(2)訓練計劃:在調研的基礎上,團隊人員分工明確,有完整的項目計劃書,創新思路,分析了解畢業生求職現狀,提出創新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3)實踐計劃:本項目建立微信平臺,了解當前畢業生求職的方向,并利用小程序給畢業生求職帶來針對性的對策。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8“易智選”求職平臺創新之處
app最大的創新之處則是模塊化開發:
(1)可分解性:提供了將問題分解成子問題的系統化機制,這樣就降低了整個系統的復雜性,從而實現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2)可組裝性:使現存的設計模塊能夠被組裝成新系統,提供了一種不用一切從頭開始的模塊化解決方案。
(3)可理解性: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被理解,易于構造和修改。
(4)模塊連續性:對系統需求的微小修改只導致對單個模塊而不是對整個系統的修改,所以修改引起的副作用就會被最小化。
9進展情況及成果
9.1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及取得成果
(1)建立大學生求職APP,設定基礎項目。比如:公司簡介、職位、個人簡歷等內容。
(2)建立微信公眾號,主要目的是向大學生推廣APP。
(3)通過微信小程序簡單了解APP核心內容并且吸引大學生的關注。
(4)進入APP平臺仔細了解求職內容,可以搜索個人需求的工作。線上完成投簡歷,面試等相關內容。
9.2研究成果特點
為大學應屆畢業生及在校生建立求職招聘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求職招聘服務。這里有新鮮、豐富的校園招聘、名企實習、宣講會、招聘會信息。這里有專業、全面的職業測評、求職資訊、就業輔導。這里有生動、精彩的面試經驗、實習經歷、求職歷程分享。注重給大學生提供滿意的網上求職體驗,用高效的專業服務做好大學生與社會的對接,輔助大學生挖掘自身的潛力,在職場上取得更好的發展。陪伴大學生從校園到社會,助力大學生進名企、拿高薪,找到屬于年輕人的第一份工作。
(1)及時準確:名企校園招聘信息實時更新,及時、準確、全面掌握校園招聘動態。
(2)經驗分享:豐富實用的企業筆、面試經驗分享,幫助快速充電。
(3)筆面日程:筆、面試進展情況實時更新,幫助把握每一次機會。
(4)名企訂閱:一鍵訂閱心儀的企業,時刻關注企業招聘動態。
(5)校園宣講:全方位覆蓋校園宣講信息,不錯過每場宣講會。
(6)使用便捷:綁定帳號,一鍵登錄。
(7)視頻面試:跨地域在線面試,省時省力。
10結論與展望
10.1結論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創新以及網絡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各種手機軟件、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的不斷推廣和應用,PC端用戶數量逐步下降,移動客戶端成為網絡招聘的主戰場。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滲透率達到高位,網絡求職已成為高校畢業生求職的主要方式,網絡招聘的移動化勢在必行。本文致力于在原來PC端轉化為無線互聯網客戶端的情況下,更快速便捷的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本文以“易智選”畢業生求職平臺為主題開展研究,目的是為應屆畢業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為各個招聘單位找到更適合各個工作崗位的高校人才。”易智選“利用當下的移動互聯網,讓畢業生更便捷快速的搜索和瀏覽各類招聘信息,成為畢業生和招聘單位的搭接平臺,真正實現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的現代化。
期間經歷了小程序的形成、微信公眾號的推廣、app平臺。小程序相較于app來說更方便簡潔,各個招聘單位在小程序上發布核心內容,各位畢業生可以在小程序上搜索相關內容。微信公眾號是為了更好的推廣app,在公眾號上發布招聘信息,引起畢業生關注。在app上畢業生可以搜索到各個招聘單位的工作崗位需求及條件,按照自己的意愿提交求職申請書。071102AD-A36B-4435-B22B-4D106A6AEA8D
10.2展望
網絡招聘是借助互聯網在網絡平臺上完成招聘部分流程的一種新型招聘模式。首先,企業在相關網站發布招聘信息,然后借助網絡完成應聘者簡歷篩選、組織在線測評、線上面試等一系列流程。隨著網絡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網絡招聘行業先后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而后實現了從弱到強的發展,網絡招聘借助其方便快捷、高效低耗、覆蓋面廣、有效性強等諸多優點,已經從一個新生事物發展成為人力資源求職、流動與配置的重要平臺。
結束語
“易智選”作為畢業生和招聘單位的橋梁,能很好的解決需求與被需求的問題。但是作為網絡求職平臺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信息虛假,虛擬的網絡世界給少數虛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對求職者和招聘者雙方來說,也都存在對虛假信息的擔憂;其次,信息泄漏,個人資料通過網絡泄露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最后,等待時間長,簡歷投出去就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對于以上這些問題,我們要更加嚴格的把握好第一關,包括大學生信息及招聘單位信息在內都要做到有效篩選,提高求職平臺的審查能力,保證求職平臺的真實性,要建立合格的監管程序防止畢業生信息泄漏,更要對各位畢業生投遞的信息進行精密篩選,快速的發送到招聘單位,以便招聘單位能及時給出反饋。
參考文獻:
[1]鐘風云.網絡招聘與大學生網絡求職情況分析[J].黑河學刊,2020(01):177-178.
[2]胡瀟月.“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求職安全問題淺析[J].法制與社會,2019(33):147-148.
[3]吳昊.網絡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作用——42所高校大樣本實證研究[J].人才開發,2007(08):43-44+51.
[4]謝熙. 基于Andorid平臺的“求職通”系統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9.
[5]王曉辰. 基于Andorid平臺掌上求職通的設計與實現[D].吉林大學,2016.
[6]石明春,李嬌姣,陳思凝,王皓.校園招聘信息整合與應用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商業,2020(06):53-54.
項目來源:2021年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易智選畢業生求職平臺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13208121)071102AD-A36B-4435-B22B-4D106A6AEA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