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騫
(山東新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臨沂分公司,山東 臨沂 276000)
某河道流域面積8582 km2,全長約257 km,本次規劃治理河段長 9.385 km,現狀河道大部分處于天然狀態,基本無堤防工程,岸坎多為土坎,穩定性較差,抗沖能力弱,常毀于洪水,河道兩岸現狀土地為農田和村莊,受人類活動影響現狀愈發嚴重,主要表現為沿河兩岸居民在灘地上開墾耕地,致使河道原有的行洪空間被壓縮,影響了河段的防洪安全。河道兩岸河灘地上間斷的種植有滇楊,河道灘地上生長著部分水生植物,河道生態環境較好,河道中河水水質較好,但沿江群眾防洪減災意識薄弱,防洪政策法規貫徹執行力度不夠,農田侵占河道現象普遍存在,沿河傾倒垃圾和廢土,河道內的采沙也沒有納入規范化管理,使河道水質有惡化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洪災的損失。本次河道治理中首先應構建河流健康評價體系,對河道水文特征等五個層面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可以準確地指導河道治理。
為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地反映河流健康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研究河流健康衰退原因,本次河流健康評價指標的篩選應該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層次性、獨立性、定量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結合亞熱帶型城市河流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特別是水環境、水生生物、地質地貌、服務功能方面的特點,從水文特征、物理結構、水體理化特征、生物結構、社會服務功能等五個層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1]。河流健康評估框架見圖1。通過篩選本次河流健康評價選擇流速、水量和河岸穩定性等18 個指標組成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河道評價。評價指標可以反映河流現狀、河流生態系統的特點,以及影響河流健康的主要因素。

圖1 河流健康評估框架
2.2.1 綜合評價方法選擇
本文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方法采用層次分析法,其本質在于對復雜系統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2],進而對評價的元素進行數學化和計算機化。應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一般分以下幾個步驟(見圖2):

圖2 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步驟
2.2.2 綜合評價模型
評價方法采用質量指數法:通過現場實測、取值估算和資料調查分析獲得的各項指標的數值,通過比較標準值或參照值,換算成質量指數,然后采用加權疊加法計算出整個系統的總指數值[3],再根據總指數值的分級范圍,確定河流生態系統健康的等級。

式中:IT為河道規劃治理河段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值;n 為綜合評價指標的個數;Ij為第j 種指標的歸一化值,0 ≤ Ij≤100;Wj為j 指標的權重,可通過專家打分后經層次分析法求得。
2.2.3 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直接影響到評價結果的合理性,考慮到河流健康評價標準具有相對性特征,處于不同區域、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河流,評價標準也不相同。評價標準的確定是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的重點,也是難點[4]。結合河流的實際情況,評價標準分為“理性狀況、健康、亞健康、不健康、病態”5個級別[5],該河道健康評價標準見表 1。

表1 待治理河道健康評價標準
指標 AHP 圖示:根據對將要治理河道的初步分析,將所含因素分系統、分層次地構筑成一個屬性層次結構即 AHP 圖,見圖3。根據2.2.1 指標權重的確定的步驟,建立待治理河道健康評價的層次總排序,通過一次性檢驗,結果表明總排序結果具有一致性。

圖3 河道健康指標 AHP 圖
由表2 可以看出,待治理河道健康水平評分為 45 分,屬于亞健康狀態,河道治理中應從河道防洪與整治、水污染、生態景觀三方面分析河道現狀存在問題。

表2 各指標權重及各層指標間的相對權重

續表2
3.2.1 河道防洪與整治存在問題
根據現場調查和資料整理分析,河道防洪與整治存在問題可歸結為七個方面:
(1)部分河道河岸高度不滿足防洪要求
根據設計洪水淹沒范圍圖(圖4)可以看出,區域一500 m河道河岸高度不滿足防洪要求,區域二610 m 河岸高度不滿足防洪要求,區域三僅樁號7+940~9+385 段左岸河岸滿足防洪要求,其余河岸均不滿足防洪要求,區域三為規劃城區,區域三防洪不達標嚴重的威脅下游城市的安全。

圖4 設計洪水淹沒范圍圖
(2)沿河開墾農田或堆積雜物,侵占河道現象嚴重
治理河段兩岸大部分為農田,屬人口較為稠密地區,河段受人類活動影響日益嚴重。河道兩岸的農民不斷在灘地上開墾耕地,侵占河道的過水面積,局部河段的河寬不足30 m,大大降低了河道的過流能力,進一步增加了洪水的威脅,同時多處河道被人為堆積雜物侵占。
(3)河道淤積嚴重
經現場踏勘,河道沿線有三段嚴重淤積,其一為樁號zx6+700~zx7+900 段,樁號zx6+700 右岸的竹園砂場源源不斷的水土流失造成本段河道的淤積。據當地村民反映,樁號zx6+700 位置原河槽深約2 m~3 m,現已經基本與左岸齊平,只有河床中間留有一個寬度約1.0 m 的過流河槽。其二為zx9+200~zx9+370 段,樁號zx9+240 左岸的車坪采石廠的不規范采砂造成的水土流失淤積了本段河道,枯水季節,淤積導致河道斷流。另外,永興大道施工帶來的大量水土流失也造成河道一定程度的淤積,見圖5。

圖5 竹園段河道嚴重淤積
(4)河道彎道較多
本次治理河段存在多處彎段及急轉彎,對水流頂沖較大。
(5)局部被圍河造塘形成瓶頸
樁號zx7+730~zx7+920 段河道右岸部分河道被圍塘,該段河道主槽寬度僅20 m 左右,嚴重限制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6)部分河岸堤坎單薄,洪水期存在安全隱患
樁號zx0+920~zx1+140、zx2+320~zx2+560 段河道堤坎單薄,堤寬僅0.5 m~0.8 m,洪水期間容易被水流沖毀,存在安全隱患,見圖6。

圖6 部分河岸單薄
(7)防洪減災意識薄弱,防洪政策法規貫徹執行力度不夠
廣大群眾防洪減災意識薄弱,防洪政策法規貫徹執行力度不夠,影響了防洪救災工作。沿河傾倒垃圾和廢土;河道內的采沙也沒有納入規范化管理。這些因素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河道的泄流能力。
3.2.2 水污染存在問題
(1)兩岸農業面源污染嚴重
僅從監測的理化指標來說,河流水體尚可,上游段可以達到IV 類水標準,中下游則為V 類水體,TN 嚴重超標。本流域的水功能區水質要求為III 類,僅有50%河段可以達標,導致河道水質超標的原因之一為流入河道的農業灌溉回歸水。
(2)中上游河道枯水季節水質富營養化
在枯水季節,由于無外來補水,水陂上游和六屯大閘上游壅水區水體營養化嚴重,水葫蘆生長旺盛,部分河面甚至完全被水葫蘆覆蓋,水質嚴重惡化。
(3)環保意識不強,導致河道污染加劇
沿河兩岸村莊居民、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畜禽養殖糞便等棄置河邊或入河現象屢禁不止,降雨一來,垃圾全部隨徑流進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河床淤積。
3.2.3 生態景觀存在問題
本次需治理河道全長9.385 km,上游段河道兩岸主要為基本農田保護區,河道駁岸形態自然,生態環境較好;中游河道呈自然形態,河道斷面形式多樣,為復式斷面,由于上游水陂的存在,造成中游河段水量較少;下游河道靠近城區,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區域,規劃河道兩岸為城市建設區域,河道右岸現狀為山體,左岸為規劃居住區。通過實地勘查,該河道生態景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河道兩岸入侵樹種生長迅速,未形成生態美觀的植物景觀;(2)河道范圍內存在大量的菜地,河道空間被侵占;(3)上游水資源開發強度過大,無法滿足枯季流量和生態需水要求;(4)枯水期大部分河道斷流,部分河道干涸;(5)河道與周邊聯系不足,社會功能缺失;(6)水生生態系統快速退化。
本文通過健康河流評價可知,待治理河道健康水平評分僅為 45 分,屬于亞健康狀態,現狀河道在河道防洪與整治、水污染、生態景觀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若不及時采取整治措施,不僅影響到下游及兩岸居民、農田防洪問題,水污染、水生態也會日趨嚴重。因此,通過河流健康評價,對河道現狀存在的問題分析,可以更準確地進行河道治理,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改善河流水質和營造河道生態景觀,從而提高居民的居住幸福感,提升流域內生態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