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勇 楊丹
摘 要 森林伐區管理工作影響著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天然保護林工程項目中已指明了該項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分析天然林保護工程下廣西森林伐區管理存在的伐區調查設計不合理、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困難、采伐作業未按制度執行等問題,并從實施的可行性角度提出加強伐區調查設計管理工作、監督落實森林采伐限額計劃、嚴格執行采伐作業制度等改善建議。
關鍵詞 天然林保護;伐區管理;森林采伐;廣西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40
天然林保護工程是國家為保護森林資源,恢復生態建設,同時保證林業經濟走長遠、可持續發展路徑而發起的具有前瞻性的一項計劃工程。該工程近期目標為控制天然林采伐,安頓因木材減供而富余出來的人員;中期目標為天然林采伐向人工林轉變;遠期目標為建立以人工林為主的、完備的生態和林業體系,最終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同步發展[1]。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森林資源豐富,如何加強天然林保護工程下森林采伐伐區管理,解決其存在的問題,促進天然林保護工程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
1 存在的問題
廣西林業局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廣西以木材產量3 600萬 m3連續多年占據全國第一位,森林蓄積消耗量6 827萬m3;2022年木材消耗量預估將持續升高,而人工林規模的增長速度卻快趕不上木材消耗量。當需求大于供給,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森林伐區管理壓力日益增大。
1.1 伐區調查設計不合理
1)林齡確認困難。人工林的林齡有檔案記錄在冊,林齡確認比較容易。而天然林的林齡則需要通過林木的一些客觀數據進行推算獲得。在實際生產中,單株林齡快速確認有3種方法——看樹木年輪、CT掃描法、碳14測定法,但這3種林齡確認方法都對樹木有一定的傷害,且部分林區管理人員為了便捷行事,忽略過渡林復雜的林種結構因素,會根據目測或自身經驗進行判斷,以單株林齡代表伐區年齡。林木正確的林齡得不到準確的判斷,影響伐區規劃調查。
2)連片皆伐面積超標。為完成木料供應任務,部分單位會對林區實行“光山”政策,將天然林混合著人工林進行砍伐,實際連伐面積超過了規定面積,嚴重影響了林區木料的培育和生態環境穩定。
3)調查規劃設計資質單位工作不嚴謹。要求承擔伐區調查規劃設計的單位要有國家授權的資質,而且資質單位也有級別區分,這些資質單位應按照規定的標準對伐區進行調查規劃。但是,在調查規劃設計過程中,資質單位委派的工作人員并不是全部經過崗前培訓和考核。再者部分調查人員為了快速完成工作,未仔細調查所有伐區情況,或存在疏忽大意情況。
1.2 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困難
合理采伐是保護天然林的要求,國家和廣西林業局都制定了森林采伐管理相關標準。但在實際執行中,要達到精準科學地計量采伐限額,約束過度采伐行為比較困難。
1)森林采伐量計算困難。采伐量計算除了用到選取的公式外,還要使用計算軟件對實地勘測的數據進行轉換和統計。一般有此編制能力的單位較少,因此一直以來廣西森林采伐量編制工作都是外包到區林業勘測設計院,完全依賴于設計院給出的數據并且無法進行復核。
2)地方林業局只重視市、區級的采伐計劃,對于鄉、鎮、村、個體的采伐計劃審查卻比較馬虎,采伐計劃沒有根據現實情況進行詳細制訂,亦沒有按照區、季、額等標準分別進行規劃。
1.3 采伐作業未按制度執行
即使《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木采伐管理辦法》中有明文規定采伐作業要求,但在實際采伐作業中,要做到事事監督、事事有據可查,只依靠發證機關或依靠采伐單位的自覺性非常困難,僅區直林場派陽山林場便發現不少問題。
1)采伐監管不力。根據天然林保護工程的要求,天然公益林區是重點保護區域,但由于采伐監管不力,導致重點保護區域的偷伐現象屢禁不止,天然林撫育和改種工作沒有做到位。
2)由于人員和資源的配備緊張,伐區主管部門的“伐中檢查”難以持續進行,無法及時監督、解決砍伐單位砍伐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3)采伐審批對實際情況調查不到位,未遵循政務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執行審批流程,采伐證的發放不符合規范。
2 改善建議
2.1 加強伐區調查設計管理工作
天然林保護工程政策要求減少和避免過量采伐天然林木材,轉為培育人工林滿足木材需求。林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木采伐管理辦法》對于伐區調查設計管理中包括林木的樹齡、連伐面積、調查設計資質、申請受理單位級別、林木采伐許可證發放要求等,加強伐區調查設計管理。
1)準確估算天然林林齡。林齡確認包括對單株林木林齡的確認和森林區域林齡的確認。單株林木林齡測量方法比較簡單,準確度也高。但對于過渡林,即重疊區域,單獨測某一株林木的林齡或利用某種優勢林木的平均林齡來界定區域林木林齡都是草率的、不準確的。當前很多學者都關注于如何快速準確測出天然林的林齡問題,其中林窗法是比較成熟和接近準確數值的一種方法。林窗模型綜合考慮天然林的生長規律和變化因素,并建立模型進行模擬,具有全面性和一定的準確性,對林木的破壞性也小[2]。
2)控制連片皆伐面積。采伐分為人工林采伐和天然林采伐,人工林主要是用作商業用料,天然林則是以保育為目的。廣西林業局對于天然林連片皆伐的面積有明確規定,普通木材當伐區連片皆伐面積不得超過20 hm2,保護林不超過2 hm2;天然林基本禁止砍伐,除非獲得林業局的審核批準,才可根據審批面積進行砍伐。需注意的是,避免出現連片皆伐面積超標情況,要從源頭抓起,響應國家天然林保護政策,轉化林木性質,提高營造林活立木蓄積量;合理分配林木供應任務量,根據當地氣候狀況、林木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木料供應任務,減少連片皆伐面積超標現象,樹立警示界線,禁止采伐天然林林區[2]。
3)規范調查設計單位的資質和行為。調查設計單位必須持有相關的資質,對其資質的審查,應至少一年一查,并定期進行相關調查設計專業性方面的考試和考核,確保調查設計單位的基礎水準達到要求。資質審查過關的單位應在遵照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按照地方的技術規程進行伐區調查設計。此外,應針對不同的調查目的、調查區域做好調查前準備工作,包括調查人員配置、工具準備、方法選取等。尤其在人員委派方面,要經過嚴格的篩查,確保其專業水準過關。同時,人員上崗前需培訓合格并授予調查資格證書,增強其責任心,如實匯報調查結果,為采伐許可證的頒發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
2.2 監督落實森林采伐限額計劃
據廣西林業局數據統計,2021年廣西森林面積
1 486.369 4萬 hm2,其中天然林面積566.540 0 hm2、人工林面積890.845 8萬 hm2;森林蓄積量9.782 2億m3,其中天然林蓄積量2.518 7億m3,人工林蓄積量6.880 3億m3。
2.2.1 提高森林采伐量計算精確度
落實森林采伐限額計劃時,首先要熟知森林采伐限額中年伐量的計算方法。廣西林業局應注重多支持和培育一些編制單位,可從各單位抽調出資深專家進行培養,組成獨立的監督機構,對市、區、鎮、鄉、村的采伐限額數據審查監督。常用的采伐量計算公式有按輪伐面積計算、按成熟度計算及前文所提到的按林齡計算,具體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S=林分總面積/輪伐期? ? ?(1)
S=成、過熟林面積/一個齡級的年數? ? ? (2)
S=近、成、熟林面積/n個齡級的年數? ? ? (3)
式中,S代表年伐面積,n代表林齡,則第一林齡S=近、成、熟林面積/1個齡級的年數;第二林齡S=近、成、熟林面積/2個齡級的年數,依此類推[3]。
2.2.2 按實際情況配置采伐量
采伐限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國務院的要求,每隔5年需要重新調整采伐限額。各地方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科學測算采伐限額,并報國務院審批以確定合理的最大采伐量[4]。廣西林業局預設計時應對申請人或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調查核實,根據當年活立木生長量高于材料消耗量的原則制訂采伐計劃。廣西森林采伐限額的制訂可參照百色試驗點的森林采伐限額方法進行制訂。例如,森林采伐限額可串換使用,縣域內的分項采伐限額因撫育采伐、低產低效林改造不足的情況下,可調整采伐限額并申請串換使用采伐限額;還可調劑森林采伐限額,在行政范圍內,市、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在保障年度采伐計劃需求下,可統籌使用上年度結轉的采伐限額用于不可預見性采伐。
2.3 嚴格執行采伐作業制度
采伐作業應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木采伐管理辦法》中的四大規定執行。
1)設立監督部門并按需配置人員。監督部門應對相關采伐作業事宜進行監督,如上述調查設計環節、采伐限額環節、采伐證件核準等流程,監督部門擁有監督權,應做到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此外,監管部門要加大力度宣傳林區保護的重要性,使采伐單位或責任人了解不按規定采伐作業的嚴重后果,聯合執法部門打擊違法采伐行為。
2)嚴格按照要求和流程進行采伐作業。采伐作業應遵循“伐前交撥、伐中檢查、伐后驗收”的要求進行,伐前需進行一對一交撥。采伐單位應在接到采伐申請批準后方可進入對應伐區進行砍伐作業,砍伐作業完成后由采伐證核發部門進行伐區驗收。此外,采伐工作要清晰明朗有條理,在簡化采伐作業管理流程的基礎上落實責任制。例如,伐區人員應持證進出,進出木料應清點簽字交付,林區伐后清理等都應受到嚴格監督;實行小班制采伐作業,且一班一責,堵住可能出現的作業漏洞[5]。
3)規范采伐證書辦理。廣西林業局應嚴格把控采伐證書辦理、核準頒發工作的每個環節。①申請材料。提交的材料應具有可靠的依據,且申請材料應清晰合規,按當地政策提交到相應的級別窗口辦理業務。廣西林業局針對采伐證的辦理地區有明確規定,要求中央直屬單位、區直國有林場向區級林業窗口提申請;區市直國有林場則向市政務中心林業窗口提申請;各窗口不得越級接受采伐證申請業務。因此,跨級申請的應不予受理,跨級部門也無權受理。②材料審查。窗口接收材料后應提交至審核部門進行審查,審查工作應設立專審小組,避免“一言堂”審查。審查不能只針對提交的書面材料進行審查,同時應對現場進行實地調查。實地審查應配備足夠的資源和人員,審查前做好計劃,充分利用和調動有限的資源高效完成實地審查工作。審查工作結束后應將結果如實反饋和備案,供核發部門和監督部門查證。③證書核準頒發。頒發部門在對審查合格的申請單位進行頒發證書時應按照章程進行。發證人員要經過崗前培訓,同時要接受不定期的在崗培訓,直至考核合格才可從事發證工作。此外,對證書的監督應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要持續監督證書的使用情況,一旦發現用證單位違規使用證件,應立即暫停或撤銷其使用證書的資格,并收回、撤銷證書,保證證書的權威性。
3 結語
天然林是重要的森林資源,是天然的生態屏障。在天然林保護工程下,工作人員應嚴格按照要求執行對森林伐區的管理,且要執行得精細到位。例如,加強伐區調查設計管理,科學計算森林采伐量,規范地方采伐作業,向有關單位、林農等宣傳有關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重要性及采伐作業違規違法后果的嚴重性,由此進一步加強廣西的林區管理,堅持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恢復。
參考文獻:
[1] 吳丹,曹巍,黃麟,等.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生態效應評估[J/OL].長江科學院院報:1-9[2022-06-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171.TV. 20220113.1033.004.html.
[2] 覃正確.林木采伐伐區調查設計精度提高技術[J].鄉村科技,2021,12(11):82-83.
[3] 劉菲.森林資源配置對木材供給的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20.
[4] 孫艷蓉.遼寧省采伐限額編制合理年采伐量計算方法探討[J].綠色科技,2020(11):168-169.
[5] 岳小芳.森林采伐作業管理與監督研究[J].農家參謀,2019(11):14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