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曲波
摘 要 鄉村振興是推動產業協調發展、構建國內大循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著力點。電子商務作為鄉村經濟未來發展的新業態,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當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人力資源不足、管理服務不到位等障礙和短板,制約著農村電商的下沉與拓展。因此,全面深入分析總結、思考探尋,提出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統籌協調與監管工作等方面加強工作部署的建議,以促進我國農村電商發展。
關鍵詞 農村電商;鄉村振興;統籌協調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46
電子商務具有市場廣闊、信息及時、數據完整、匹配精準、物流快捷和配送到位等特點,是促進商品流通、優化資源配置、拉動消費、激活經濟的重要商業運行模式。基于我國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和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農村電商可憑借自身優勢發揮重要作用。
1 農村電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1.1 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發展經濟,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鄉村的全面振興,當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總體偏低,只有振興鄉村,才能提高農民收入,實現高質量發展。2)拉動消費,構建自成體系的國內經濟大循環。我國鄉村人口基數大,只有振興鄉村經濟,釋放村民消費潛力,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經濟內循環系統。3)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合理產業布局。農業一直是我國產業發展的短板,只有補齊短板,才能優化產業布局,形成各產業間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1.2 農村電商是一種新業態
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建立鄉村電商平臺和物流體系,通過數字化、集約化管理,促進農村資源整合和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加快城鄉信息、資金和商品的相互流通,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廣闊市場,為村民帶來更多的消費選擇。農村電商具有門檻低、上手易、見效快等特點,在經濟收入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觀念意識和生活方式相對落后的鄉村,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農村電商既包括農產品上行,也包括工業產品下行,既可由當地村民自主經營,也可引進外來資本投資幫扶。
1.3 農村電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在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經濟產業商業化不足、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低、農業產業鏈短和延伸不夠的背景下,電子商務下沉鄉村,對破除城鄉信息壁壘、盤活農村資源、促進生產生活資源要素重組、強化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延伸農業產業鏈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農村電商能激活經濟、發展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能提供高質量的商品及其衍生產品和服務,提高鄉村生活質量;能轉變村民觀念和生活方式,提升村民能力素質,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2 存在的問題
2.1 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薄弱
1)通過脫貧攻堅,硬化道路進村進組甚至入戶,村民出行條件得到改善,但還未真正形成便捷、高效的農村交通網。目前,鄉村道路建設標準和等級低,道路硬化驗收不嚴,使用壽命短,常態化維護機制沒有建立,且大多缺乏維護資金。我國部分建制村管轄面積達幾十平方千米,住戶相距遙遠,道路崎嶇險陡,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的下沉和擴展,導致一些已經起步的農村電商處于難以為繼的狀態[1]。2)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由于住戶分散,網絡使用率低,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站建設的經濟效益不高,導致資本投入動力不足,建設等級差、容量少、維護不到位、信號不穩定等問題較為普遍。
2.2 缺乏專業建設人才
人才缺乏是鄉村振興和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瓶頸。由于鄉村生活環境、薪酬待遇等方面與城市差距較大,引進人才比較困難。當地外出求學者返鄉意愿不高,更希望在城市發展[2]。在同等甚至更高的工資待遇下,遠離中心城市所帶來的時間和交通成本、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是造成鄉村薪資性價比低、難以產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真正有意愿返鄉的,主要是兼顧家庭、技能缺失或已超齡的農民工,但他們普遍不具備從事電商運營的能力。部分大學畢業生嘗試進行農村電商的創業活動,但由于缺少社會閱歷和工作歷練,同時受到能力不夠、思想準備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等因素影響,大都持續時間較短。農村電商人才缺乏主要表現在缺少技術和運營人才、缺少管理人才、村民整體知識儲備和素養能力不足等方面。
2.3 政府管理不到位
1)組織協調不到位。部分地區對農民培訓方式單一,效果不好,對電商帶頭人等運營主體的培育流于形式;引進成熟電商平臺的力度不夠,優質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在電商項目的建設上,相關人員的工作動力不足。2)監管不嚴。國家對農村電商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但一些地區對電商扶持資金的發放、服務中心的建設、產品質量等缺乏監管,資金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情況時有發生。3)規劃指導脫離實際。一些地方在規劃時缺乏深入調查研究,未根據當地實際制訂發展規劃,相關領導的政績觀念重,項目建設形象工程多。
3 對策措施
3.1 基礎設施建設
3.1.1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既需要政府的財政傾斜和財政投入,也需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企業慈善捐助等社會力量投入,增強發展后勁。處于第二、第三地理階梯的中西部地區,建設橋隧比例高,投入資金多,道路升級改造難度大,單位造價是平原地區的幾倍,而這些地方經濟普遍相對落后,政府可支配財力捉襟見肘,更需要國家財政轉移支付和發達地區的對口支持。2)同時要加強道路修建的質量監管,杜絕偷工減料和“吃拿卡要”,確保建設及維護資金及時到位,保證工程質量,建立完善的鄉村一級道路養護機制,保證道路暢通。
3.1.2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
網絡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抓手,關系到民族復興的宏偉戰略。農村“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發展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彌補城鄉數字鴻溝,實現城鄉融合建設和發展,確保國家整體布局落實到位[3]。鐵塔、電信、移動等通信企業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的投入,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長遠利益和短期收益的關系,切實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后期的維護和保障方面,堅持群眾利益優先原則,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長遠規劃和方案。
3.2 人才培養
3.2.1 培養本土人才
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是人才和資源不斷集中的過程,電子商務也是在城市充分發展后再向鄉村輻射,當前農村還不具備人才反向流動的基礎和條件。因此,農村電商要立足當地培養和儲備人才,打牢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后勁。要創新人才留用政策,創造條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對現有鄉村農民群體進行培訓。電商技術門檻不高,要根據村民年齡結構、學歷高低、前期知識儲備和創業就業意向等實際情況,采用分門別類、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效果[4]。
3.2.2 引進外來人才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的辯證關系,培養當地人才是基礎,引進外來人才是重要補充,二者缺一不可。在農村電商發展初期,借助外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本土人才的成長需要過程,偏遠落后區域能否及時培養出電商運轉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城市電商經過多年發展,集聚了大量懂技術、會經營的專業人員,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形成了人才市場飽和,為農村電商引進人才提供了較大空間。要利用好這一時間空擋,積極行動,加快引進人才資源,推動農村電商起步。
3.2.3 培養管理人才
鄉村振興戰略的立足點就是借助政府的推動和扶持,依托社會的助力和企業的幫扶,跳出按部就班的模式,實現鄉村的跨越式發展。其中,政府的引導作用是基礎和關鍵,要切實推動一個地方農村電商的發展,政府部門和相關組織需對相關管理部門的干部職工、村兩委成員、駐村第一書記和大學生村官等進行培訓,組建一支懂電商、會經營的專業化管理隊伍。培訓方式上,要請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還要到東部發達地區的鄉村或成熟電商企業實地體驗感悟,更新觀念、提升培訓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同時,要制訂嚴格的考核指標,保證培訓效果。
3.3 統籌協調與監管工作
3.3.1 開展基礎性調研工作,掌握決策和規劃第一手資料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在同一省市甚至同一縣區,自然稟賦、土壤溫度、環境氣候等都有較大差異,農村電商發展的具體模式和路徑需要基層政府和組織根據當地特點進行具體規劃設計。由于我國農村長期實行小農經濟模式,市場發育不完善,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鄉村,還處于一種較原始的封閉狀態,面對全國性的大市場,基層管理組織普遍缺乏經驗積累和資料準備。從遵循市場規律的角度出發,進行全面深入的市場調研,掌握適應開放型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的第一手資料,是抓好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此基礎上,邀請專家、企業家等共同研判,制訂出合理的規劃設計。
3.3.2 做好統籌協調和服務,搭建高效發展平臺
電子商務面向全國市場,許多環節需要跨區域協調對接。同時,電商運行是系統性的,涉及生產、加工、包裝、營銷、物流和配送等多個環節,不同主體之間的協調和資源整合,需要權威性的中間組織出面。即使在同一行政區域,各鄉鎮、村寨和群體之間的利益訴求糾紛,也需要上級部門或政府來協調化解。因此,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起步階段,管理部門和基層政府需要認真做好各種對接、協調和服務工作,切實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5]。
1)充分認識和把握未來農村產業發展方向,提前謀劃,早做準備,借助外力促進本地電商發展。要主動牽頭對接成熟電商企業,特別是大型知名電商企業,借助他們的平臺和人才等資源推動當地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電商正處于起步和上升階段,發展空間大,市場機會多,政策扶持力度大,只有主動出擊才能推動當地電商進入快速、長久和科學的發展軌道。2)主動作為,積極協調組織,發揮“團購”優勢,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優惠和便利[6]。在完善農村道路、網絡基礎設施的同時,還要增強村民的消費能力,讓農民買得起汽車、電腦,用得起寬帶、手機。在農村收入總體偏低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組織要發揮資源整合作用,整合農村龐大的消費需求,集中購買服務,為村民爭取優惠價格,減少使用成本。
3.3.3 履行監管職責,營造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
1)加強對國家扶持資金的監管,防止資金被套用、挪用,避免國家損失,要對監管資金的使用是否真正用在“刀刃上”、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是否能產生效益進行及時的評估和追蹤,杜絕一切形式的形象工程。2)要加強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監管。目前通過電商銷售的產品,主要由電商平臺進行質量把關,一般只能對商家報送的外觀、生產日期、產地、加工方式等信息進行核查,而對于影響產品實際質量的工藝監測結果、產品質檢結果等無法有效監督,相關銷售產品的質量無法得到充分保障。此外,電商衍生的鄉村休閑旅游和生態觀光等產品的服務內容、標準和價格不夠規范,時常出現糾紛。相關管理部門應盡快制定管理規范和質量標準,合理配置人員,嚴格監管,確保當地電商產業的誠信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 唐文杰,郎佳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盈利模式的發展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10):123-125.
[2] 徐麗麗.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路徑研究:以臺州市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3):133-135.
[3] 劉通.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電商平臺創新與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21(19):141-144.
[4] 王瑋,陳文敬.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路徑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21(6):73-76.
[5] 何志杰,崔婷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創業的典型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2):106-108.
[6] 何鳳玲,王琪.農村電商致富模式探索與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3):13-1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