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任堂
摘 要 隨著鄉村振興等政策的實施,農村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成為農民的關注焦點,加強“三資”管理勢在必行。通過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上源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轉變管理觀念、提升人員素質、“三資”管理建章立制、村務公開、形成監督與審計合力等提升村集體“三資”管理水平的措施。
關鍵詞 村集體;“三資”管理;福建省尤溪縣上源村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49
加強村集體“三資”管理有利于推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推進農村經營管理改革落到實處,壯大村集體經濟,改善農村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1]。
2017—2022年,筆者先后擔任駐西城鎮新聯村、管前鎮真地村、西城鎮上源村經濟工作隊隊長。在駐村工作中基于《西城鎮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三資”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和《尤溪縣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結合上源村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動村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工作。
1 上源村基本情況
上源村位于西城鎮東部,距尤溪縣12 km、西城鎮政府7 km,毗鄰尤溪縣紅土地工業園區和向莆鐵路尤溪站,交通便利,區位優越。上源村有7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263戶,總人口1 017人。土地總面積1 145 hm2,其中耕地面積65 hm2,林地面積1 019 hm2(包括生態林面積321 hm2、毛竹林面積259 hm2),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西城鎮上源村利用優質的自然生態資源,發展現代農業、休閑娛樂和康養度假等產業。已建設完成的有尤溪縣閩湖水業有限公司、尤溪縣新盛坊農莊專業合作社、尤溪縣西城鎮老兵假日農莊、茶禾天下茶文化(三明)有限公司尤溪等特色企業共10家。近3年來上源村工農業總產值超1 10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9 783元,村集體年財政收入36萬元。
2 存在問題
2.1 監督管理不到位
2.1.1 履職不盡責
各級部門均以文件形式要求成立“三資”管理監督委員會,但未能嚴格按照《西城鎮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三資”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和《尤溪縣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進行落實[2]。
2.1.2 人力不足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多為兼職人員,履職和監管不到位。1)村集體的資產資源未進行動態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時,導致相關信息登記不完全、不清晰、不正確。2)村集體財務資料不翔實、不完善。村級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只是充當村級財務管理的記賬員和保管員,沒有切實履行財務管理職責,導致村級財務的真實性存在問題。3)村集體資金使用監管不嚴。存在不通過對公賬戶轉賬、使用現金和銀行卡支付的資金不合規、資金審批手續不齊全及資金坐收坐支等現象。
2.1.3 產權交易中心盡職不得力
1)產權交易中心由于缺少專業人員,對資產資源交易和村建項目無法進行有效監管。2)集體資產資源交易流程不合規,大部分集體資產資源的招標和拍賣沒有通過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招投標,監督管理流于形式。
2.2 檔案管理不規范
2.2.1 產權信息不清晰
“三資”檔案不全,造成資產資源存在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等賬物不符的現象。由于歷史因素等原因,部分資產資源被村民占用,無法收歸集體,且有些資產資源產權歸屬不明,造成集體與村民之間爭議糾紛不斷。
2.2.2 資產資源處置流程不合規
1)“四議兩公開”制度未得到嚴格落實,自行處置資產資源的現象屢禁不止。2)部分資產資源流轉過程中存在租期過長、價格偏低的不合理現象。3)部分資產資源存在逾期不繳納租金、未租先預收租金、逾期未能及時重新招租等租賃管理問題。4)部分資產資源被違規占用,導致出現無法出租、低價出租或部分租戶不及時繳納租金的現象,造成村集體經濟收益受損。
2.3 財務管理不規范
村級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存在違反會計法規、賬務處理不及時的問題,村集體收入由村干部坐支,未進入專戶管理,且存在部分干部白條出賬,私借、挪用公款等違法行為,侵害了村集體權益。
2.4 村建工程項目管理不到位
村建工程項目監督管理人員監管不到位,導致出現村建工程拆分項目以規避公開招標,自主承包、轉包、分包,未簽訂項目承包合同等違法行為,造成村建工程質量不達標。
2.5 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不到位
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大部分由村“兩委”干部內定,未通過村民大會選舉,導致部分監委會成員對財務知識、財經法律法規不了解,且部分監委會成員年齡較大、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造成村務監督委員會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
3 解決對策
3.1 轉變管理觀念
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應切實轉變“三資”管理觀念,充分認識當前存在問題的危害性,高度重視“三資”監管工作,努力維護農村經濟、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3]。
3.2 提升人員素質
可通過村干部輪訓、支部書記培訓、村巡回講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訓等方式,強化村“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對財務知識和財經法規的學習,改善相關工作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財務知識、財務管理能力低下、賬務處理不合規等問題,提高村干部的法律意識、“三資”管理能力、村集體財務治理能力和監督管理能力,為促進鄉村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3.3 “三資”管理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規章制度,按照“政府引導、公開交易、規范運作、統一監管”的原則,成立“三中心”,強化職責、履行職能、規范程序,嚴格按照流程操作,切實履職盡責[4]。
1)村級資產資源要及時清查盤點,做到賬實、賬證、賬賬、賬表相符。2)做好資產資源登記工作,對不規范、不完整的資產資源臺賬及時補充核實,確保資產資源產權明了、權屬清晰、流動合法。3)資產資源交易都在產權交易中心進行公開招標,并簽訂規范的正式合同,合同及有關資料應及時歸檔,并在“三資”管理部門備案,這樣既能防止暗箱操作,又能確保資產資源增值、保值。
3.3.1 資源管理
上源村把超320 hm2的生態林、超200 hm2的毛竹林及超467 hm2的中幼林全部收歸村集體,并成立尤溪縣上源村金源林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均權不分山、均利不分林”的原則,村集體占小股,村民占大股,村集體以林地資源入股,村民按人口每人一股。林地資源由合作社集中管理、集約經營、收益分配,解決了集體林地前期造林難、后期管護難的問題,避免了林權糾紛,保障了集體和村民權益,實現了均權均利、規模經營、多方共贏。村集體以優質水資源入股尤溪縣閩湖水業有限公司和尤溪縣上源村水電站,為村集體每年增收3萬元。上源村借助優質的生態環境,發展農旅融合產業,現有新盛坊農莊、老兵假日農莊等休閑旅游觀光企業10家。
3.3.2 資產管理
運用“資產運營型”模式,讓閑置資產活起來。村集體將農村空置校舍、農房進行統一改造后,通過租賃經營或承包等方式讓空置資產資源有效發揮作用,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如把閑置的1 000多m2辦公樓和3個倉庫租賃給茶禾天下茶文化(三明)有限公司、尤溪縣新盛坊農莊專業合作社、尤溪縣西城鎮老兵假日農莊3家公司,盤活閑置資產,增加村集體收入。
3.3.3 資金管理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資金審批制度,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由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共同監管資金,使資金管理規范透明,預防個別村干部挪用公款。
目前,上源村已制定了一系列資金審批制度。1)不超過3 000元的開支需經手人、證明人共同簽字,寫明資金用途,經財務主管審核后由村主任簽字審批。2)3 000~10 000元的支出要經手人、證明人共同簽字,寫明資金用途,經財務主管審核后由村黨支部書記簽字審批。3)10 000元及以上的大額財務支出要按照黨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組織實施。4)其他單位、個人、村集體內部所屬單位不得無償或有償出借村集體資金。5)報賬員不得持有超過3 000元的庫存現金,支付時應采用銀行轉賬的方式,庫存現金超過3 000元時要及時存入銀行,每月及時核對現金及銀行存款賬戶余額。6)收款付款必須提供憑據,支付款項必須經過審批,嚴禁公款私存、白條抵庫、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等行為。
3.3.4 村級工程項目管理
村級工程項目都要在產權交易中心進行公開招標,村建工程不得拆分項目以規避招標,不得自行承包、轉包、分包,不得隨意指定施工方。村建項目承包合同要在產權交易中心使用統一的帶編號合同文本公開簽訂,工程項目支出結算使用正式票據。村財務監督委員會要對項目進行全程監管,保證項目質量合格、如期完工。
近年來,上源村共完成水泥路建設、農田防洪堤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飲用水建設項目等7個村建工程,均在西城鎮招投標委托中心進行公開招投標,且村務監督委員會參與7個村建項目的施工監督,保證工程招投標公開透明、公平公正,項目質量合格、如期完工,項目管理基本步入正軌,改革效果顯著。
3.4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是“三資”管理的重要工具。村集體財務、“三資”情況、項目招投標、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等村務信息都要借助信息網絡平臺進行公示[5]。上源村利用村網絡平臺、村微信群、村顯示屏等工具,在每個季度末對村集體的財務、債權債務、資金結余、招投標、外包合同、“三資”情況和所有者權益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示,增加了村務透明度,保障了村民知情權和監督權,切實發揮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
3.5 村務監督管理
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監督職能,監管財務計劃制訂和“三資”工作規范性,檢查財務管理制度落實情況。審核賬務處理及經濟活動中不合理不必要的支出,對財務公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建議,同時督促相關人員就存在疑問的項目作出合理解釋。
“三資”監督管理的另一種常態化工具是審計。充分借助村干部離任經濟審計、村建工程項目審計、農村專項審計等多種審計形式,對村建工程項目、專項財政資金使用、村務工作開展延伸調查和現場核實,推進審計監督工作全覆蓋。尤其要對審計監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和改錯,如上源村借助村干部離任審計和村建項目工程專項審計,對審計監督過程存在的7個問題進行糾正,確保上源村“三資”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焱兒.推進農村“三資”監督管理的成效及措施:以沙縣青州鎮為例[J].福建農業科技,2014(11):59-61.
[2] 沈香榮.淺析村級換屆財務審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20):40.
[3] 杜思怡,何丹.強化“三資”監管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J].上海農村經濟,2022(2):14-15.
[4] 孟慶江.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策略[J].時代經貿,2020(18):102-103.
[5] 楊華.農村“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6):115-116.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