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 李愛紅
摘 要 僵蠶藥用價值明顯,在中藥市場上需求旺盛,收益可觀,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可將僵蠶養殖作為落腳點,通過僵蠶項目的推廣與發展,激活農村富余勞動力。以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僵蠶項目為例,闡述僵蠶的藥用價值及推廣僵蠶項目的重要意義,并基于僵蠶項目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服務水平,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創新型企業,共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果;構建專業合作社,提高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僵蠶產學研項目,培育創新型人才等策略。
關鍵詞 僵蠶;蠶業經濟;鄉村振興;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
中圖分類號:S865.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62
“十四五”期間是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戰略機遇期,我國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構建“7+3”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圍繞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不斷強化幫扶支撐,致力于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本文以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特色僵蠶產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當前其僵蠶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指出發展方向,給出蠶業發展相應的建議,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1 僵蠶價值
僵蠶是家蠶的一種,也被稱為白僵蠶,在養殖過程中通過人工接種白僵菌,致使4~5齡幼蠶感染而死,之后將死亡的幼蠶制成干燥體,體長2~5 cm,略呈圓柱形,直徑0.5~0.7 cm。由于是經白僵菌感染而致死,因此僵蠶體形多彎曲且皺縮,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黃色,部分僵蠶外部有分生孢子和氣生菌絲;體節明顯、易折斷、質地脆弱。僵蠶常用于治療肝風夾痰、小兒急驚、風熱頭痛等疾病,也可治療破傷風、風疹瘙癢、目赤咽痛等病癥,味道呈辛性或微苦,略咸,也可用于驚風抽搐、咽喉腫痛等癥狀的治療,是珍貴的中藥材。
2 推廣僵蠶項目的重要意義
2.1 是農民增收致富的落腳點
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我國提出精準扶貧戰略。與“輸血型”扶貧方法有所不同的是精準扶貧工作更加側重于“造血式”扶貧,即立足產業基礎,始終遵循因地制宜的方法,發展特色農業、林業、養殖業,并根據當地勞動力資源、氣候條件、地質情況,實現特色農產品的轉型與升級,帶領當地村民提高經濟收入。以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為例,在江西省大力推進種桑養蠶戰略的背景下,東鄉區依托制藥企業發展僵蠶制藥產業,提高僵蠶綜合利用率,充分發揮當地深加工優勢,將僵蠶制藥轉化為農村勞動力密集產業,最終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2.2 是鄉村產業振興的突破點
鄉村振興的內容之一就是產業振興[1]。農村地區應依托相關政策,扎實推進現代特色化農業建設,構建和諧的農村環境,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和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最終實現產業興旺。撫州市東鄉區立足當地自然條件和資源要素稟賦,有效解決農村發展問題,激活發展動力,兼顧當地生態環境,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僵蠶養殖技術成果,打造了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創建了僵蠶產業園區,促進僵蠶產業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農民收入。此外,通過發展僵蠶產業,延伸了加工業產業鏈,形成制造、加工、營銷等多個產業分支,激活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3 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3.1 發展現狀
撫州市東鄉區立足當地僵蠶產業發展優勢,順應我國桑蠶產業創新升級趨勢,在當前僵蠶供應模式下,大力開展僵蠶藥理研究。隨著現代藥學實驗技術的發展,已建立標準化生產制造體系,確保僵蠶品質的穩定,保障出口和銷售。同時,黎圩鎮潭江村興潭蠶桑專業合作社與江西國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潭江村技術工作站,將傳統“絲蠶”養殖項目轉型升級為年產200 t的“僵蠶”養殖項目,養蠶農戶數量已超7 000戶。除了養蠶外,潭江村還建立了果桑園,生產桑葚酒,將農業旅游與桑蠶養殖、桑果種植結合,迅速推進了新時代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3.2 存在的問題
1)藥用規模相對較小[2]。蠶業養殖中桑葉、桑枝、桑白皮等均具有藥用價值,但東鄉區僵蠶養殖戶分布較為零散,且在僵蠶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對僵蠶藥用的研究,因此東鄉區以僵蠶養殖業為主,僵蠶制藥企業較少,僵蠶藥用技術發展緩慢,僵蠶藥用比例低,規模小。2)上下游企業產業鏈短且狹窄[3]。東鄉區僵蠶養殖數量較少,缺乏產業優勢,無法帶動僵蠶養殖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僵蠶精加工、深加工程度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產品附加值,且僵蠶養殖加工缺乏新技術、新品種,僵蠶質量不高,產品單一,無法適應市場日益多元化、高質化的需求,產業范圍難以拓寬。3)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效應不明顯,農戶參與積極性不高,僵蠶產業化缺失載體,主導產業尚未形成,合作社產、供、銷機制不健全,缺乏多元投入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產品流通。(4)缺乏專業人才。傳統的僵蠶養殖技術已無法滿足現階段僵蠶養殖的需求,且當前從事僵蠶養殖的人員多為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外界信息的接收較為困難,而蠶學專業的人才由于管理體制、經濟收入等問題,畢業后從事蠶業的比例極低,人才資源開發和培養投入不足,缺乏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僵蠶產業發展緩慢。
4 推廣僵蠶項目的具體策略
4.1 優化服務水平,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從僵蠶的主要特性和應用價值來看,僵蠶主要作為一種中藥材原料在市場上銷售[4]。但東鄉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規模化的大型生產基地,在制藥過程中無法保證藥品質量。因此,為加快推進僵蠶產業的發展,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從多方面提高服務水平,強化基礎設施建設。1)生產部門應持續優化服務,打造標準化生產基地[5]。建立標準化生產工藝規程,優選原材料,規范僵蠶飲片生產操作,對生產場所和設施設備實施嚴格的清洗與消毒制度,明確中間產品的庫存要求,避免對中藥飲片質量產生不良影響。2)財政部門應為東鄉區劃撥僵蠶推廣項目定向資金,打造專業生產場所,并為其配備熱風循環烘箱、磅秤等必備關鍵設備,以確保相應設備符合生產條件,保證炒藥機加熱、僵蠶翻動、放料包裝等工序均符合生產許可要求。3)工商部門、農業部門和監督管理部門應對制藥期間、僵蠶生產期間的環境衛生、設備衛生、工藝流程、潔具管理、生產工藝及廢物處理等多個環節進行監督與檢查,保證僵蠶僵化率和僵蠶品質。同時,通過交流增加僵蠶產業發展信心,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僵蠶生產的安全、清潔,為后續僵蠶項目的推廣與發展打下基礎。
4.2 培育創新型企業,共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果
1)針對僵蠶產業鏈狹窄的問題,相關部門應以創新謀發展,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產業集聚,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創新和完善僵蠶項目推廣與發展體系,聯合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撫州市工程技術科研中心等相關單位,引導各項創新技術加盟,從而使僵蠶項目不斷迸發新的活力。2)將僵蠶推廣和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引導相關僵蠶制藥專家、科研專家、技術專家包村入戶,通過一對一、一帶一等模式,著力提高上下游產業協作效能,避免在傳統僵蠶推廣項目中出現分布零散、僵蠶產出單一、規模小及與制藥企業溝通不暢等弊端,提高產業協作能力,從而實現創新集群技術攻關,避免僵蠶制藥工作的資源浪費。3)為中游企業提供生產技術和設備,為下游企業提供銷售銜接和市場供應信息,對上游企業加大原材料供給力度[6]。推動撫州市城鄉經濟圈建設,確保城鄉協同發展和集成創新,從而優化共享機制,加速產業集群,促進僵蠶項目的進一步推廣和發展。
4.3 構建專業合作社,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1)為持續加快僵蠶產業推廣進程,東鄉區應創新發展模式,依托相關政府部門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創辦集僵蠶養殖、收購、加工、銷售、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僵蠶專業合作社,將上游僵蠶養殖專業戶與當地龍頭企業、下游銷售企業有機結合。2)僵蠶專業合作社應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積極與當地大型僵蠶養殖戶展開合作[7]。與蠶農建立穩定的合同或協議關系,同時做好服務、銷售、利益分配等工作,不斷鼓勵僵蠶養殖戶發展新的僵蠶項目,為蠶農提供小蠶共育溫濕自動設備,建立僵蠶養殖大棚,加強桑園改造工作,并在僵蠶專業合作社內部積極推廣僵蠶養殖技術,促進僵蠶養殖盡快形成穩定的體系。3)僵蠶專業合作社要從多方面發揮價值,延伸服務[8]。每年成立僵蠶養殖培訓班,通過培訓提升僵蠶養殖科學性,普及養蠶專業知識,使僵蠶養殖戶在養殖僵蠶的過程中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提高僵蠶產量。4)僵蠶專業合作社應依據當前蠶繭價格、僵蠶貨物數量、到貨時間及市場需求總量等,引導上游養殖企業和中游僵蠶深加工制藥企業合理控制生產數量,實現僵蠶養殖加工標準化、規模化,減少市場供給異常情況,不斷拓寬產品流通渠道,發揮內外聯動機制,最大限度地提升僵蠶產品的經濟價值,推動僵蠶產業良性發展。
4.4 打造僵蠶產學研項目,培育創新型人才
1)在推廣僵蠶產業項目過程中,東鄉區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市校合作平臺和人才引進政策,針對當前創新型、專業型人才供給不足問題,深化產學研項目合作,注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大培育和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力度[9]。2)結合東鄉區實際情況,重點圍繞僵蠶養殖和僵蠶制藥等關鍵型項目,選定鄉土制藥產業,發動相關科技型企業技術攻關,構建科技孵化平臺、創新技術平臺,加快僵蠶加工技術的研發。僵蠶養殖過程復雜,涉及多種技術,如計算機技術、信息工程技術、物理與機電工程等,可在職業院校開設僵蠶養殖技術教學,將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建設智能化平臺,促使僵蠶產業進一步向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方向邁進。4)邀請僵蠶產業專業的技術人員到東鄉區進行技術指導,開展僵蠶制藥、飲片制劑新品種研發,結合東鄉區實際情況,打造僵蠶制藥品牌,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提高僵蠶產品附加值[10]。
5 結語
為提高蠶業經濟,撫州市東鄉區應立足當地自然條件和資源要素稟賦,有效解決蠶業發展問題,激活發展動力,打造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創建僵蠶產業園區,提高僵蠶附加值,延伸加工業產業鏈,形成制造、加工、營銷等多個產業分支,最終帶動整個蠶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佩,童文,曾華蘭,等.球孢白僵菌對家蠶的時間-劑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和僵蠶質量評價[J].中藥材,2021,44(9):2034-2039.
[2] 冉艷萍.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與河池市農業農村局簽訂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J].廣西蠶業,2021,58(3):11.
[3] 郭緒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 做好鄉村振興銜接謀劃推進廣西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全區蠶業工作會上的講話[J].廣西蠶業,2021,58(2):1-5.
[4] 楊明方,顧光銀,莊桂香,等.有效防范家蠶中毒措施的調查分析和建議:以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和東臺市的蠶業家庭農場為例[J].廣西蠶業,2020,57(4):64-68.
[5] 韋炳佩.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完成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下達的2020年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蠶桑生產技術培訓任務[J].廣西蠶業,2020,57(4):34.
[6] 楊虎,沈浩.桑蠶在推動休閑農村旅游地理產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分析:評《中國旅游地理》[J].中國油脂,2021,46(7):158.
[7] 周粵,蒲旭峰,許莉,等.僵蠶及其附屬物中白僵菌素含量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21,32(12):
3066-3068.
[8] 吳靈芝,宋璐,余天成,等.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對家蠶的致病力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21,49(4):504-508.
[9] 王琳璐,李文學,陳寶瑞,等.規模化養殖中降低僵蠶灰分含量的方法[J].四川蠶業,2020,48(4):
34-35.
[10] 王梅,李巧,陳輝,等.僵蠶的適宜采收時間及養護關鍵技術研究[J].中藥材,2020,43(12):2864-2868.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