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俄羅斯組織的“東方-2022”演習9月7日落下帷幕。之前一天,實兵實彈演練將這次演習推向高潮。這次演習,是中國軍隊第四次派部隊參加俄軍年度戰略演習,也是首次同時派出陸海空三軍參加聯演。各項演練課目體現出中國軍隊練兵備戰水平,彰顯了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表明了中國軍人捍衛和平的強大能力和堅定決心。
解放軍參演部隊展現新意
此次演習,中國軍隊派出2000余名官兵參演,共出動車輛(裝備)300余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21架、艦船3艘。這是中國軍隊第4次派部隊參加俄軍年度戰略演習,也是首次同時派出陸海空三軍參加聯演,首次同時組織空航陸航力量境內部署、跨境演練,并且首次派出海軍艦艇赴日本海方向協同演練。
此次演習,陸海空參演部隊的行動都展現出新意。中方陸上戰術群成建制、成規模、成體系出動地面裝備,99型坦克和04A型步戰車等主戰裝備跨境參演;中方海上戰術群在日本海相關海域展開對空射擊、對海射擊、聯合機動等多課目訓練;中方空中戰術群的殲-10B戰機從國內機場飛抵境外任務空域,分多個波次對“敵”防空導彈系統實施精確打擊。
軍事專家張學峰表示,殲-10B戰機的表現是這次演習的亮點。首先,這次行動是從國內機場起飛,飛抵境外任務空域實施打擊。這意味著殲-10B要帶彈跨境飛行,一方面展現出雙方的高度軍事互信,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中方飛行員對陌生空域的適應能力。其次,公開信息顯示,這次殲-10B主要對“敵”防空導彈系統精確打擊。公開信息中特別強調防空導彈系統,而非普通地面目標,而且是“精確打擊”。這或許意味著,殲-10B使用了相關武器型號對模擬雷達靶標進行了實彈打擊演練。這種防空壓制作戰演練,通常是比較復雜且敏感的課目,對組織、訓練要求較高。此外,多波次打擊,意味著參演戰機數量較多。
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空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跨境打擊目標,在一個陌生環境執行作戰任務,是對無依托作戰能力的一個考驗。
檢驗實戰化水平
陸上演習所在訓練場為丘陵地形,地勢高低不平,加上連日陰雨天氣,環境惡劣。我軍99式主戰坦克以及04A步戰車等履帶式裝備展現出較強機動性和較高火力打擊命中率。演練行動充分檢驗了我軍裝備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在陌生地域的機動作戰能力。這次演習,不僅展現了地面裝備的機動力,還展現了信息力。如我軍陸上戰術群使用無人機進行情報偵察和火力評估,將命中精度、毀傷效果等信息實時回傳,實現了一體化指揮平臺與偵察手段有機結合。
此次演習,還展現了解放軍強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據《解放軍報》報道,僅用3天時間,一座集作戰指揮、野營生活、后裝保障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中國營”就完成建設。指揮機構能夠使用指揮信息系統等高效、可靠地實施指揮,指揮所的每個指揮席位和住宿區的帳篷中,都有一部座機電話,加上配發的專用手機,能夠實現參演部隊營地、演習區域到國內的實時通信。
宋忠平表示,中國軍隊參加俄軍“東方-2022”戰略演習并實踐防守反擊作戰行動,體現出中國軍隊在域外無依托作戰的強大能力。所謂“無依托作戰”是指作戰一方并沒有一個已知、已建設好的戰場環境作為依托,但可以快速熟悉戰場,在戰場上建立防御工事,并盡快組織反擊行動。這實際上對于體系化作戰能力帶來極高要求。想要達到體系化,就要通過信息化系統,快速在陌生區域建立戰場環境信息系統,然后在新的戰場環境里排兵布陣,同時構筑自身的防御陣地。
中國軍隊首次同時派出陸海空三軍參加俄羅斯組織的戰略演習,不但在軍兵種協同作戰的層面上達到了聯合,還在與多國軍隊協同作戰的層面上達到聯合,對提升我軍實戰化演訓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摘自《環球時報》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