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雜志曾先后發表作家王朔的小說《空中小姐》《浮出海面》《永失我愛》《無人喝彩》等,其中1984年第2期發表的《空中小姐》不僅是他的中篇處女作,也是其成名作。擔任過王朔作品責編的汪兆騫(《當代》雜志原副主編)先生,曾在回憶文章或訪談中談及《空中小姐》在《當代》發表的前前后后。
我記得王朔第一次來編輯部,大約是在1983年的夏天。我們屋里四五個編輯,都在忙著,也沒什么人注意他進來。印象中他穿著短褲、圓領衫,平頭,不認識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也沒事先來個電話,就那么拿著稿子來了。來了以后說的話也不多,大概意思是寫了篇小說,請各位看看,然后就走了。他人看起來文靜,有點兒靦腆,但話又較得體,不死板。那時候文學的地位在社會上還很崇高,這樣的文學青年多了,凈是自己拿著稿子送上門來的。
當時大家都忙著,沒什么人注意他,也沒什么人注意他的稿子。幾天后,我們幾個編輯在一起吃飯,老龍(指龍世輝,《當代》編輯部負責人之一,已去世。)無意中說起,那天那個小伙子送來的東西不錯,有點兒新意,看來還有潛力,就是內容太多了,枝蔓過雜,共有六七萬字。我們才知道老龍看了王朔的小說。那時我們還記不得他的名字,只記得小說叫《空中小姐》。
兩個星期后,老龍把王朔約來談了一次,說了些修改意見。王朔挺尊重編輯意見,心甘情愿的樣子。時間不長,也就半個月上下,王朔就把改過的稿子拿來了,文字壓成三萬上下。
小說在《當代》1984年第2期發表了。“編者的話”中提到它時,輕描淡寫:“王朔的《空中小姐》寫一個純情的飛機女乘務員和一位海軍復員戰士的戀愛故事,清新可愛,真切感人。”
當時改革開放的時間還不長,我們編輯的作品大多數還是反映農村、工廠生活的。王朔的《空中小姐》反映的是當代城市青年題材的,又是寫感情,文字也很清新。這些都引起了我們的好感。
小說發出來后,好評不少。不記得當時王朔能拿到多少稿費,反正標準是每千字不到20元。第二年,我們又將“當代文學獎”的“新人獎”給了他。王朔發表小說是在《空中小姐》之前,但這一部無疑是他的成名作,從此奠定了他在文學上、文壇上的生存空間。
在寫作上王朔非常勤奮,那時期出手很快。那時我們已經很熟了,有一天他一下拿出四部小說,痛快地說:汪爺,你盡管挑。我選中的就是《永失我愛》和《無人喝彩》。
王朔式的調侃在他有的作品中已有所流露,而我選中的這兩部還是較為清純的都市言情小說,這也是有原因的:既要體現王朔的風格,同時又能為我們這份雜志的總體要求所容納。他的一部長篇我也看了,沒敢用,推薦給了別的雜志。后來果然有點兒爭議,是那部《千萬別把我當人》。
(據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