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娥





【摘要】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書面作業太多不符合“雙減”政策要求,不符合學生身心特點,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個性化發展。對語文教學中如何對作業模式進行改革優化,筆者以低年級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作為切入點,初步探索優化低年級小學語文單元統整作業設計,并提出合理的策略,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個人自主學習、小組互動分享,落實學習過程中的“真目標、真活動、真評價”,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優化改革;單元作業設計策略;語文核心素養
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一線教師重新審視作業問題,逐步打破定式思維,著眼于豐富的作業設計。筆者認為,教師要轉變傳統作業理念,優化作業設計,在設計中提高有效的思維和方法,追求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趣味性、綜合性、層次性,教師要發揮作業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作用,通過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放性和探究性。從小學語文教材的整體設計看,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話題展開,以結構和功能為主線,為單元整體教學提供基礎。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語文作業也應該延續單元主題,使學生將靜態的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真正實現在生活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和個性化成長的目的。充分發掘學生的智慧潛能,深化情感體驗,在各項作業中體現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價值。
一、緊扣教材要素,優化設計作業
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圍繞“夏天”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童話《荷葉圓圓》《要下雨了》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描繪出夏天的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其中古詩描繪了夏天的美景,《荷葉圓圓》表達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過童話的方式說明了夏天的氣象常識。課文編排既有傳統文化的滲透,又有兒童情趣的渲染,語言優美而充滿想象,行文簡潔而富有韻律,適合兒童誦讀和積累。根據教材這一單元的特點作業的設計上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用情景激發作業興趣
所謂情境化作業設計,就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借助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和手段,結合科學的作業設計理念,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活動場景、動畫等方式,創設一定的作業情境,從而讓學生完成對課程內容的回憶、反饋、應用、創新或拓展,以此達到知識的培養和能力的訓練。通過情境化作業的完成,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生成智慧,將行為轉變為能力。用這種方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少學生畏懼作業的心理,用少而精的作業內容,達到最佳的作業效果,提升作業效能。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可以設計以下作業:
夏天來了!天空藍藍的,飄著朵朵白云。大樹的葉子綠油油的,像一把大傘!人們正在樹下乘涼呢。公園里………多美的夏天呀!讓我們開啟一場夏日的旅行吧!我們來找夏天嘍,
夏天是個頑皮的孩子,他藏起來了!讓我們一起尋找他的蹤跡吧!
任務——曬夏天
把自己找到的夏天拍下來,和同學們一塊兒分享。
此項作業的設計,結合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完成這項任務,調動學生學習本單元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用已有對夏天感性理解和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來表達現實生活中的夏天場景,使他們有種自然熟悉感,激發作業興趣。
(二)用生活拓展作業空間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只有將語文生活化了,才能真正使之實用化、自然化。教師在設計小學低年級作業時,可以根據學生熟知的生活背景,將作業內容與學生生活感受有機結合,靈活設計蘊含在生活實際中的實踐性作業或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語文、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從而促進學生生活體驗與語文知識產生情感共鳴,激發表達欲望,讓學生徜徉其中,認識生活、表達生活、創造生活。生活化作業來自現實生活,學生完成作業的途徑、方法、手段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因而其形式是開放的。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話題來完成作業,教師只做些指導,其余的任務全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時,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
任務一:《逛荷園吧》
夏天池塘里的荷花特別美!我們一起去荷園逛逛吧!
1.認識荷葉上的小朋友嗎?能讀準就給荷葉涂上漂亮的顏色吧!
2.下面的詩句和哪幅圖是相對應的啊?試著連一連。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任務二:《景色真美麗》
1.池塘里的景色真美??!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荷花_____,_____。
水珠_____,_____。
池水_____,_____。
2.讀一讀,也試著來說一說。
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涼傘?!毙◆~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小蝌蚪說:“荷葉_______。” 小蝌蚪在荷葉下面歡快地游來游去,好像在捉迷藏呢!
_______說 :“荷葉_______?!?/p>
本單元的話題是夏天,結合教學內容,使語文作業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紤]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我們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接著說說夏雨的秘密等,滿足他們不同的發展空間。
(三)用主題提高作業層次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以話題作為組織教學內容的主線,采用“功能一結構一主題一任務”相結合的途徑設計教材。單元整體教學有效利用了教科書單元編排的優點,站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語文教學。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作業設計應該充分領略教材的精神,以單元話題為線索,圍繞單元話題選擇語言材料和設計活動,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將一個單元的話題進一步延伸拓展,讓學生在學習每個單元的過程中,采取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完成一個個互為聯系而且圍繞特定主題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系列任務的過程中得到親身體驗,對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有個整體的認識。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后,可設計這樣的系列任務作業:
1.聊夏天
我記得夏天最有意思的事兒,就是爸爸媽媽帶我去水上樂園,玩兒了很多有意思的水上項目!同學們,你們覺得夏天最好玩的是什么?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快打電話給自己的好朋友聊一聊吧,互相介紹自己覺得夏天最好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剪貼畫——《我心中的夏天》
每位學生剪下教師提供的夏天物品圖片,涂上顏色,設計出最喜歡的夏季,并用語言加以描述。
3.閱讀延伸——《高士其科普童話》
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本單元的主要圍繞“夏天”這個主題編課文,從不同角度描繪出夏天的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并能在情景中正確運用。教師主要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出了不同層次的作業,通過打電話,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通過剪一剪、貼一貼、說一說,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習得夏天知識。最后向同學們推薦書籍《高士其科普童話》,本書為科普大師高士其的傳世之作,把童話和科學有機結合。閱讀后你會發現:原來科學也可以這么有趣哦。學生在不同類型的作業中,從不同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對該主題的表達能力。
二、積極探索單元整組作業的評改設計
評價是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具有連鎖性的: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所以“做”是“學”的基礎。
(一)設計問題清單,注重自我反思評價
作業評價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反思性學習者。教師依據單元語文要素,或分解細化,或綜合應用,把完成作業的要求、路徑或步驟,轉化為若干個問題,形成一份簡單可操作的問題清單,以自我提問的方式展現自主評價的思維過程。
《小學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單元自我評價表(見下圖),是學生從拍照曬夏天(尋找夏天特點)、到逛荷園吧(讀準字音、了解古詩意思)、到景色真美麗(訪說句子)、到最后分層次作業(聊夏天、剪貼畫、閱讀延伸)等方面列出問題清單,引導學生審視作業,真實感知自己的學習情況,知道如何改進,促進自我成長。
(二)倡導描述性反饋,從批改走向對話
“提示”“等級”“評價”等批改方式因缺乏具體的作業表現信息,無法幫助學生認識并改進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描述性反饋則依據學生某個具體作業,指出學生表現與目標的差距,以及導致這種差距的原因,引導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來改進學習。(如下圖)
描述性反饋與“提示”“評價”“等級”的區別
有效的作業反饋應包括三個要素:明確學生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進,簡明地指出應該如何改進。因此,作業評價反饋必須具體、有針對性,對需要改進的地方給出詳引領學生評價,提高評價效率
(三)建構作業分享鏈,從評價走向欣賞
單元整組作業有別于一般作業,不是一道題目的簡單解答,而是根據要求完成任務后的一個“作品”、一次“創作”,體現著不同學生的認知狀態及水平,我們建構作業分享鏈(見下圖),有序組織學生在不同平臺、不同途徑中展示、分享作業,其目的不在于甄別與選拔,而是引導學生相互欣賞和反思,進一步感受“智力勞動”帶來的快樂。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評價規則”組內互相評價,既可以在比較中發現差距,也可以去汲取同伴好的思路和做法,分享作業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作業,要求更好地認識自我,這將成為學生的寶貴財富,激發其學習熱情,提高語文學習的熱情及自主性。
采用單元統整的作業設計方式。有別于傳統單篇課文作業的布置。首先,它是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練、評”有效結合,且都是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的。緊貼學生生活。其次,單元內容融合度更高,前后篇章的關聯性更強,改變了傳統作業訓練目標零散和練習重復的現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再次,“表達”和“閱讀”兩條腿走路,目標明確,導向精準,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語言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最后,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有學生的自我發現、小組的合作探究、課外的觀察、團隊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將“學科教學"轉變為“課程育人”。以上是筆者對單元作業設計實施策略的初步探索,如何更好地探索一套符合學生心理需求、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并能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設計作業,值得每一位教師大膽去嘗試。
參考文獻:
[1]黃亞芳.創設情境讓語文作業更加有效[J].成才之路,2014(11).
[2]高華.喚起情境體驗,設計語文作業[J].華夏教師,2018(30).
[3]趙玉華.小組合作學習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評價[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5):693.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