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中心幼兒園 朱園

本文通過幼兒園園本教研的開展,以班級環境打造、園本課程開發為例,傾聽教師的問題與困惑,尋找真問題,做好真教研。以問題式教研的模式和具體實施為出發點,探討了幼兒園是如何基于教師的問題開展的問題式學習園本教研活動。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幼教綱領性文件的頒布,幼兒園教育改革日益呼喚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因此,對高質量幼兒教育的訴求最終將轉化為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迫切要求。園本教研是教師個體專業成長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師群體共同發展的主要載體與方式。園本教研的有效開展是提升教師駕馭課程能力和解決新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幫助教師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轉換,對教師專業成長和幼兒園教育內涵的提升有重大的意義。
園本教研是基于園情,以全園教師為主體,以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話題的一項常規活動。但是,園本教研的主要負責人可能最有感同身受的就是園本教研在現實中存在著瓶頸,如教師缺乏熱情;園本教研的內容從哪里來?該從哪里出發?園本教研很容易流于形式,研究不夠深入,僅僅滿足于“有了”或“開展了”。在課程建設方面,教師對教材仍然有著較強的依賴性等。在指導幫助教師提升駕馭“繪本微主題”的課程創生力的同時,助推師幼在生成性“繪本微主題”中的共同生長。基于前期園本教研的基礎上,持續探究立足于兒童視角的繪本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通過觀察與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引領教師以科學的兒童觀、課程觀、發展觀,看見幼兒在繪本游戲中的學習與經驗發展,看見資源在課程建設中的價值和作用,積極探索資源開發與幼兒發展、教師課程建設能力建立鏈接的教育實踐,同時,以協同教研的方式,引發教師的專業思考和行動體驗,促進教研方式轉型,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深入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因此,從問題角度出發,為解決教師的真問題、真培訓、真學期成了當下園本教研需要研究的新模式,結合我園的園本教研活動情況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幼兒園“問題式學習”園本教研活動的實施。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也叫作問題式學習,是美國學者Barrows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問題式學習作為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模式,強調將學習者“拋錨”于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中,鼓勵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溝通、合作、決策、解決問題的技能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最早應用于美國的醫學教育。近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嘗試在不同領域、不同學段引入問題式學習模式,學前教育領域也開始了一些實質性的探索的實踐。基于問題的學習強調圍繞問題進行探索,這與園本教研的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出發點進行研討、以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園結合園本課程的開展與實施,在問題式學習理念指導下,在近一年來一直嘗試著為解決教師教學教學中遇到的真實而復雜的問題,以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課程建構的水平與能力出發,致力于探索基于問題式學習的園本教研模式。
強調以教育實踐中的“真問題”為核心問題展開研討。我們通過濃郁書香氛圍,優化幼兒園閱讀環境氛圍,有效支持兒童——在閱讀中快樂學習、在閱讀中愉悅游戲、在閱讀中自主表達……打破幼兒作品、學習軌跡零散呈現的初級狀態,將閱讀環境創設和主題環境創設都結合在課程實施中進行整體設計與打造,透露書香味道,體現藝術氣息,更能引發幼兒深度學習。以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觀看錄像和游戲等形式,同伴之間在思想不斷交鋒的過程中共同研討,澄清觀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達成初步的共識,形成新的認識,主要思路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式學習的教研強調圍繞一個具體的問題展開,將教師置身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在學期初和每月月底我們都會發放園本教研情況調查表,每月教師提出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年級組匯總后上報,通過收集整理教師的困惑和問題,我們會選取有代表性的和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確定下月的教研重點。
教師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和參與度直接影響著活動效果。因此,教研活動中,如何使教師真正成為主體的角色,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如何將新觀念落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關系到教研活動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教研活動中,我們以調動教師主動參與為出發點,以小組合作、分組交流研討等形式促進教師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使教研活動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任何教育理論和理念的內化和實踐策略的獲得,都不可能通過一次或幾次的培訓活動來完成,也不可能僅僅通過培訓去完成,只有不斷地、反復地實踐才能真正地內化。問題式學習也強調理論書的學習、理論知識的獲得,作為教研活動的策劃、組織人員,更應通過自主研習書,充實自己的教育理論和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園的教研活動。
問題式學習模式的園本教研活動能引領教師對工作實踐中發現和碰到的問題進行識別和梳理,把握問題的內涵及核心價值,運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及時解決教育實踐的困惑,從而使教師在專業理論和專業能力上得以提升。以下將結合本園問題式學習模式的教研活動實踐案例和大家探討。
讀書是教師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很多時候當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困惑的時候,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在書本中找到答案。問題式學習模式的園本教研,就是讓教師發現問題,并且帶領教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邊實踐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及時的歸納整理,幫助教師理清問題的思路,同時要盡可能地提供給教師自由表述的機會,更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動學習意識。例如,自然材料在環境創設中的運用。在班級環境的創設自然物的投放和收集中,我們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有的教師將自然物和低結構材料混為一談,有的班級收集了許多的自然物,竹子、石頭等,但不知道怎么投放進區域,或投放過于的雜亂。針對教師的問題和建議,我們開展了關于“自然物在環境創設中的運用”主題研討活動。
1.發放調查表《班級自然物運用情況調查表》。調查內容為:自然物有哪些?本班已有哪些自然物?本班的自然物已經運用在哪些地方?結合本次主題,你覺得還可以收集哪些自然物,分別運用在游戲以及環境的哪些方面?結合近期主題,你覺得還可以收集哪些自然物,分別運用在游戲和環境的哪些方面?
2.各年級組分組交流研討,總結以上問題,形成統計表,確定自然物的收集種類、品種;確定近期主題中的自然物投放用途,分組交流后集中研討,設置自然角。自然角不僅能美化幼兒的生活,還能提升他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學會合作和分享。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展開自主管理,嘗試設定勞動規則,并進行自主監督。這樣能讓他們的勞動更高效,同時也能體現出自然角的潛在教育價值。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形態,觀察是探究活動的基礎,是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
3.學習書籍《兒童視角的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教室的門是兒童生活中最具有影響力的門之一,教室的門是兒童教育的起點——是動力、好奇心、激勵、專注參與,學習和新的友誼開始的地方,本章節交給教師一種審視自己教室的方式,即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蹲在門口處,雙手做成雙筒望遠鏡的樣子,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從這個角度,你看到的也許是桌子的腿、儲物柜,引導教師創設更吸引兒童的入口處。
4.走進班級現場教研,針對主題教研內容,對自然材料的問題式教研由書本走向實踐,對各班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交流研討。同時,結合當前主題實施情況,對主題環境、游戲環境中的自然材料和低結構材料等進行一并的調查與研討,整理出當前區域的自然元素布置清單。
2017 年,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第二點中準確提出:審議和改造課程方案,提升課程的適宜性,改造現行課程方案是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課程適宜性的重要策略。現階段,課程改革是各園所的重要任務,也是園本教研的最終歸屬,班級“問題墻”的設置則是課程最好的來源。
1.布置問題墻設置,記錄幼兒的語言,嘗試分析幼兒的作品。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只要仔細地去傾聽幼兒,幼兒的問題真的很有趣,如教師門口新增加的石墨流水,每天早晨入園時都會有幼兒駐足停留,當教師走到他們面前時,他們會問:這個水為什么會流?水會流到外面來嗎?有一天教師把電源關閉了,幾個幼兒又討論起來:為什么今天不流水了?是不是壞掉了?有可能是水少了等,幼兒的語言真的很豐富,他們也有很多的疑問。因此,各班針對幼兒生活中的語言、游戲中的對話進行了記錄,并設置成問題墻面。
2.圓桌式研討活動。教研活動中,各年級組圍成圓桌,分組討論:
問題一:什么是問題墻?
問題二:問題墻包含哪些內容?
問題三:問題墻中的內容從哪里來?
問題四:問題墻可以用什么形式來體現?
3.班本課程交流。教師因幼兒的交流、討論、問題提出能萌發的班本課程故事有很多,如:《特別的一天》《88 棵香樟樹的故事》《圓圓和圈圈》《牙齒君》《快樂無窮》,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課程形成了,教師圍坐一起,一起分享、傾聽身邊的故事。如“種子為什么會長的有先后呢”。拋給幼兒一個問題去尋找答案,“種子分別種在什么地方?”帶著這個問題,幼兒滿懷好奇地去尋找答案。教師要尊重幼兒,接納幼兒的錯誤認識,讓幼兒在每次探索活動中都有所發現,都有成功體驗,從而促進幼兒發展。
教研活動只有發現問題,聚焦問題,才能讓每一次的教研真正地服務于教師。
1.常規教研解決共性問題。針對幼兒園中心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幼兒園會結合教師實際,設計研究主題,舉辦主題研討活動,通過教研組精心研討,對教師的備課、聽課、觀察、一日常規、環境創設等進行分類別的教研活動。如為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保證備課的有效性,教師這樣開展集體備課,流程如下:
觀摩:觀摩教師的課,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參加討論,提出問題。
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突破口,個人和教師共同學習、探討。
設計:根據思考和探討的結果,設計解決問題的教學課例,個人說課,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和進行指導。
實踐:根據教學設計,個人進行實際操作,進行觀摩。
反思:根據教研主題和要求,對教學的行為和結果進行反思。
再設計:聽課教師進行課堂評價,個人根據反思的結果和教師評價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調整,同時優化教學。
2.精準教研解決難點問題。幼兒園園本教研是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服務的,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會遇到一些困惑和問題,幼兒園會適時開展精準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機會,簡單的問題教師一起談,教育情境中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教育智慧解決的,當部分教師遇到問題時,通過大組教研、群策群力、談經驗、研策略、頭腦風暴、層層深入,形成對問題的清晰看法。有些問題并不是一時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如果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書本或專家的學習提煉經驗,通過教育實踐去嘗試解決的策略。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教師針對當前的教育活動提出了一些問題。例如,美術活動中是否需要范畫?大班書寫能力如何提高?小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定位等的問題,通過研討發現很多教師都存在著這些困惑,于是教師通過學習《指南》實施的七大誤區,并且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查找解決的辦法有哪些、找到適合的方法進行嘗試,通過實踐嘗試解決的辦法,再通過大組活動分享問題的解決策略。除此之外,教研活動中,要積極的整理資料,對有價值的資料進行歸納、總結、保存,以便日后在教育活動中其他教師的借鑒和運用。
綜上所述,問題式學習模式在園本教研中的嘗試才剛開始,在實踐中,只有基于問題,回歸現場的“問題式”教研,才能讓教研回歸新常態,才能讓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教師及時、適宜地自省和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才能真正實現教研活動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