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國銀
(上海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0444)
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業技術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農村選擇使用打捆機將農作物秸稈收攏后直接打包出售。一方面農民得到了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解決反復焚燒秸稈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而形成農民增收、經濟與環保雙贏的良好局面,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助力[1-3]。
在國內市場對打捆機需求不斷上揚的情況下[4],Z 公司董事會決定啟動方捆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以彌補公司在產品布局上的空白,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然而此類農機新產品開發的各工作環節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的風險因素,項目的結果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這些不確定性風險因素的影響[5-6]。為了使項目按照計劃有序地推進實施,確保項目的成功,必須直面這些風險因素,因此需要科學地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評價,以便更好地應對這些風險。
根據Z 公司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的特點,應用頭腦風暴法、專家判斷法和德爾菲法,對項目進行風險識別[7]。
首先,采用頭腦風暴法及專家判斷法來識別風險[8]。項目經理邀請了公司內部多位技術專家以及供應商的資深工程師等,對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探討。討論會上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會后由項目經理對各位專家、領導提出的各類潛在風險因素進行整理,將各類潛在風險因素進行歸類、合并同類項,形成初步風險因素清單。
其次,項目經理繼續組織第二場專題會,征詢、討論第一輪討論會中形成的初步風險清單,通過同與會專家多次溝通及多輪反饋,使與會專家意見逐步趨于一致,形成最終的風險識別清單。
最后,為了更全面地評價項目的各種風險,項目經理根據已經識別的風險因素及其子因素,結合專家意見逐步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定性分析,構建出Z 公司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9],如表1所示。

表1 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
根據項目的特點,本文將采用層次分析法,采用矩陣判斷標度,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立層次中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10]。其中,矩陣判斷標度表如表2所示。

表2 矩陣判斷標度表
綜合專家的判斷來決定各個因素相對重要性的順序,構造出判斷矩陣,如表3~表7所示。

表3 判斷矩陣A-B

表4 判斷矩陣B1-C

表5 判斷矩陣B2-C

表6 判斷矩陣B3-C

表7 判斷矩陣B4-C
通過進行層次分析計算,在上述5 個判斷矩陣中,分別對應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一致性比率CR 的值匯總成如表8所示。

表8 一致性檢驗匯總表
上述判斷矩陣對應的歸一化特征向量分別為[0.101 1 0.290 6 0.500 7 0.107 6]T,[0.163 8 0.297 3 0.539 0]T,[0.272 1 0.608 0 0.119 9]T,[0.192 5 0.254 7 0.110 6 0.442 1]T,[0.251 9 0.588 9 0.159 3]T,一致性校驗結果均小于0.1,故全部通過一致性檢驗,符合要求。
通過層次分析法并使用專家數據計算,將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風險管理指標權重值整理成表格,如表9所示。

表9 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風險管理指標權重
綜上所述,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風險指標中,最重要的前5 項分別是:產品盈利能力風險、產品工程變更風險、產品品種調整風險、項目現金流周轉風險、項目成本風險。這些風險因素所對應的前三項一級風險因素為財務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這與專家團隊給出的綜合意見相符,說明層次分析法得到的結果與實際邏輯判斷也相符合。本文的研究為企業在進行打捆機新產品開發項目時提供了有效的風險評價方法,避免了主觀的評價與判斷,為企業后續農機新產品開發項目的風險識別與評價提供了實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