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溪
2022年6月20日凌晨,著名詞作家喬羽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在7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喬羽共創作了1000多首歌詞,其中《我的祖國》《愛我中華》《難忘今宵》被“嫦娥一號”衛星帶入月球軌道,在浩瀚的太空循環播放。
喬羽原名喬慶寶,為人豪爽,幽默有趣,因而頗有人緣。20世紀60年代,電影《喬老爺上轎》轟動一時,身邊人發現喬羽的外貌與電影中的喬老爺相似,于是給他取綽號“喬老爺”。后來,排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時,周恩來總理坐鎮,而喬羽是總負責人之一,兩人熟了,周總理也喊喬羽“喬老爺”,這個綽號也就一直傳到現在。
《讓我們蕩起雙槳》以少年純真、甜美的聲音唱出來,將無數聽眾瞬間拉回童年,被喬羽認為是他為新中國而歌的第一首作品。
1954年春天,電影《祖國的花朵》開始拍攝。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反映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那年喬羽27歲,在中國劇本創作室工作。當時,嚴恭導演認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歌由喬羽來創作最合適,于是找到喬羽說:“花朵在春天里開放,我們的祖國已邁出春天的步伐,要把那種美妙的開始寫出來?!?/p>
一連幾天,喬羽毫無靈感,試著在稿紙上寫了幾筆,荒唐亦可笑,只好放下。
一天,喬羽帶女友佟琦去北海公園劃船,看見一條滿載孩子的小船向他劃來,孩子們悠然劃槳,小船推浪而行,瞬間打開了他的靈感之門。
喬羽拉著佟琦回到岸上,掏出小本子趕緊寫起來:“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就這樣,不到20分鐘,《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詞就在北海公園誕生了。
歌曲《我的祖國》是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中的一首插曲。當時,《上甘嶺》導演沙蒙找到作曲家劉熾,請他創作插曲。劉熾開出條件,必須請喬羽作詞,否則就不開工。那時,喬羽正在外地,沙蒙每天一個電報,最多時一天三個電報,催促喬羽趕快啟程來長春。喬羽終于來了,從構思到成稿,用了整整10天。
沙蒙看到歌詞,覺得很好,只是覺得“一條大河波浪寬”有點小氣,問喬羽為什么不寫“萬里長江波浪寬”,喬羽說,長江氣勢雖大,畢竟只有在長江邊生活的人才有體會,可能會讓沒見過長江的人在心理上產生距離感。其實,不管你是哪里人,家門口總會有一條河,只要你一想起家,就會想起這條河,所以,“一條大河波浪寬”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難忘今宵》是急就章。1984年,《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訂。當年,港臺演員第一次被邀請到央視參加春晚。總導演黃一鶴想要一首和當年氣氛合拍的歌曲。
找到喬羽時,他正在為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排練。歌詞要得急,喬羽僅僅用了20分鐘便將《難忘今宵》創作完成。后來,喬羽回憶:“我也不知道怎么寫得那么順。我就說這個春節晚會嘛,說來說去,它是希望我們這個國家再好一點,這大概算它的主題。一有了這個想法,那就這樣吧,‘難忘今宵,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神州萬里同懷抱,共祝愿,祖國好。行了,就這一段,就這樣?!睕]想到,這首歌一唱就是幾十年。
在喬羽創作的上千首歌詞中,屬于祖國系列的共有45首:比如20世紀50年代的《我的祖國》《祖國頌》,60年代的《祖國晨曲》《雄偉的天安門》《人說山西好風光》《汾河流水嘩啦啦》,80年代之后的《難忘今宵》《愛我中華》《祝福中華》《問國恥誰雪》,等等。
喬羽認為,雖然歌詞的名字各有不同,但主題只有一個,都是歌頌我的祖國。這,或許正應了一位詩人的話:只要有祖國在,喬羽的“一條大河”就會奔流不息……
(摘自2022年6月21日《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