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方妤



初見羅世維,是一個陽光甚好的下午。安靜話少、皮膚白皙、風度翩翩……這是一般人對他的初印象。
“他小時候經常在書本上畫一些漫畫,并且畫得惟妙惟肖。”羅世維的父親羅彬笑著對筆者說。后來因為一些疏忽,羅世維錯過了走進美院的機會。幸好,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一直都沒有放棄繪畫。
“我是十八歲開始正式學習國畫,至今也有十年的時間了?!绷_世維說道,“一開始我并不喜歡父親傳統的繪畫風格,甚至有些排斥。在我學習繪畫的過程中,有一位志同道合筆名本庵的畫友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和引導。因為年齡相仿,所以每一次的交流更確切的說是學習過程中都是相談甚歡,他對傳統繪畫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深深地吸引了我并且感染著我。別看他年紀輕,但用學富五車、博古通今來形容都毫不為過。隨著我們交流的深入,我發現他對傳統繪畫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深深吸引和感染了我,我在驚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內心也開始對傳統繪畫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焙髞淼娜兆永?,羅世維越是了解中國畫的專業知識,就越是癡迷于其中。國畫中的濃墨重彩、精細和粗礦的線條……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他。
“我非常喜歡著名畫家任重的作品,我的很多作品風格都有借鑒并受他的影響?!比沃厥侵袊敶麌嫾?,而立時便已在國內畫壇獨樹一幟并享譽大江南北。任重以其在花鳥、山水、人物、草蟲、走獸、清供、樓臺、舟楫各科各法皆擅勝場,且筆墨體勢的典麗精髓,更有他畫中的淵雅靜穆、高古清逸的風格。其構圖布局的匠心獨運、虛靈簡靜、詩跋題款的雋妙、文采的瞻富,處處體現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的獨特理解和自拓衢路的追求,征服了眾多的觀者,也贏得他在藝術領域的一席之地。因此,羅世維遵循了任重的精神之道:藝術只有階段,沒有止境。
如果說安靜是羅世維的A面,那么運動健身便是他的B面。聊起運動健身,羅世維更是自信滿滿。他曾獲得2020第七屆CUBFA健美健身比基尼邀請賽新秀組男子健體B組的“亞軍”。說著,他便把他比賽時的照片遞給筆者看。照片中的羅世維四肢健壯,寬圓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全身充滿爆炸性的肌肉,結實得像鋼樁鐵柱一般,和我們面前這個溫文爾雅、皮膚白皙的羅世維形成強烈的反差?!澳銈兛次沂稚先抢侠O,都是平時‘擼鐵擼的?!绷_世維邊給筆者展示照片邊伸出手給我們看。
“自律”是父親羅彬對羅世維最大的影響。羅世維喜歡運動健身——好動,父親羅彬最大的愛好是釣魚——喜靜。一動一靜,性格差異很大的父子,卻因為繪畫達成一種默契。他們會在各自有了新作后,找對方評判,以“忘年交”的形式去交流溝通,然后共同進步。羅世維很佩服父親的刻苦、自律、執著、認真和專一,他也在一步步地向父親靠近,繼承、接續這一優良家風。父愛無言。在羅世維的眼中,父親一直都是默默地守護著他們這個家庭,并用行動表達他對家庭濃濃的愛意。羅世維告訴筆者:“在我從事繪畫這十年里,父親不僅是在事業上指引我、輔助我,更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教導我。父親是我成長道路上的保護神和引路人,更是我的風向標?!?/p>
羅世維作為一位“90后”畫家,在追求藝術理想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他單純忘我,堅定從容,精研傳統,體涉古今,師古而不泥古,自由翱翔在“山水本色”的自然世界與藝術維度之中,用精致的立場和詩意的暢懷讓工筆山水在浩瀚藝海熠熠生輝。筆者相信羅世維對藝術的認真、勤奮和嚴謹會使得他以更加從容的步伐和優雅的英姿向藝術高峰邁進。
對? 話
M=現代藝術? F=羅彬? S=羅世維
M:羅老師,您覺得您兒子傳承了您身上的哪些品格呢?
F:兒子在創作中傳承了我對事物的細心觀察,真實的去體會,物象精神,盡量做到完美。平時我也常對他講:三分天賦,七分勤奮。
M:在您的兒子羅世維身上,您是怎樣來踐行“家學”的?
F:就是讓他多讀古書、好書,繪畫上多勤奮,多體會,一個字,要多“悟”!
M:在未來,您希望羅世維在藝術創作上有哪些突破?
F:希望他能從傳統繪畫中不斷學習,挖掘繪畫技巧,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M:您認為“家學”是什么?您將如何傳承和弘揚?
S:我個人理解的家學是一種生存和發展之道,家學是高級教育。父親教給子女,子女再傳承給子女,一代又一代,累積出巨大的知識庫。家學絕對不是什么書上記載的“大路貨”,而是父母對生活和社會的經驗,為人處事的方式,自己秘密的“羊腸小道”。我對傳承的理解是:更替、繼承、傳遞、接續。我會把父母好的家教、品德、作風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優良傳統傳遞給下一代。至于弘揚,個人認為自己還不足以承擔起這個詞,不管是文化專業方面的知識還是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去學習和鉆研。
M:請談談您的“繼承”和“反叛”。
S:目前的創作都是前輩們給我的感悟以及借鑒。繼承傳統文化這件事我自己內心還是很喜歡和認同的。對于反叛這個詞的理解:在目前我對傳統繪畫的認知和理解上沒有反叛,我更遵循古人的理解以及技法。
M:藝無止境,在藝術這條漫漫長路上,您將如何堅守初心,上下求索?
S:常聽我父親說,繪畫的過程是“苦行僧式”的生活,在此摘抄一段鄧代昆老師的語錄:藝術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是藝術家必須具備的特殊功力。事實證明,有時一種高蹈時流的藝術,反而會被它的時代遺棄,超凡絕俗的藝術天才,則往往會在誤解和冷眼中磨完一生。藝術又是自戕之道,為了真理,它會把藝術家已有的成功、鮮花、榮耀全部毀滅,在荒寒的泥濘中重新艱難跋涉。藝術還是危險之道,藝術家可能辛勞一生,最后一無所有,一無所成。(摘自鄧代昆《揀起驚雷的人》)
M:您的父親從小給您帶來了哪些影響?而您與他的異同又是什么?
S:我的父親甚至我的爺爺,他們勤勞堅韌的精神、清風勁節的品質一直都影響著我,并且伴隨著我一生。我與父親在創作上的相同之處較多,就是對于繪畫我們都是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甚至會為了繪畫而廢寢忘食。CEC8C722-2153-4587-8DF0-4BFB9391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