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藝術界中,家學主要體現在子承父業的傳承模式中,藝術作為一種文化涵養,歷來最好的傳承方式便是家學。在一些書香門第家,后輩的血液中不僅流淌著祖輩的優良基因,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也深受影響。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子承父業,古今中外皆有之,成功的案例也不可勝數。在今天,這種傳承模式對于某些職業來說可能比較敏感,但在文藝領域卻備受推崇,許多手藝人、藝術家,都有將技藝傳授給子孫后輩的意愿,在他們看來,自己苦心鉆研和堅守了一輩子的技藝后繼有人,且是自己最親的人,自然是不勝欣慰。這不僅能將自己的心血傳承下去,也是后輩對自己技藝的一種肯定。
在魔術這條道路上,父親是我們家族中的開拓者。我的爺爺是一位竹編手藝人,雖然他不是我父親最直接的領路人,但我想,竹編和魔術都強調手上的功夫,爺爺所從事的竹編技藝對父親的魔術藝術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由于父親早年便開始從事魔術藝術,所以我從小就接觸魔術,在魔術的浸潤中長大,得天獨厚的藝術啟蒙,讓我“很順暢”地走上了魔術之路。從我記事以來,父親就經常表演魔術逗我開心,每次都能引發我的好奇心,我也在總想“揭秘”的刨根問底中,漸漸地對魔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個神秘的職業。隨著我慢慢長大,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后,便經常纏著父親教我一些簡單的魔術技巧。11歲那年的兒童節演出中,我為全校師生表演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魔術節目,雖然手法并不熟練,但表演結束后得到了大家熱烈的掌聲,這無疑給了我莫大的鼓勵,一股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從此,對魔術的熱愛之情更加強烈,便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魔術。23歲時,我正式踏入社會,成為一名職業魔術師,開啟了對魔術世界的探索。
成為一名職業魔術師后,我才深感父親的不易。子承父業雖然可以帶給我許多“便捷”,但畢竟路還是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父親是一位勤勞肯干、務實正直的人,他不喜歡投機倒把的活動,一生都致力于他所熱愛的魔術事業,這些可貴的品質深深影響著我,讓我在面對困境時不氣餒、不退縮。父親對創作的要求十分嚴格,每個新作品的創新度和完成度要達到80%以上,我才敢表演給父親看,因為父親對藝術嚴格的態度,也使得我對自身的要求越來越高。父親給我說得最多的就是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市場,魔術是抓人眼球的藝術,一味地表演老舊的節目,早晚會被行業淘汰。但魔術創新非常困難,不僅需要有高超的技藝,還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因此,父親將他的技藝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并且鼓勵我大膽地去探索未知的模式,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動力。
隨著我技藝的精進,對一些新事物的深入了解,我開始嘗試更多創新的魔術表演形式,但父親相對于更加保守和沉穩,即便是覺得我的想法不錯也會十分謹慎,不會急著下定論,只是讓我朝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去探索,在實踐中尋找答案。于是我便按照自己的創作理念去探索著,我將中國風元素與魔術結合,將西方近景魔術與本土的戲法精髓融入其中,形成了很有市場的中國風魔術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加入川渝特色,創作出了獨具川渝特色的魔術節目。同時,經過實踐證明,這一創新的魔術形式深受觀眾的喜愛,父親對此也表示十分認可。
在繼承父親事業的過程中,我并不是簡單地子承父業,父親為人為藝的精神對我來說才是最寶貴的人生財富。從父親那里學到的堅持與踏實讓我受益終身,他不僅教會了我如何生存,更教會了我如何做人,不僅為我遮風擋雨,更為我指路領航。未來,我不確定我的孩子是否還會子承父業,但祖輩傳承下來的精神品格,我將會繼續注入到子孫后輩的血液中。
對? 話
M=現代藝術? F=蘇阿郎? S=蘇林
M:請問您的藝術啟蒙源自于誰?您的父母對您有著怎樣的影響?
F:我的藝術啟蒙源自于10歲時觀看的一場民間雜耍表演,我至今還記得那個表演團隊叫“火把劇團”。其中一段有趣的變戲法節目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就在心里暗想,自己要是能學會變戲法該多好啊,又神奇,又能賺錢。就這樣,一顆小小的種子開始在心中萌芽。從那之后,我便利用閑暇之余自己琢磨練習一些“小把戲”。
我的父親是一個竹編手工匠人,年少時我曾在他的教授下學習制作竹編產品,這也為我后來的魔術道具設計與制作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從父親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匠人精神”,他那長滿老繭的雙手,讓我明白了精湛的技藝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的磨練與堅持。
M:您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特質,以及藝術對您“父親”這一角色有什么影響?
F:我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首先人品是第一位的。學藝先學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然后是要有進取精神,與時俱進,不斷攀登。
作為父親,因為常年在外演出,對子女的陪伴很少,所以內心對孩子有所虧欠。其次魔術這個職業收入低并且不穩定,在經濟上也沒能給子女很好的生活條件。我也一直很自責,因為自己對魔術的熱愛和堅持,在“父親”這個角色上其實有很多缺失,希望子女能體諒我。
M:您的子女和您的創作差距大嗎?能談談他的“繼承”和“反叛”分別是什么嗎?
F:雖然我們都是從事魔術表演,但風格大不相同。我主要擅長大型魔術、滑稽魔術,也有涉及雜技頂技,他更偏向于國風主題和巴蜀主題的魔術表演。在從藝過程中,他繼承了我愛動腦、愛鉆研的優點,動手能力很強。至于“反叛”倒也沒有,只不過年輕人的思維更活躍,更愿意嘗試新事物,他會在道具制作中加入很多高科技產品和技術,追求更加多元化的創作形式,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創新。
M:在您的眼中,自己的父親是什么樣子的?他在從藝和為人方面都給您帶來了哪些影響?
S:在我眼中,父親是一個勤奮、能吃苦、十分務實的人,同時又是一個閑不下來、動手能力很強的人。他對我從藝方面的影響很大,首先是他帶領我走上魔術這條道路的,從小我就給他“打下手”,學習了很多關于魔術的專業知識,越了解越喜歡,后來也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魔術這個行業;其次,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不斷創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為人方面,影響最大的是誠信和踏實,父親時常教導我,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是最重要的。
M:請分享一些和父親之間有趣的、感動的故事吧。
S:記憶中,父親做的最讓我感動的事,是我小時候,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四處上門給演藝場所免費試演,希望能多爭取一些演出的機會,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但是那時的我太過年幼,無法體會父親的辛苦,反而很開心可以跟著父親到處去玩耍,父親在臺上賣力表演,我卻在場館中肆意奔跑。后來,隨著年齡漸長,我才明白父親為這個家和他衷愛的事業所付出的努力,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今天的我也倍加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機會。而我做的最讓父親感動的事,應該是繼承了他的事業,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M:作為“藝二代”,您的創作有無刻意拉開與父親的距離?請談談您的“繼承”和“反叛”吧。
S:可能是因為我和父親所擅長的魔術類型不一樣,所以我們在表演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這也并非是我刻意拉開與父親的距離,主要是我更偏向設計編排一些特色鮮明、主題明確的魔術節目,覺得這樣更有意思,對音樂和動作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也會經常出現分歧,爭執不下時,我們會以實踐的方式來說服對方,這樣得出的結論就比較有說服力,誰的方法更好就聽誰的,或者兩套方案都保留,其中一個作為備用方案。在這一過程了,我潛移默化地吸納著父親好的經驗,算是一種繼承;如果是我的方法更好,我也會堅持我的態度,算是一種善意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