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娟



《聾校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教學內容的選擇性要和體育與健康教育相一致,教學方法上體現分層、分類教學和個別化教學,強調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的多元化。提出了從“缺陷補償”向“潛能開發”轉變的理念,使每名學生都能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與鍛煉方法,提高學生終身鍛煉意識,養成終身鍛煉習慣。筆者所在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秉承“融愛于行,和合共生”的教育理念,關愛每一名學生,賞識每一名學生,幫助他們揚長補短,克服自卑,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近年來,學校以實施“陽光體育”為契機,進行了全員運動會的改革與創新,將“全”“新”“趣”“融”4個特點融入每場運動會中,取得了較好的運動育人效果。
一、全體總動員,一個都不能少
1.全員參與,形成合力
“全”即全面、全員。一是指在校的聾、盲、多重殘疾、普通學生全員參與、全面覆蓋,“一個都不能少”,體現了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全體教職工全部參與,根據運動會組委會的要求,校長室以及各聾、盲、融合教學部、體育組、團委、關工委、班級等各盡其職、各盡所能,體現了全員運動會是全校師生的體育嘉年華,是全校師生的運動大狂歡、大檢閱。三是家長、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團隊的積極參與,體現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合力。一場運動會,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積極發揮自己的價值。
2.豐富項目,兼顧全體
運動會根據設計主題及學生的類別、特點,設置了豐富多樣的競賽項目。以2019年春季運動會為例,本屆運動會以“重走長征路”為主題情境設置項目,共設55個項目,有聾生的“歌唱祖國”團體操、“相信愛”的排舞(圖1-1)表演;有盲生的“開心兔子舞”“舞動繩操”,有融合學生的“快樂鬼步舞”表演,有圍繞設計主題“重走長征路”而設計的搬運傷員(圖1-2)、運送救災物資、占領高地、彩旗接力跑等合作類項目,有田徑類的跑、跳、投項目,有接力跑、趣味耐久跑、跪投接力(圖1-3)等趣味項目,還有與體育教育教學內容相關的籃球運球接力、足球射門等技能項目,以及花樣繩操、10分鐘跳繩接力等校本特色項目。
考慮到盲生的實際情況,學校專門設計了“巧搬運”“三角鼎力”“齊心協力”(圖1-4)等需要家長、志愿者及視力較好的學生共同完成的合作性、親子性運動項目。
圖1-1 排舞表演 ? ?圖1-2 搬運傷員
圖1-3 跪投接力 ?圖1-4“齊心協力”
這些項目的設置既鍛煉了學生的各種運動能力,提高了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提升了班級凝聚力。
二、全員運動會,煥發新精彩
1.別致序幕,全程育人
運動會開幕式的創新內容是根據每年教育主題設計的,如“重走長征路”主題(見圖2-1)、“環保教育”等主題。
如在2019年“重走長征路”的主題開幕式中,每個班級的學生在收集長征故事、準備展示道具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奮勇獻身的偉大,領略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風采。該主題開幕式激勵學生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勵他們更加拼搏努力,為實現中國夢接力前行。
2.形式新穎,激發潛能
為了激發每名參與者的運動熱情,全員運動會為學生、志愿者、家長安排了不同的工作,有的做引跑員,有的做裁判員,有的做服務員。另外,運動會的會場上還出現了小記者、小護士、小攝影師們的忙碌身影。
全員運動會創新選用了趣味田徑器材,如軟式標槍、接力圈(圖2-2)、軟式接力棒、軟式跨欄架、靈敏梯(圖2-3)及適合聾生的起跑發令組合器、用于導引盲生用的手鼓與鈴鐺等體育器材。另外,還選用一些感統器材,如盲生“空中飛球”(圖2-4)使用的感統球、平衡木等。
圖2-2 接力圈
圖2-3 靈敏梯 ?圖2-4 “空中飛球”
以2019年春季運動會為例,共有220名聾生、92名盲生、343名普通學生、232名教職工、30名志愿者、65名家長參與。運動會歷時兩天,師生參與率100%。每個班級都派出了小記者、小攝影師跟蹤報道,記錄精彩瞬間,小護士們更是忙碌在每個賽場上,保障了班級運動員的安全。本屆運動會共收到繪畫作品152篇、照片300余張、征文60余篇、通訊稿120余篇。
本屆運動會組織形式新穎有趣,激發了每名學生和參與人員的熱情,提升了班級和團隊的凝聚力,擴大了社會影響面,提升了人們對特殊教育的關注度,也為特殊學校運動競賽的創新實踐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3.多元評價,激勵進取
全員運動會為了更好地激勵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的自信,鼓勵他們勇于戰勝困難、挑戰自己,在評價方法上做了創新,采用了加分法、均分法、分層計分法等方式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賽事活動。
如聾組耐久跑評價采用的加分制,在規定時間內,參賽隊員繞操場跑,每跑一圈得到一張卡片(禮物),規定時間內得到卡片總張數多的隊勝出。在這種評價下,每名學生為了能多得一張卡片(禮物),都會竭盡全力。而以往錄取前幾名學生的計分方式,會使后面的學生一看沒有了希望就泄了氣,甚至跑不到終點就放棄了,因此,加分制計分比較適合特殊教育學校的實際情況。
再如,分層計分法是根據學生的殘疾程度設置幾個層次,如一分鐘跳繩,聾生180次優秀,盲生150次優秀,腦癱學生30次就是優秀,多重殘疾的學生繩子能從腳下繞過就能得到同樣的獎品。
三、全員運動會,賽出新趣味
全員運動會比賽項目不再是以往枯燥性的田徑項目,它體現一個“樂”字,更滲透了一個“趣”字。如聾組的障礙接力(圖3-1)、袋鼠跳接力(圖3-2)、趣味耐久跑(圖3-3);盲組的空中飛球、鐵三角等項目都非常有趣。再如盲組、腦癱組比賽項目中還增加了親子游戲,如雙龍戲珠、兩人三足、運小豬等,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和家長協作,使家長掌握一定的康復技能,還加深了學生和家長的親情,讓家校合作更加和諧、融洽。
圖3-1 障礙接力 ?圖3-2 袋鼠跳接力
圖3-3 趣味耐久跑
四、全員運動會,交“融”多學科
學校的全員運動會還體現了多學科的交融。運動會中班旗、班徽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海報、手抄報、繪畫(圖4)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攝影比賽培養了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英文翻譯、通訊報道評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等等。在全員運動會中,學生的各個學科能力在此交融共進,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圖4 運動會繪畫作品0F35C7F4-A35E-4E22-814C-BFF24218DF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