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態環境敏感區林卡規劃設計
——以西藏吉定鎮為例

2022-07-06 06:35:26張蓓高琨張宣峰孫強于善初肖慶鋒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生態設計

張蓓,高琨,張宣峰,孫強,于善初,肖慶鋒

(1.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2.山東建筑大學 基建處,山東 濟南 250101;3.山東建筑大學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濟南 250013;4.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3)

0 引言

林卡因其處于高海拔、山巒起伏、冬長夏短和嚴寒多風的特殊地理環境,在風景園林理論體系中獨具特色,是青藏高原地區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滋養下形成的一種園林形式[1-3]。 長期以來,受地域氣候和交通條件的制約,人們對中國傳統園林的認識多局限于廣袤山川平原的園林建筑,而對林卡的研究相對較少[4-5]。 劉力源[5]系統地調研了多所具有代表性的林卡,總結分析其設計原則和設計策略,為高原地區林卡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嶄新的視角;蒙宇婧[6]則通過案例研究規劃設計了玉樹嘉那林卡,使其既符合傳統審美和現代生活需求,更為其他林卡工程實踐提供參考。 然而,目前國內有限的研究多集中于羅布林卡建筑、園林和街道家具的特征及其藝術特色[7-9],以及林卡和漢地園林的建筑色彩或美學價值等方面[3,10],涉及既有林卡改造提升或新選址設計類研究較少,與高原地區城鎮化發展需求相矛盾。 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在生態文明思想背景下,以遵循高原地區生態自然觀、傳承高原地區傳統文化美學思想為設計原則,按照淡于山水、注重綠化、布局疏朗、精于建筑的設計策略,提出了最小干預、化零為整、重物束人、文化筑園的4 大核心設計理念,并應用于西藏吉定鎮林卡規劃設計之中,以期為豐富既有理論與工程實踐奠定基礎。

1 項目概況

1.1 林卡釋義

林卡是指青藏高原地區傳統人工園林,與其他園林在概念和建成環境方面有相似亦有較大不同。“過林卡”是當地人們最普遍的休閑娛樂方式,根據高原氣候、當地傳統文化和人們生活習慣,每年多集中于夏季,為期約半個月,人們備齊美酒、美食前往林卡安營扎寨,載歌載舞,舉行文體活動,感悟大自然山川之美[11]。 林卡內有核心傳統建筑、疏林草地和自然河流等。

1.2 項目概況及定位

項目位于吉定鎮駐地318 國道兩側,東距日喀則市中心約60 km。 近遠期建設用地分布圖如圖1所示。 近期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為5.78 hm2,且被318 國道分為5 塊零散用地,遠期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為10.40 hm2。 其自然環境要素表見表1。 規劃建設用地內濕地每年吸引大量候鳥來此棲息、繁殖,但因地處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對其采取切實有效保護措施意義重大。

表1 西藏吉定鎮林卡自然環境要素表

圖1 林卡近遠期建設用地分布圖

項目地處薩迦縣北部門戶位置,具有承接日喀則城市功能轉移的區位優勢,且用地中部被重要黃金旅游線路318 國道穿越,故在規劃設計時除考慮本地居民生產生活、休閑娛樂、民俗活動外,還應積極對接外部區域交通、發展旅游服務業,將其打造成為薩迦縣主要的旅游景點和對外展示窗口。

控制性詳細規劃暨城市設計要求為充分利用現有林卡設施,在保留的基礎上進行環境改造。 以此為前提,項目定位為充分利用既有資源、延續傳統文脈、突出地域與民族特色、適度環境改造、承接城鎮旅游發展職能、融入周邊生態農田以拓展游憩空間,力爭營造集林卡、生態觀光體驗農田于一體的復合旅游目的地。

1.3 場地分析

項目場地平坦、形狀呈不規則多邊形。 場地現狀分析圖如圖2 所示。 現狀用地主要為傳統建筑、喬木林、濕地、沼澤草地、過境河流、石板道路與場地、土路、水泥場地等。 318 國道以北含3 塊用地、以南含2 塊用地,除西北角濕地外,其余濕地均由河流或涵洞相連,但濕地環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自身生態系統脆弱,單塊濕地面積有限,且整體連通性有待提高,總濕地面積(含沼澤草地)為4.09 hm2,過境河流穿過東側濕地與夏布曲河和雅魯藏布江相連。 5 塊零散用地對應的濕地情況表見表2。

圖2 林卡現狀分析圖

表2 西藏吉定鎮林卡濕地情況表

2 設計依據與原則

2.1 設計依據

(1) 《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2010 年)

(2) 《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導則》(林濕綜字〔2018〕1 號)

(3) 《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建城〔2017〕222 號)

(4) 《公園設計規范》(GB 51192—2016)

(5) 《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LY/T 1755—2008)

(6) 《西藏日喀則地區薩迦縣吉定鎮總體規劃(2012—2030 年)》

(7) 《薩迦縣吉定鎮特色小城鎮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暨城市設計》(2015 年)

(8) 現狀資料及國家現行相關法規、規范和標準

2.2 設計原則

2.2.1 遵循高原地區生態自然觀

高原惡劣的氣候特征形成了當地人們的生態自然觀。 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花一鳥均受到人們的保護和愛戴,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影響著林卡的營造,大面積疏林草地投射出更多的陽光、淡于地形和山水的改造,均體現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態度。 林卡規劃設計時應始終堅持以原有場地要素為主體、統籌整合其他各類自然資源要素為人所用的天人合一思想觀。

2.2.2 傳承高原地區傳統文化美學思想

以自然環境烘托傳統建筑、再造勝境美學是林卡設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法。 其建筑物一般處于場地中心位置,建筑色彩強烈、構件豐富、裝飾精巧,與周圍疏林草地的綠色基底形成鮮明對比,襯托出建筑物的莊重和美輪美奐效果,其本質是對理想勝境和琳宮梵宇、玉宇瓊樓的一種展現和表達,是一種基于牢固地方傳統文化思想和極其深沉的精神追求[2,6]。 林卡設計時應特別注重保留傳統建筑和周圍自然環境,不破壞其中心性并發揮主導作用,將傳統建筑塑造成為再現勝境的核心。

2.3 設計策略

林卡規劃設計主要受地方傳統文化影響,選址于地勢平坦且開闊區域,借景于周邊山體河流等自然環境,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設計策略。

2.3.1 淡于山水

林卡當地人們對自然山體充滿熱愛和敬畏之心,而對山體進行景觀改造或堆疊假山置石的做法無任何裨益。 其淡于理水的思想也深受傳統文化、氣候特征以及對有限平坦土地珍惜態度的影響,青藏高原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較多,刻意打造人工山水,均被認為是“小巫見大巫”的做法。

2.3.2 注重綠化

高原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即使在人口相對密集的雅魯藏布江流域,夏天大多數山體依然是沙礫巖石、青山少見,自然植物極其稀少。 反映在人們造園實踐中,最為關鍵的即是充分利用自然生長的花草樹木,以及人工栽植成片樹林或疏林草地。

2.3.3 布局疏朗

與其他園林的收斂于內、含蓄精巧、曲徑通幽的設計理念不同,林卡受山地地形所致交通曲折環繞與天氣變化莫測長期形成的心理定勢的影響,在造園手法上更加強調簡潔明朗、規整大方,提倡極低的建筑密度,并在場地中布局疏林草地。

2.3.4 精于建筑

地方建筑整體呈現出厚重規整的設計特點,注重建筑屋頂形式、色彩和裝飾效果,造型豐富、線條明確、收分穩重,建筑外墻一般采用石砌方式以彰顯整體建筑強烈的雕塑感。 林卡內核心位置為傳統建筑,且采用基座、墻身和屋頂三段式構圖,通過臺階聯系室內外場地,形成特色鮮明的地方建筑風格。

3 西藏吉定鎮林卡規劃設計

3.1 設計理念

3.1.1 最小干預

最小干預是指以對自然環境施加最小的干預而獲得更大的生態社會效益。 延續當地人們自古以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對自然環境施加最小的干預有效保護有限的高原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避免大規模建設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在保護的同時注重生態本底,以產生更大的生態社會效益。 項目設計時秉承“能保留不改造,能改造不重建”的原則,梳理現狀場地,并精細設計。

最小干預設計理念示意圖如圖3(a)~(e)所示。 具體措施如下:將新建停車場選址于主出入口現狀水泥地位置;將新建綜合服務中心選址于靠近主出入口現狀石板場地位置,不新增硬化場地,不破壞原有地表植被;將連接主出入口、入口廣場、綜合服務中心、親水平臺的現狀石板路予以保留拓寬,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將其余現狀石板路與場地悉數予以保留,融于設計方案之中,避免新一輪土地改造帶來的擾動;對現狀樹木盡可能予以原址保留,將影響設計方案的13 棵樹木就地、就近移栽,保證成活率;濕地內現狀水面和溪流悉數予以保留,環形景觀步道均采用架空木棧道形式,不截斷任何水系通道,重新梳理水系關系使之與過境河流相互貫通,以提升水環境承載能力;規劃場地分布于國道兩側,考慮人群穿越時交通安全和候鳥聚居活動時避免干擾,在林卡節和繁殖期采取管控措施限制該路段車速<30 km/h。

圖3 最小干預設計理念示意圖

3.1.2 化零為整

化零為整是指近期建設零散用地與遠期規劃成片完整用地相結合,林卡化零為整設計理念如圖4(a)~(c)所示。 場地被318 國道、基本農田和城鎮道路切分為多塊,難以進行成片完整保護,且部分用地面積小,自身無法形成規模,不利于建立有效的生態保護與修復系統。 同時,根據國家土地政策要求,基本農田不得隨意改變用途,故提出化零為整、近遠期相結合的設計思路。 近期按照各自用地范圍進行設計和建設,但對遠期設計和建設不構成影響,待未來條件成熟后,按照遠期設計方案填補相應用地內容,最終形成成片完整的林卡自然生態系統。 考慮自然生態系統功能復雜多樣以及基本農田呈規模化,遠期設計方案仍延續其用途,推廣先進種植技術,選擇適合地域環境、高產和具有社會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品種建設生態觀光體驗農田,使之既符合國家土地政策要求,又可帶來一產經濟價值和三產旅游效益,提高林卡的連通性和完整性。

圖4 林卡化零為整設計理念示意圖

現狀林卡周邊存在多塊零散濕地或沼澤草地,面積有限且基本不連通。 設計方案將濕地有機融入林卡之中,傳承并優化其選址與布局模式,臨水而建。 并通過“U”字形濕地景觀帶串聯各零散空間于一體,并通過東側現狀河流和下穿國道涵洞基本實現各濕地互聯互通,為落實控制性詳細規劃暨城市設計發展定位“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旅游景點”提供系統性“藍綠”生態本底,發揮其更大的生態服務價值。

3.1.3 重物束人

重物束人是指重視動植物生存環境保護,約束人類游憩活動行為。 濕地、森林和海洋并稱全球3 大生態系統,濕地更被譽為“地球之腎”[12]。 場地內各濕地均為天然形成,受地質和地勢影響常年有水,水源主要為過境河流與降雨;林卡中喬木林已進入成熟期,郁閉度>0.3,構成穩定林分,影響周圍環境的生物群落。 規劃設計時突出對動植物生存環境保護,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人類游憩活動行為。 由于高原環境的特殊性和人們環保意識薄弱,濕地常有生活垃圾漂浮,林卡中常年有放牧行為,對原本脆弱的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更大的破壞。 針對上述現狀及問題,采取的措施有:(1) 將用地西北角現狀兩塊零散用地作為專門濕地保護區,近期不設置任何游憩設施和街道家具;(2) 其余各濕地作為游覽區設置架空木棧道、景觀亭、垃圾桶和座椅等;(3) 對每年候鳥集中棲息濕地,即用地東南側的南部濕地實行半封閉式管理,限制人類進入濕地一切水域,實行游覽人數總量控制,防止在未來發展旅游業的同時造成環境承載力失衡;(4) 在候鳥繁殖期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禁止一切人類活動,為其提供安全庇護場所,打造真正屬于鳥類的棲息天堂;(5) 林卡內每年春季第一個月實施綠化植物培育,禁止放牧行為,一個月后進行評估以適時作出政策調整。

3.1.4 文化筑園

文化筑園是指傳承高原地區傳統文化,落實于傳統園林設計之中。 林卡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征,受地方傳統文化影響,由民俗節日與傳統活動作為支撐,在布局和形式上傾向于直線和方正,在功能上除調節身心還兼具經濟和政治功能,在思想淵源上則是政治和社會特殊意識形態相互融合下的產物。

設計方案保留了可延續利用的一切要素,不破壞當地傳統的文脈環境。 基于空間句法集成度的分析(如圖5 所示),采取的具體措施為:(1) 不破壞傳統建筑核心位置,引入空間句法理論中的集成度變量,表示系統某一空間在其它所有空間中的視覺集聚程度,其值越高,表明在全局視角下空間中心性越高[13],通過可視化分析傳統建筑(含民俗活動場地)北側集成度為1.11、南側集成度為1.18,所在場地集成度最大值為1.20,可知傳統建筑在林卡全局視角下中心性較高,同時筑臺式建筑所表現出的體量感,也強化了其中心性;(2) 因地制宜,不改變原有地形地勢;(3) 突出貫穿南北石板路景觀軸線,道路直達不曲;(4) 樹木栽植成行成列;(5) 林卡整體構圖符合棋盤格網式布局特征。

圖5 空間句法集成度分析圖

3.2 設計思路

西藏吉定鎮林卡設計思路框架圖如圖6 所示。遵循林卡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策略以及全過程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基礎上,將其核心設計理念應用于具體節點設計中,最終生成近遠期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圖如圖7~9 所示。

圖6 林卡設計思路框架圖

圖7 近期設計方案總平面圖

圖8 遠期設計方案總平面圖

圖9 遠期設計方案鳥瞰圖

3.3 空間結構

西藏吉定鎮林卡空間結構分析圖如圖10 所示。概括為“一軸、三帶、四中心”。 “一軸”是指東西向318 國道景觀軸線,通過國道兩側林卡整體風貌營造、鏤空透景式圍墻和標志性地方傳統大門的建設豐富沿線景觀資源;“三帶”分別是指項目用地西南側環抱林卡“U”字形游覽景觀帶、東北側游覽景觀帶、東南側串聯濕地游覽區與生態保育區的游覽景觀帶;“四中心”分別是指項目用地西南側原址保護改造的林卡中心、東北側濕地中心、東南側濕地中心和候鳥聚居活動的生態保育中心。

圖10 林卡空間結構分析圖

3.4 功能分區

西藏吉定鎮林卡功能分區圖如圖11 所示。 根據場地現狀,結合設計原則、策略和理念,將功能分區細化為主入口景觀區、公共服務區、民俗活動區、濕地游覽區和生態保育區。

圖11 林卡功能分區圖

3.4.1 主入口景觀區

主入口景觀區位于項目用地的最西端,主入口大門結合地方傳統文化提煉設計元素、符號和色彩,形成具有濃郁地方風情的傳統大門(如圖12 所示)。 主入口與318 國道直接相連,易與過境交通產生干擾而影響人身安全,設計方案將入口廣場內收,并提高占地面積以滿足人流高峰時集散需求,災時兼做防災避難場地。 停車場設于大門一側,便于車輛進出,又可減少對林卡主節點視線干擾,災時兼做救援停機坪。 保留并增加喬木,結合濕地水面、濕地草甸和景觀小品營造宜人的主入口景觀環境。

圖12 地方傳統大門效果圖

3.4.2 公共服務區

公共服務區共分設4 處,其中核心區位于主入口景觀區南側,是平日與林卡節期間人流活動最密集區域。 新建綜合服務中心(如圖13 所示)建筑面積為707 m2、占地面積為503 m2,建筑以1 層為主、局部2 層,總高度≤9 m,中間高、兩側低,極富有層次感;考慮當地氣候嚴寒多風,建筑形狀呈半圍合“C”字形,中軸對稱、坐西朝東;建筑采用坡屋頂形式,線腳和構件注重細節設計;建筑色彩以灰色基調為主,紅色、白色和藍色作為點綴色;建筑材料以磚石為主,局部真石漆為輔,造型穩重;主要功能為便民服務、小型商店、公共廁所和管理用房。 其余3 處公共服務區均為單層公共廁所和管理用房,分別設置于各地塊內,以便就近服務游客。

圖13 綜合服務中心效果圖

3.4.3 民俗活動區

民俗活動區位于項目用地西南側林卡中心位置,以傳統建筑為核心,四周道路環繞,南側向陽處開辟活動場地以便進行各類民俗活動,并保留周圍喬木和大片疏林草地,以滿足人們舉行各類文體活動需求。

3.4.4 濕地游覽區

濕地游覽區共設置3 處,其中第1 處位于項目用地西南側,將原有多處零散濕地進行整合,實現水系互聯互通,并沿濕地邊界增設架空木棧道形成濱水游覽環路,并結合現狀微地地形在低洼處培育濕地草甸、在水系兩岸設置人行橋、步石、景觀亭和喬木林,營造藍綠相間、景色怡人的高原濕地游覽環境;第2、3 處位于項目用地東側兩塊濕地內,以現狀水面和過境河流為基礎,加以保留改造而成。

3.4.5 生態保育區

生態保育區位于項目用地東南側濕地南部水域,過境河流南北向穿過,因水域面積相對集中、開闊且遠離318 國道,每年吸引眾多候鳥在此覓食、休憩和活動。 規劃設計時新增架空喂鳥槽1 座,坐北朝南以便充分沐浴陽光;同時,在其側方向設置觀景平臺,減少游客活動對棲息鳥類生活過多滋擾,候鳥聚居高峰期對生態保育區實施封育管理措施,禁止一切旅游行為。

3.5 道路交通組織

林卡道路交通分析圖如圖14 所示。 設計方案充分考慮用地分散且對外聯系通道單一,在項目用地東北側和東南側2 處濕地之間,沿318 國道實現出入口對開設計,既便于南北濕地游覽通達,又有效減少對過境交通的二次干擾;用地西南側林卡保留2 處出入口位置,考慮平日與林卡節期間游覽人數存在較大差異,其場地西側出入口延續現狀主出入口功能,東側出入口作為人流高峰時應急出入口;同時,嚴格控制國道開設出入口數量;各地塊出入口處就近設置生態停車場,以滿足自駕車旅游需求;林卡內結合原有硬質地面改造或新建廣場,滿足人流集散、文體和民俗活動需求。 林卡主要功能為游覽服務,道路按三級設置,用地東側濕地主要功能為游覽服務和動植物生態保育,僅設置環濕地架空木棧道與穿越濕地的草甸小徑。

圖14 林卡道路交通分析圖

道路等級設定:一級道路是指林卡內北連主出入口、南抵濕地觀景平臺的主要道路,考慮每年林卡節期間會有大量人流來此集聚,人員疏散需求較大,設計方案在現狀石板路基礎上將其拓寬至7 m,兩側保留或就近移栽行道樹;二級道路是指以傳統建筑為核心、四周疏林草地內保留或新增石板路以及連接應急出入口原土路,其寬為2~4 m;三級道路包含林卡和濕地內全部架空木棧道以及連接各濕地草甸的曲線小徑,其寬為1~2 m,通過蜿蜒迂回的設計用以豐富游覽者視覺審美情趣。

3.6 配套公共服務設施

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分析圖如圖15 所示。 項目用地西南側林卡內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點2 處,其中場地西側為綜合服務中心,常年開放,功能齊全;東側為公共廁所和管理用房,主要在林卡節或其他節假日人流高峰時開放;用地東側南北濕地內各設置1 處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點,以滿足游客基本服務需求。 景觀亭作為小品元素既有造景功能又有休憩功能,主要設于濕地草甸之上,以“藍綠”為背景掩遮于喬木之下,與步石和木棧道相連。

圖15 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分析圖

戶外座椅主要設置以游覽服務和民俗活動為主的區域,以動植物生態保育為主的濕地區域僅滿足基本需求;垃圾桶按照一定服務半徑,從便于清運角度設于人流交匯處的道路一側,并采用綠化進行遮蔽。

3.7 植物配置

吉定鎮的平均海拔為3 880 m,其高寒缺氧、風沙肆虐、土壤沙化嚴重,且植物生長條件苛刻[2,14],植物的選取深受地方傳統文化影響。 規劃設計時,植物配置以柏樹為主,采取棋盤格網式種植[5],其他植物配置以耐寒、耐旱、抗病蟲害與無生態破壞性的鄉土樹種和原生植被為主,植物搭配遵循孤植、列植和群植原則,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布置手法,滿足觀賞和生態功能需要。 主要喬灌草[15-17]植物配置情況見表3。

表3 主要喬灌草植物配置表

4 結語

青藏高原氣候惡劣但人文和景觀資源獨具特色,其中林卡別具一格,與當地人們傳統生活和民俗活動息息相關。 在西藏吉定鎮林卡規劃設計時,以高原地區生態自然觀、傳承高原地區傳統文化美學思想為設計原則,依據淡于山水、注重綠化、布局疏朗、精于建筑的設計策略,提出了符合我國高原地區生態文明思想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念,規劃設計了主入口景觀區、公共服務區、民俗活動區、濕地游覽區、生態保育區等5 大功能分區,構建了318 國道景觀軸線、環抱林卡“U”字形游覽景觀帶、用地東北側游覽景觀帶、東南側串聯濕地游覽區與生態保育區的游覽景觀帶、原址保護改造的林卡中心、用地東北側和東南側濕地中心、候鳥聚居活動的生態保育中心的,構建“一軸、三帶、四中心”的總體空間布局,以期為生態環境極其敏感脆弱地區林卡規劃設計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猜你喜歡
生態設計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現代裝飾(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生態之旅
瞞天過海——仿生設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色爽网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精品影院|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69视频国产| 亚洲香蕉久久|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欧美色视频在线|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精品一线天|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99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a级在线|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在线免费a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538国产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亚洲五月激情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国产成人三级|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a级免费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swag国产精品| 色成人综合|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黑丝一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高清欧美|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导航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五月婷婷综合色|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