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

Verner Panton時鐘長于簡約、低飽和設計風格的北歐大師中,Verner Panton顯得叛逆。在這位丹麥建筑、工業設計師的作品里,六七十年代的風格得到了延續,并且影響了整個20世紀下半葉的設計。這座掛鐘是個代表:金屬鋁身、圖案對沖、高度協調性。

TAG Heuer泰格豪雅Monaco特別版計時碼表
70年代的復興早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就已經蔚然成風,最初的標志之一是泰格豪雅對摩納哥的重新詮釋。1969年,摩納哥系列以午夜藍色和亮白色的搭配拉開了接下來10年的序幕,隨后表款的變化也反映了整個70年代流行文化的變遷。光譜變換的尾端,該系列出現了一款前所未有的亞光黑色表款:“Dark Lord”。亮橙色和白色的點綴,凸顯了它作為賽車手戰術裝備的實用性。今年的特別版是系列首次使用黑色涂層鈦金屬,再次成為70年代末設計的一聲回響。
LED,跳字顯示,為了方便駕駛員不用傾斜手腕直接讀時便也做成傾斜的屏幕……即使不談論顏色和表殼形狀,一旦你掀開70年代腕表歷史的一角,其下的寶藏可供挖掘,奇門遁甲,層出不窮,與當下的作品大不相同。
在創意如汩汩流水的70年代,當然也有一些作品表達自我的方式更為雋永。譬如寶璣的Classique經典系列。圖中的7337腕表的表盤以環形排布的大麥紋(Grain dorge)潤飾小時刻度圈邊緣,棋盤紋裝飾小秒盤,而巴黎釘紋則鐫刻于表盤中央。月相盈虧顯示窗的漆面星空中環繞鐫刻著云朵圖案,以明亮的浮雕及磨砂凹槽描繪月亮。視窗的組合令人聯想到No. 3833懷表等歷史作品。自20世紀30年代末起,寶璣于腕表佳作中重新引入懷表的經典設計,如璣鏤刻花表盤及錢幣飾紋表殼。這個趨勢在20世紀70年代最終深化,并出現了如今的Classique經典系列。
優秀的制表即是省略掉你所了解的東西,它們依舊存在于你的作品中,它們的特質依然會顯現出來。從這個角度看,70年代的基因保留在所有的腕表中。

從左至右:Jaeger-LeCoultre 積家北宸系列日歷腕表Tudor 帝舵 游俠型腕表Breguet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7337腕表

Audemars Piguet愛彼 Royal Oak腕表
我們知道20世紀60年代是什么樣的:大膽、明亮的色彩。于是緊隨其后的70年代,必定有著艷麗的基調。彩色純色所帶來的精致、奪目的視覺,是Two-Tone腕表所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70年代有許多純金腕表的原因。
色彩之外,在60年代末,人們已經感受到了70年代的主要特征:從此圓形手表不再是主宰。1968年,百達翡麗以Golden Eclipse完美的橢圓預示著幾何時代的到來,1969年,泰格豪雅發布了第一個自動計時機芯的方形Monaco,隨后,枕形的Carrera和Autavia都采用了枕形表殼。
70年代誕生了一些從未從大眾視野中淡出的經典作品。比如愛彼的Royal Oak(1972年)和百達翡麗的Nautilus(1976年)。Gerald Genta,這位或許是鐘表歷史上最為傳奇的設計師,為各種超級品牌的創造性工作,不僅留下了一些奉為圭臬的作品,也帶來了表殼表鏈一體化造型的流行,至今仍在引領趨勢。這兩年來,這一趨勢甚至仍然在變得更加明顯。圖形設計、時髦視覺、全新的佩戴方式,沒人覺得為了讓這個行業看起來更加多元化而在里面班門弄斧、添油加醋是一種褻瀆。
在這樣的年代,蕭邦的Happy Diamonds系列誕生了,從輕盈而自由的瀑布中汲取靈感,蕭邦制表工坊決定摒棄鑲嵌的束縛,讓鉆石在腕表的藍寶石水晶玻璃表鏡間靈活滑動。同樣另辟蹊徑的,還有愛馬仕的Kelly,它的金屬表鏈不僅可以鑲嵌鉆石,還可以單獨作為項鏈佩戴。

Chopard 蕭邦Happy Diamonds腕表Hermès 愛馬仕 Kelly腕表

1979年,美國顧客正熱切期待一款高級名貴的運動型腕表的出現,同年,伊芙· 伯爵創作了Piaget Polo。它是他第一只為響應市場需求而非打造潮流而設計的腕表,在過去幾十年間,Piaget Polo系列從不脫離它獨有的風格:拋光與磨砂交替的飾面, 均勻的放射圖案。
幾乎每一款20世紀七八十年代推出的重新詮釋的腕表,都是基于傳統鐘表業遭受有史以來最大危機之前推出的型號。
1969年12月25日,第一枚石英手表的出現傾覆了機械制表業,超過1000家公司倒閉、5萬名員工失業。在20世紀70年代,勞力士積極參與開發了第一枚瑞士石英機芯,并推出了自產的石英腕表,但后來勞力士決定放棄石英技術,堅持機械表的研發,繼續在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內繼續發展。
那個時代,勞力士也開始與一些知名機構、卓越體育人士以及杰出藝術家合作,帶動了贊助文化和體育活動的風潮。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就創立于那個10年,向那些旨在豐富人類知識、改善人類福祉的創新計劃提供資助。
1982年,勞力士推出格林尼治型Ⅱ(GMT-Master Ⅱ ),搭載了不同于50年代的第一代格林尼治型的新款機芯,讓時針可以獨立調校。為了表示此技術演進,搭載新機芯的表款便命名為格林尼治型Ⅱ。自此,使用與調校腕表的方式愈趨簡易且操作更為直觀。

Rolex勞力士格林尼治型Ⅱ 18K白色黃金款表盤由鐵質隕石切割而成,在太空飄浮的過程中,隕石內以鐵和鎳為主的金屬成分逐漸結晶,形成獨一無二的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