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偉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了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的沖鋒號。全省審計系統將準確把握省委決策部署,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總結經驗成效,促進審計事業取得新突破
從勢能到動能,不斷健全完善黨管審計制度機制。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推動省市縣三級黨委全部組建審計委員會,建立完善區別于傳統行政運行模式的新的黨管審計制度機制,協助審計委員會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將黨的領導強大勢能轉化為服務發展的不竭動能,審計內外部環境持續優化、權威性和公信力不斷增強。實踐證明,走好審計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把黨的領導作為最大政治規矩和最高工作統領。
從政策到政治,始終緊扣“國之大者”“省之要事”依法履職。牢固樹立審計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意識,緊密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扣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推動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扶貧審計為四川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脫貧貢獻了積極力量,川渝審計合作、川南4市和毗鄰地區專項調查逐步探索出以區域協同審計服務協同發展的新路子,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直達資金、災后重建等審計有力確保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各項任務完成。實踐證明,走好審計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始終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為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從管理到治理,更加注重“查病、治病、防病”。聚焦主責主業,堅持顯性問題與潛在風險同時揭示、典型通報與行業治理同步推進、審計監督與其他監督同向發力,既提高制度執行力,又促進完善制度。經濟責任審計編寫風險提示清單及配套案例、制定重大經濟事項決策規定,從重點預防到群體免疫;“一卡通”專項調查促進全省開展專項治理、全國開展專項審計;財政審計推動省政府出臺省級財政性資金管理決策程序規定。建立健全與其他監督貫通機制及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監督合力不斷增強,整改成效不斷顯現。實踐證明,走好審計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始終把立足經濟監督、服務國家治理作為職責定位和重要目標。
從可為到有為,持續轉變審計思維創新工作方法。針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整合力量資源、創新思路方法、提升干部素質,努力在大有可為的時代有所作為。與成都特派辦率先制定“兩統籌”實施意見,審計署和多地審計廳(局)來川交流借鑒;所有項目數據先行,多個數據分析模型在全國推廣;強化業務檢查指導,提升項目質量,全省20余個項目獲得全國表彰;堅持嚴管厚愛鍛造干部隊伍,全省78個單位、96名個人被評為全國、全省審計系統先進。實踐證明,走好審計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把創新精神和專業素質作為前進動力和重要保障。
聚焦重點領域,助力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聚焦區域協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把握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定位、重要要求、重點領域和實現路徑,高度關注、及時跟進各項工作推進情況。探索建立適應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的審計監督機制,充分運用前期積累經驗,深化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等審計,推動園區建設、規范運行管理、激發發展活力。加強川渝審計合作,制發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圍繞重大戰略規劃、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建設工程、重點民生資金共同發力、精準施審。
聚焦財經秩序,促進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結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關部署,從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出發,認真履行經濟監督職責。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財經領域重大信息虛假、虛報冒領財政資金、高估冒算政府工程投資、損害群眾利益、違規決策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違反財經紀律等問題,充分釋放“嚴”的信號,從講政治的高度堅決維護財經紀律權威性和財經制度的剛性約束力,促進穩定社會預期、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聚焦民生福祉,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圍繞惠民生根本目的,既從“最先一公里”入手,及時了解掌握黨委政府在就業、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文化建設等方面作出的安排部署,有的放矢謀劃審計工作;又在“最后一公里”落腳,下沉基層,加強民生領域政策執行與公共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審計,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違規行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省委關于“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等重點任務以及省紀委有關安排,深化審計監督,鞏固拓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加強對經濟權力運行情況的審計監督,堅決遏制“權力任性”,防止權力濫用;加大對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跟蹤力度,確保政令暢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緊盯財經違紀現象背后的作風問題、貪腐行為,助力清除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切“病原體”。
堅定趕考姿態,推動干部隊伍展示新風貌
緊貼“時與勢”,進一步提高政治能力。發揮宏觀調控重要工具作用,緊密結合“時與勢”,堅持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既從過去、當下、今后的維度深入研究,也從政治高度、大局角度全面思考,進而客觀反映情況、審慎得出結論、針對性提出建議,通過檢查經濟問題、經濟責任,揭示政治問題、政治責任,體現政治導向、政治要求。
把握“穩與進”,進一步提高執行能力。堅持穩中求進,一方面注重篤行實干,緊扣目標任務、立足職責定位,剛性執行好計劃方案,確保當務之急緊抓快辦、長期工作久久為功。另一方面突出開拓創新,以深化審計整改專項行動、推進審計綜合管理信息化等為契機,打破審計長期面臨的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但人手不足、情況復雜的困境。
不避“難與變”,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直面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帶給審計的新舊問題與困難,從政治、政策層面解剖分析屢審屢犯等現象,做到抽絲剝繭穿透本質、對癥下藥提出建議、舉一反三解決問題,切實提升服務水平,有效服務國家治理,真正實現以審促改、以改促治。
統籌“內與外”,進一步提高協作能力。加強內部團結協作,理順職責、暢通渠道,在補臺不拆臺、補位不越位的同時更強化資源共享、成果共用,既整合歸并發現問題從面上提出建議、促進治理,又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提升工作質效。加強外部貫通協調,充分發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平臺作用,既強化橫向上的溝通交流,又深化縱向上的銜接協調,凝聚監督合力。
突出“嚴與實”,進一步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在“嚴”上下功夫,嚴守紀律、改進作風,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生活關、親情關,做到依法審計、廉潔審計、文明審計。在“實”上下功夫,實事求是、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堅決查真相、說真話、報實情,讓審計工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值得黨和人民信任。(作者系省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責編/王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