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張勝利是中國圖片社傳統介質數字化中心的一名高級技師,他在2000 年和2021 年兩次參與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的底片數字化工作,其間有一張珍貴的毛澤東主席肖像底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張4×5英寸的底片,2000年,張勝利采用了傳統底片掃描方法對底片進行了數字化處理,時隔21 年,張勝利再次“數字化”了這張底片。對比兩次的數碼影像,他驚奇地發現,同一張底片,2021年數字化的底片所呈現的影像層次細節更加豐富,照片中,不僅主席的頭發絲絲分明,連他身穿的毛呢中山裝文理都清晰可見。這就是中國圖片社傳統介質數字化中心采用1億以上像素的工業級數字化采集相機進行底片翻拍的效果。據張勝利回憶,2000年,他用傳統底片掃描方法數字化這張底片時,光掃描底片就耗時15 分鐘,而現今,只要鋪好底片,僅需要1 秒鐘按動翻拍相機的快門就實現了底片數字化。
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擁有最早拍攝于1892年的大量珍貴歷史底片和照片,匯聚了中國新聞攝影史上許多著名攝影師的影像作品。將這些珍貴資料數字化是對我國歷史影像資料的搶救性修復與保護,也為新華社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數字圖片資源支持。
隨著影像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底片檔案高清數字化已經成為推動檔案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珍貴底片能夠得到修復、歸檔、保護的有效方法。中國圖片社傳統介質數字化中心就是一支擁有先進的設備、過硬的技術,以及行業標準化作業流程的影像數字化團隊,他們承接了中國照片檔案館數字化項目,正在對館藏的180 萬張底片和照片進行修復、數字化和多介質存儲。
目前,中國圖片社傳統介質數字化中心已發展成國內大規模底片數字化團隊之一,現擁有11臺飛思One(PhaseOne)、富士1億以上像素的工業級數字化采集相機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翻拍臺,每天可數字化近5000張底片,數字化后的照片最大可實現單張照片1億像素以上,最大數據量達800M。
在業界,影像數字化主要有傳統電分、平板掃描和翻拍三種方式。中國圖片社傳統介質數字化中心主要采用翻拍形式進行數字化作業。相較于傳統電分和平板掃描的數字化模式,翻拍具有像素高、色彩還原度好、操作時間短、不損壞原件等特點。在這里完成一張底片的數字化,要經過出庫、著錄、清洗、翻拍、圖像修復、圖像質檢、數據備份、回庫8道工序的標準化作業流程。
在對中國照片檔案館底片數字化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有些底片在經歷年深月久的存放后,不可避免地存在藥液殘留、片基損壞、藥膜面脫落等現象,有些照片還會存在污損和涂抹等問題。這時,中國圖片社自有的水洗底片修復工藝和數字后期技術成為對問題底片進行搶救性保護的有效手段。1956 年,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在仰光機場與緬甸總理吳巴瑞有一張合影,當時為了突出人物主體,放印照片時方便剪裁,有人對原底片進行了涂抹處理,導致無法展示照片原貌。中國圖片社的技師們運用水洗底片修復工藝,對底片進行反復地浸泡、清洗、修復,成功地將這張珍貴底片返本還原。
中國圖片社傳統介質數字化中心在經歷了中國照片檔案館底片數字化項目的錘煉后,結合影像行業經驗,深入研究實踐,繼而推出“文化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可為博物館、檔案館、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文化機構提供底片、照片、報刊、古籍善本等平面影像數字化服務,以及藝術品高清拍攝,三維實景建模、數字化培訓、影像行業異質存儲等服務。其數字化影像產品能夠滿足大型展覽展示、出版印刷、影視制作等各種應用場景。

傳統底片掃描與1億以上像素底片翻拍數字化影像放大300%后的效果對比

1億以上像素底片翻拍文件格式:TIF文件大小:329MB分辨率:8892*6480分辨率:3000dpi位深度:48

傳統底片掃描文件格式:TIF文件大小:218MB分辨率:10280*7441分辨率:1600dpi位深度: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