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7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通脹:隨著全球漲價潮逼近國內市場,北京做好動用豬肉儲備的準備中國正在考慮投放中央豬肉儲備,以遏制這種主要肉食的漲價,這凸顯有關部門擔心豬肉或將在全球通脹壓力加劇之際拉高中國的消費成本。與美歐和歐盟相比,中國的通脹率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而前三者都在竭力控制各自處于數十年來的高位并引發全球衰退擔憂的物價。由于在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的權重最高,豬肉的相對較低價位被認為有助于緩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通脹壓力。但今年4月以來不斷上漲的豬肉價格,已引起有關部門警惕。
本周,中國國家發改委表示將適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生豬價格上漲過快,嚴厲懲處有關生產商的“非理性行為”;還要求國內大型養殖企業帶頭保持正常出欄節奏,不得囤積居奇或哄抬價格。此前,中國的生豬期貨價格上個月創下一年來的新高。本周二中國的全國豬肉平均發價格達到每公斤26.69元,比一天前和一年前分別上漲3.7%和19%。
中國領導層也越來越關注通脹,指出疫情和俄烏戰爭令穩物價面臨新挑戰。今年5月中國的CPI同比上升2.1%,且6月料將增至2.4%。這仍在政府設定的區間內,但經濟學家表示,物價上漲的壓力正加大。目前豬肉價格處于轉折期,可能觸底反彈迎來新-輪上漲,將給CPI形成很大壓力。
中國官媒表示,鑒于國際環境錯綜復雜,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仍將高位震蕩,“穩物價絕不可松懈。”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宣布,將從今年6月到9月展開全國性的集中檢查,以防止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作者Orange Wang,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