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霞 龔悅 陶麗萍
摘 要 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村落的景觀價值是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民族傳統村落景觀資源的日益重視,民族傳統村落景觀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通過文獻研究的方法,分析民族傳統村落景觀資源保護的價值意義及存在的問題,為了助推鄉村振興,提出民族傳統村落景觀價值的實現路徑:1)創新更新利用,拓展傳統建筑功能;2)加強科學規劃,打造獨特聚落景觀;3)抓住景觀優勢,開發特色文創產品;4)加強宣傳教育,激發全民共同參與。
關鍵詞 鄉村振興;民族傳統村落;景觀價值;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55
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其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彰顯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1]。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支持傳統村落保護,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有條件地區進行連片保護與適度開發。可見,民族傳統村落景觀具有極為重要的多元復合價值,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
1? 傳統村落景觀的內涵及其價值
1.1? 內涵
我國對傳統村落景觀的研究主要是在深入研究鄉村規劃的過程中得以發展。金其銘等立足于地理學研究,將鄉村景觀定義為:在鄉村地區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礎,利用程度和發展過程相似,形態結構及功能相似或共軛,各組成要素相互聯系,協調統一的復合體[2]。在《發現鄉土景觀》一書中,杰克遜認為鄉土景觀具有很多特點,如機動性、暫時性、變化性,但最重要的還是其適應性:鄉土景觀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無意識地、不自覺地、無休止地、耐心地適應環境和沖突的產物[3]。綜合上述研究,本文認為傳統村落景觀作為一種延續性景觀,是具有獨特景觀風貌和悠久歷史文化的特殊鄉村景觀類型,具有一般鄉村景觀的演變性、地域性、天然性,是村落居民農耕生產與社會生活的一種物質呈現的總結[4]。
1.2? 價值
1.2.1? 文化價值
村落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演變中具有群族聚集性和血緣延續性,極具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本源性和傳承性。中國自古就有很多關于傳統村落的描述,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述了古代傳統村落建筑低矮的特點,“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描述了傳統村落濃郁的人文文化。可見,傳統村落景觀是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重要體現,對于人們了解中國傳統村落的發展與演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2? 社會價值
村落是國家和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元,在社會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村落景觀具有一定的科學內涵,其通過科學的規劃布局、合理的生態設計,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5]。例如,南方水鄉選址的避澇智慧、古鎮的合理布局、村鎮優良的排水系統等,對于當代社會發展、土地規劃仍有著借鑒意義。此外,傳統村落景觀的保護可以守護人們的鄉愁,保護傳統村落景觀就是保護人們對傳統村落的歸屬感,尤其是在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影響下,文化的趨同性更凸顯出傳統村落景觀獨特的文化價值意義,留住傳統民族村落景觀就是留住了傳統村落文化的根[6]。
1.2.3? 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是指事物對于人和社會在經濟上的意義,傳統村落景觀的歷史、美學和旅游等價值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有著巨大的經濟潛力。近年來,古鎮名村旅游熱潮的興起,就是對傳統村落景觀經濟價值的肯定。由于傳統村落景觀的多樣性,其經濟價值也會有不同的實現形式,各地政府部門需要對傳統村落景觀的整體性保護和利用,進行科學規劃和實施,要充分利用傳統村落景觀的獨特性,深入挖掘其經濟價值,因地制宜,打造示范案例,并通過點—線—面的方式一步一步深入開展,拉動鄉鎮、市域、省份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2? 民族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利用存在的問題
2000年以來,我國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實踐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利用的方法也日趨多樣。但是由于起步較晚,一些保護措施實施還沒有完全專業化、系統化。對比世界遺產真實性、完整性的保護要求,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尚存在以下不足[7]。
2.1? 利用形式單一
大多數民族傳統村落景觀的價值沒有得到完全開發,導致其利用形式單一。以傳統村落建筑為例,其從始至今大多只用于居民自身居住,單純是為了滿足其單一的居住需求,而沒有充分發揮其多重價值,難以實現經濟價值。
2.2? 遭受破壞嚴重
由于傳統村落空巢化,大量的房屋閑置,同時傳統保護修復技術流失,傳統村落的建筑出現荒廢、破損、坍塌等經久失修的現象,加之天氣環境和人為開發破壞等影響,傳統建筑的損毀極其嚴重。此外,傳統村落景觀是以自然環境為依托,村民對于村寨中傳統建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較為薄弱,擅自在耕地上建房、取土等破壞性行為時有發生,這不僅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還對傳統村落景觀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長此以往,鄉村自然環境每況愈下,傳統景觀后續修復、維護等工作也難以開展。在傳統村落旅游地,一些游客在游覽時也常常存在無意識的觸碰、踩踏和亂丟垃圾等行為,這些行為同樣不利于傳統景觀的保護,需要相關部門人為進行干預和規范化管理。
2.3? 缺乏科學規劃
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管理進行統一的科學規劃,不合理地引進現代化建筑,并進行大量無序的旅游開發,不僅損壞了當地的傳統建筑,還破壞了傳統村落建筑聚集協調一致的美感。部分傳統村落為了迎合旅游熱點,不斷進行招商引資,盲目進行改造,興建采摘園、商業街和游樂園等大量不符合當地特色的項目,以此吸引游客進行參觀旅游,只考慮增加經濟效益,忽略當地實際情況,反而造成資源浪費。這種將傳統村落文化與現代文化進行雜糅的行為,既沒有保持傳統村落文化的特性,也沒有表現出現代文化的特點,反而給傳統村落景觀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利于傳統村落景觀文化的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2.4? 地域特色淡化
傳統村落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近年來,交通方式的日益改善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打破了各個傳統村落原有的封閉性,但也帶來了大量的外界干擾。一些傳統村落在拆除重建時,故意模仿熱門景點景觀,盲目納入一些大眾接受度高的民俗文化,如剪紙、陶瓷等產品,許多類似的體驗項目在各個景區隨處可見;有些地域特色文化開發不深,其呈現形式缺乏個性,同質化程度較高。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景區千篇一律,游客體驗感單一,損害了民族傳統村落的地域性特點和價值。
3? 民族傳統村落景觀價值的實現路徑
3.1? 創新更新利用,拓展傳統建筑功能
發揮傳統建筑獨特的優勢,提升其自身的價值。在傳統村落中,傳統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村民居住,如苗族的吊腳樓,其本質是為了應對潮濕的氣候對村民生活的不利影響,但卻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建筑風格,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參觀。傳統村落建筑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深入挖掘其潛在價值,從基礎的居住性功能轉變為旅游體驗式入住功能,讓游客在參觀民族傳統村落的同時,感受到傳統村落建筑的魅力;或者是為科研人員提供傳統村落建筑樣本,促進其科研價值的實現,從而達到多角度、多層次開發利用。同時,當地應著重培養一批傳統建筑修繕技術的傳承人,以便于傳統村落景觀建筑的日常維護。
3.2? 加強科學規劃,打造獨特聚落景觀
傳統村落景觀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極易產生同質化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利用傳統村落景觀的價值,政府應發揮主體引導作用,深入調查研究當地傳統村落景觀的差異性和同一性,對同質的傳統村落景觀進行整合規劃。在整合過程中,當地應遵循相對一致性的原則,在多數聚落中尋找共同擁有的特性,在不破壞其傳統村落景觀文化的前提下,實現傳統村落景觀的聚集,形成集群效應,增強其影響力和競爭力,便于后續的開發利用。
3.3? 抓住景觀優勢,開發特色文創產品
挖掘傳統村落景觀的文化內涵,開發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產品。1)充分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引進市場投資,打造完整的生產鏈,積極挖掘開發傳統村落文化并形成特色產品。2)在加強傳統村落景觀意識宣傳的基礎上,通過物質載體的方式,輸出當地的傳統村落景觀文化,既可以促進傳統村落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播,有利于傳統村落景觀文化實現其經濟價值。
民族傳統村落景觀特有的民族性對游客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擁有較大的旅游產品市場競爭力。因此,政府必須利用其獨特的景觀資源優勢,進行全方位的周邊產品開發。傳統村落景觀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開發旅游項目時也要注重這一理念,同時引導游客親身體驗傳統村落的獨特項目,讓游客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傳統村落的魅力。在傳統村落的開發利用中,既要充分利用傳統村落景觀文化,又要平衡傳統村落環境的承載力,適量而止,從而達到傳統村落景觀良性發展的目的。
3.4? 加強宣傳教育,激發全民共同參與
傳統村落景觀的發展起步較晚,宣傳的力度不大,民眾對傳統村落景觀的認識不夠,導致大量的傳統村落景觀遭到破壞,無法得到合理利用。在對傳統村落景觀進行開發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均應加強關注,使全民都參與到保護利用傳統村落景觀的行動中。當地政府應深入基層,開展傳統村落景觀文化保護的宣傳教育,利用講座、廣播、互聯網等渠道進行地域文化歷史教育和科學保護景觀的培訓。通過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村民素質,鼓勵村民參與保護,科學合理地開發傳統村落景觀。村干部應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加強對村民的引導,嚴格控制在傳統村落景觀基地上取土、挖掘等行為,從而減少當地傳統村落景觀開發利用亂象。同時,通過大力宣傳引導,提高村民保護傳統村落景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開發旅游過程中,聘用村民擔當導游,加強規范化管理,使村民更加主動地參與傳統村落景觀的保護與開發,科學引導村民對傳統村落景觀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3.4.1? 利用景觀優勢與當地高校合作打造景觀研究基地
利用當地傳統村落景觀的獨特性和國家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與高校進行科研合作,共同建立傳統村落景觀研究基地,吸引大量的科研人才到當地考察研究。這樣不僅可以引進大量人才,對傳統村落景觀發展進行科學保護與規劃;也可以促進傳統村落景觀研究的深入與實踐,為今后其他傳統村落景觀的保護利用提供借鑒;還可以實現當地傳統村落景觀的多重利用價值,從而充分保護利用當地的傳統村落景觀。
3.4.2? 舉辦與傳統村落景觀規劃相關的活動賽事
讓傳統村落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僅依靠政府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民參與建設。政府要把傳統村落景觀保護及其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納入鄉村振興總體規劃中,形成健康的相互促進的發展方式。通過當地政府牽頭,聯合高校和科研單位共同舉辦傳統村落保護與景觀規劃的相關賽事和活動,不僅有利于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并持續推進高校在傳統村落景觀等方面的教育、交流和科研,也可以積極吸引相關的人才參與傳統村落景觀保護與利用工作,有利于傳統村落的發展。
4? 結語
歷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是傳統村落的本質屬性,要想發揮傳統村落的景觀價值,就必須重視對傳統村落景觀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傳統村落景觀有著重要的復合價值,是傳統村落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對其進行研究與開發,有利于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價值。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應加強問題導向,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充分發揮傳統村落景觀的優勢,多重利用傳統村落景觀;改善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現狀,促進傳統村落全面發展,加快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等的實現,從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李裕瑞,卜長利,曹智,等.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村莊分類方法與實證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20,35(2):243-256.
[2] 金其銘,董昕,張小林.鄉村地理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3] 杰克遜.發現鄉土景觀[M].俞孔堅,陳義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4] 李傳歡.傳統村落景觀價值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21.
[5] 申秀英,劉沛林,鄧運員,等.中國南方傳統聚落景觀區劃及其利用價值[J].地理研究,2006(3):485-494.
[6] 安顯樓.美麗鄉村視域下傳統村落景觀改造策略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3(5):9-17.
[7] 陳耀華,張靜茹.基于比較分析的開平碉樓基本特征與保護利用[J].生態經濟,2013(1):184-187.
收稿日期:2022-03-11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少數民族鄉賢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互動研究”(18YJA850008);武漢輕工大學大學生科研項目“鄉村振興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xsky2021148)。
作者簡介:許丹霞(2001—),女,湖北應城人,在讀本科生。
E-mail:3495015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