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娟
新風口,新賽道,新藍海。預制菜很好地契合了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發展方向,集成了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是農業產業化的升級,也是農業的深度產業化或再次產業化。這也推動各地紛紛競跑這一產業,力爭新作為。
東亞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京東亞匯智經濟咨詢中心主任、北京凱德現代農業科技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兼院長李繼凱認為,要實現預制菜產業長期、健康、持續發展,要防止進入遍地開花惡性競爭、重產業規模輕產品品質、重生產加工輕技術研發、產業價值分配失衡、短期繁榮成“短命產業”等發展誤區。
幾年來,經過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實踐探索,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平臺蓬勃發展,設施蔬菜、生姜、西甜瓜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現代農業提質增效,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濰坊的平臺意識和市場意識也顯著增強。
以《三年行動計劃》涵蓋延展完善預制菜產業鏈條,提升預制菜產業支撐能力,多維度拓展消費市場等等諸多方面,標志著濰坊在預制菜賽道邁出戰略性步伐。

為了避免重復建設、同質競爭,濰坊市將全力打造特色化專業化承載園區。農綜區核心區高標準建設全市預制菜核心產業園區;壽光、諸城、峽山等地高標準規劃建設特色鮮明的預制菜專業園區。把發展預制菜產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點、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支撐點、融入雙循環格局的突破點,打響預制菜品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圍繞預制菜,濰坊的各縣市區都積極行動起來,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布局謀劃,根據地域特色、資源稟賦、產業現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紛紛對外傳遞出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的雄心,一個濰坊預制菜“軍團”矩陣向市場精彩亮相,可謂各美其美。
安丘市擁有“中國蔬菜出口第一縣”“世界菜籃子”之美譽;“安丘模式”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金招牌”,在發展預制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2021年5月16日,中國農創港跨境電商產業園平臺成功走通跨境電商第一單,安丘預制菜產品搭上跨境電商快捷通道,為一大批預制菜生產企業帶來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能。
臨海的濰坊昌邑市編制了預制菜產業“七張清單”和《三年行動計劃》,擬打造300億級預制菜產業新集群,突出打造海洋漁業綠色養殖基地等6大預制菜生產基地,“叫響預制菜昌邑品牌”。
有著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多個名號的峽山區,政企也在聯合打造從研發到銷售、三產融合的全產業生態。包括“一園區、一小鎮、一大賽、一論壇、一基金、一研究院、N基地”,即生產加工園區、新魯菜體驗式小鎮、“新時代 新魯菜”魯菜創新大賽、全國預制菜產業高峰論壇、預制菜產業基金、產業技術研究院,“N基地”是在全國篩選最好的食材建立基地,確保全程可追溯、高品質。
壽光則計劃突出三大產業鏈條,打造蔬菜預制菜、肉類預制菜、水產預制菜300億級的產業集群;圍繞三大產業鏈條,謀劃建設三個預制菜產業園,全面配套物流、倉儲、包裝、電商、金融等服務功能,輻射帶動區域內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打造全域預制菜。

“三年過千億、全國第一城”,正豪情滿滿向萬億級城市邁進的濰坊,在全市上下凝聚起了發展預制菜產業的強大合力,用“實干”拓展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空間。在高質量高速度發展賽道上發力的濰坊,一定能變得更強更壯,讓根深葉茂的濰坊農業產業化大樹就著預制菜快速發展的風口結出累累碩果,再造一個新產業。
Prepared dishes, as a new op- portunity, development, and trend, are well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eep proces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their added value. By integrating new technologies, new models, and new forms, the ready-to-eat food industry serves not only as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but also as the in-depth industrialization or re-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is trend also promotes a nationwide competition for making new achievements in this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