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4月1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二次審議稿中增加了預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視、肥胖等不良健康狀況的規定。
最近,教育部印發了《2022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旨在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部門職責,系統謀劃和扎實推進新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總體發生率為53.6%,近視率逐年增高,近視幾乎成為青少年成長發育的首要問題。而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學生的近視率為25%,德國學生的近視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
在第三屆國民視覺健康高峰論壇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環境健康處主任宋士勛指出,2020年各地6歲兒童近視率均超過9%,最高可達19.1%;小學階段近視率攀升速度較快,從小學一年級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級的59.6%。
同時,受疫情期間影響,長期上網課及使用電子產品,也加劇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與網友交流時表示,近視有兩種,一種是用眼過度造成的屈光近視,另一種是因為戶外活動過少導致眼軸增長產生的軸性近視。視力退化與學生課業負擔、用眼習慣、燈光照明、戶外活動、電子產品使用等多因素有關。“從我們多年的研究跟蹤發現,過多使用電子產品確實是近視的一個誘因,但并非高相關。最相關的其實是戶外活動時間,自然光照會減緩青少年眼軸的過快生長。”
較早的一項國外研究對514名視力正常的兒童從小學三年級跟蹤調查到八年級,發現在八年級111名兒童近視(近視率為21.6%),近視兒童每周參加戶外活動時間7.98小時左右,顯著低于視力正常兒童11.76小時。由此得出結論,較少的戶外活動時間會增加青少年患近視的概率。
每天要在戶外多久才能有利于預防近視呢?兩個權威指南的建議是:120分鐘以上。
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
國家衛健委發布《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要求兒童青少年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已近視的每天戶外活動3小時以上。如果平時不能保證每天2小時,那就周末多點時間,每周累積14小時。
近視原因知多少
遺傳因素
近視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近視,孩子發生近視的可能性會增大。如果父母雙方都近視,遺傳給孩子近視的概率是100%;如果父親近視,母親不近視,遺傳給孩子近視的概率是46%;如果母親高度近視,父親不近視,遺傳給孩子近視的概率是54%。
用眼環境
在燈光過明或過暗的環境下用眼,觀看一些字跡不清晰的書籍等也會造成眼睛疲勞,對眼睛造成傷害。
不良的用眼習慣
長期近距離用眼、長時間用眼等不良習慣是青少年近視高發的主要原因,這些不良習慣會導致眼睛過度疲勞,對眼球造成壓迫,導致眼軸拉長變形,造成視力問題。
電子設備影響
電子設備屏幕的光源中含有大量藍光,刺激性強,會對眼睛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玩手機游戲、看電視、上網課等,使眼睛觀看屏幕的時間變長,對眼睛傷害大。

護眼小妙招
控制用眼距離,閱讀時保持良好坐姿,堅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護眼原則,即讀寫距離要一尺、身體距桌要一拳、手距筆尖要一寸。
避免近距離用眼時間超過45分鐘,長時間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遠方,休息下眼睛。
增加戶外活動,每天必須有2小時以上,或每周10小時以上戶外活動時間。
培養正確做眼保健操的習慣。
改善照明環境,避免在較暗或過亮的光線下閱讀和學習。
保障充足睡眠時間,讓眼睛得以充分休息。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時、高中階段學生每天睡眠8小時。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躺著看書、玩手機,避免在移動車廂內閱讀。
控制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使用,單次玩手機、電腦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后,應休息遠眺放松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定期進行視力監測,預防近視。
如果已經近視,佩戴合適眼鏡、做視力矯正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