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川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大山的女兒》中,演員楊蓉飾演黃文秀(右圖),她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整個拍攝過程更像是一次學習,讓我從心靈到創作都得到升華和進步”。
環球時報:參演《大山的女兒》前,你是否了解過黃文秀這個人物?
楊蓉:之前有通過新聞了解,最早看到黃文秀事跡的時候我很受觸動,因為我是云南人,是從西南小城市里走出來的,也算是走出大山。從最初學表演到大學畢業,我想過未來會不會進入話劇團,或者去更大的舞臺發展,但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要回到家鄉,所以文秀的事跡讓我感到震撼,她是個非常勇敢的女孩子,'沒有想過自己能夠飾演她。
環球時報:如何讓黃文秀這個角色立得住?
楊蓉:《大山的女兒》的劇本創作十分扎實,把文秀的事跡娓娓道來。.看完劇本我也跟導演深入談話,從作品風.格到表演方法、語言創作等方面跟主創團隊達成共識。之后我帶著劇本到百堤村走了一遍文秀書記走過的路,跟她當年幫扶過的村戶、照顧過的留守老入交流,聊聊他們眼中的文秀是什么樣子。
我還請劇組同事把所有能找到的文秀書記生前視頻、音頻還有扶貧日記發給我,自己學習了一遍。在創作的3個月中,她的扶貧日記我一直放在床頭,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就能看見床頭文秀書記的照片,等晚上做完功課我也會翻幾頁扶貧日記看看。整個拍攝過程更像一次學習,讓我從心靈到創作都得到升華和進步,感覺更腳踏實地。
環球時報:你認為黃文秀這一角色如何體現時代楷模精神?
楊蓉:文秀的家里很窮,她從小感受到貧窮家庭遇到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好心人資助她完成學業,所以她很善良。當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時,她還是毅然決然地回到老家,希望能為更多家庭帶來溫暖和希望。
脫貧攻堅是場硬仗,我在表演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文秀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千千萬萬個“文秀”在為之努力。比如砂糖橘出現問題,她就去尋求盲色市委宣傳部領導的幫助,找到了農業專家。在政策幫扶下,各行各業都在為這場戰役努力。▲
環球時報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