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一、甘肅省平涼市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
近年來,甘肅省平涼市所轄7個縣(市、區)共計培育了5.34萬農村實用人才和1.87萬高素質農民。面對目前鄉村人口老齡化、農村部分空心化、農業勞動力兼業化及人口素質偏低、農民增收難度大等問題,平涼市農廣校研究總結出了以學員為中心的“1+N”四種有效培育模式。
(一)角色切換式。就是在全程培育與跟蹤服務過程中,實現教師、學員、基地之間的角色切換,達到互通互補、理解要點、開闊眼界、掌握技能、增加動力的目的。
(二)分類提升式。培育按照種植、養殖、營銷、服務等類型就近組班,但在同一個班級中,學員的產業基礎、文化學歷、理解能力有差別,要充分征求參訓學員的意見建議,針對個體的不同,增加或減少某一課程甚至某個環節的授課量,但必須側重于某一個方面的綜合素養和技能的提升。
(三)利益聯動式。培育不是單方面的事,需要政府部門、培訓機構、金融保險、新型主體等行業的聯動,一方面多部門聯動共同培育了一大批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通過學員生產銷售農產品和提供社會化服務,對政府部門的賦能、社會經濟的增長、農業企業的發展壯大有著重要意義。
(四)多方聚焦式。在培育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和培訓機構除了承擔起不少于一個生產周期的培育重任,還要通過跟蹤回訪、政策扶持、后續服務等,特別是在與基層黨組織的引領、產業園區的吸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上要做到無縫對接。
二、培育高素質農民對策
鄉村振興主要依靠農民群體來完成,而高素質農民則是鄉村振興的領頭雁、排頭兵、助推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因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培育工作。
(一)從政策、領導、管理層面優化培育空間。
從政策層面、管理層面、培育層面和社會層面保持培育工作的連續性、創新性、執行力、保障力。一是建立起職責明確、分級負責、確保實效的培育工作機制。縣級農業農村局作為項目實施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貫徹落實培育政策,在確定培育機構、分解培育任務、遴選培育對象、審定培育計劃等方面做好統籌指導和協調落實,監督培育資金全過程的使用,落實好培育第一課,定期督導培訓進度,隨機抽查培訓執行情況,對不符合要求、質量把控不嚴的問題及時提出調整意見,必要時要求停班整改。二是建立健全高素質農民培育、管理、使用體系。縣級層面要充分發揮農廣校辦學優勢,下沉培育重心;鼓勵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基層農技人員發揮技術服務優勢,開展技術培訓與跟蹤服務;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接培育實習實訓任務,著力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縱向監管、橫向聯合、互補互促的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三要結合項目實施創新管理培訓模式。培訓機構要在做細做實各環節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優化組合集中學習、實習實訓、線上學習、觀摩交流等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率;要探索以學員為主的“學員+課堂+網絡+基地”“學員+合作社+家庭農場+支部+實踐”“學員+產業鏈+電商+基地”等培育模式;要扎實深入推進分層分類分模塊按周期培養,不斷強化實習實訓的操作性、培訓內容的針對性、過程管理的規范性和培育結果的有效性。
(二)以各方面人才為支撐,培育各類別的高素質農民。
培育“四支輔助性高素質農民隊伍”是高素質農民隊伍的有效補充。
一是鄉村能工巧匠。組織從事鄉村振興研究、品牌研究的本土專家下沉基層,開設傳統技藝傳承培訓班,招收鄉村青年學習民間文化和傳統技藝,培養鄉村能工巧匠,同時加大農村文化藝術方面的高素質農民的評定力度,推進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
二是鄉村文旅。采取柔性引進、校企聯訓、定向培養、工作室培育、人才項目開發等方式,培育鄉村文化旅游類高素質農民,建立鄉村導游(講解員)高素質農民隊伍規范化管理使用等制度。
三是鄉村規劃。實施鄉村本土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培養修路工、水利員、改廁專家、農村住房建設輔導員等各類高素質農民,與人社部門聯合,加大建筑類工種技能培訓力度,提升農村住房建設管護水平。
四是農村社會工作者。組織農民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試和繼續教育,培養一批農業經理人、土地托管、老幼陪護、農村法律服務等社會工作類的高素質農民。
(三)政策加持,扶持兜底,培植高素質農民發展沃土。
高素質農民作為鄉村振興和社會建設的重要群體,離不開國家、政策、社會的支持和關愛。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市、縣級有關部門應成立工作專班,明確任務,靠實責任,制定高素質農民培育規劃,探索建立高素質農民信息庫和需求目錄,推動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二要強化政策保障。地方農廣校要積極探索建立“金融支持、企業帶動、農戶收益”的高素質農民帶動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輻射農戶以雇傭勞動、訂單交易等形式增加收入。
三要積極搭建平臺。鼓勵、支持高素質農民創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村創業創新園、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落實高素質農民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獎補等政策。建設高素質農民群體服務平臺,為高素質農民提供政策咨詢、職稱評審、項目申報、技術指導、融資對接等服務。
四要嚴格督查考核。地方農廣校要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健全督導落實機制,將高素質農民培育納入人才振興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采取專題研究、定期調度、督查通報、掛牌督辦等多種方式,對高素質農民項目實施、隊伍建設、機制創新、政策落實、平臺搭建等方面工作開展督導檢查。
五要營造發展氛圍。地方農廣校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引導高素質農民增強力爭上游、務農光榮的思想觀念,通過優秀人才評選、多種比賽活動等途徑,加大宣傳力度,講好高素質農民故事,營造全社會支持和關心高素質農民發展的濃厚氛圍。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