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象們在珠峰地區設立了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從而開展對于該地區大氣、水文、生態與環境的連續定位觀測。我們在家里也能夠通過簡易的設備測定城市內的各種氣象條件??靵砗臀覀円黄穑瑒邮种谱餍⌒〖彝庀笳景?!
玻璃瓶,溫度計、雨量計、風速計和風向標等相關配件,螺絲釘。
將兩片弧形的零件組合成中空的圓柱體,旋擰在瓶口上,并用螺絲釘固定,如圖所示。
在支柱上插入雨量計的支架,固定好小量筒,同時安裝好量筒頂端的漏斗形雨滴收集裝置。
安裝第二個支架,并將溫度計固定在上面。
取來風向標,將箭頭固定在第三個支架末端,再把指南針嵌套入圓形小孔內。
在最上端的支架臂上固定風速計,撥動半球形的風杯,它們應當能夠自由地轉動。
蓋好最上端的頂蓋,調節四個支架之間的相對位置,保證其互不干擾。一個簡單的家庭氣象站就完工啦!
你可以制作一份詳細的氣象記錄表格,每天選擇固定的時間進行觀測和記錄。請將你的實驗數據與當地氣象站發布的數據作對比,它們是否一致?如果不同,請和小伙伴們討論一下出現偏差的原因。
你知道嗎?
溫度計、雨量計、風速計和風向標是氣象站中常見的儀器,它們主要測定濕度、降水量、風速、風向等基本氣象要素。
迄今距離地球最遙遠的巨脈澤被發現
近日,一個國際天文研究團隊發現,南非射電望遠鏡捕捉到宇宙深空一道強烈的微波,距離地球50億光年。天文學稱其為巨脈澤。據悉,這是迄今發現的距離地球最遙遠的巨脈澤。它是兩個星系碰撞時產生,發出的微波要在太空穿越50億光年才能抵達地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科學家提出一種全新的能量利用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學院裴剛教授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能量利用方法。該方法分別以太陽和太空為熱源和冷源,巧妙利用光譜自適應智能涂層來解決光熱轉換過程和輻射制冷過程的光譜沖突,實現24小時全天候的冷熱能量捕獲和利用。 (來源:科技日報)
數字說
1.44億
在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的過程中,科研人員們收集了珠峰及鄰近地區100多萬平方千米的最新地形數據,總量達1.44億條。
3000米~4000米
在高原隆起形成世界屋脊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快速隆起,在短短的幾百萬年間隆升了3000米~4000米。
6~100℃
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10℃。0.32℃
近60年,珠峰地區的氣溫每10年上升0.32℃,冬季升溫更為顯著,達到了每10年上升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