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自古就有‘家國天下’的優良思想傳統,充分說明了家與國的辯證統一關系:家是構成國的基本因子,國是維護家的可靠屏障;國家富強,最終體現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建設好每一個家庭,就是為建設強大的國家貢獻力量。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由此可見,家庭教育跟其他教育一樣,首先要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因此,家庭教育要突出‘以德為先’的鮮明特色,理直氣壯、春風化雨地進行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的全過程各方面。”
— —今年1 月1 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每年5月15 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這是我國首次對家庭教育專門立法,其目的正是通過法治帶動,讓大家意識到家庭教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必須“依法帶娃”。《南方日報》登載評論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系家庭幸福和睦,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只有讓廣大老年人在會用網絡的基礎上,‘用得好’網絡,才能讓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數字社會,安心共享信息化成果。這也是為我們每個人創造更加平安美好的未來。”
——近兩年來,在一系列“適老化”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在老年人群體中得到廣泛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觸網”。不過,一些老年人從“不會”“不用”網絡到“沉迷”網絡卻并非好現象。《法治日報》登載評論說。
“數字時代,老年人不該成為‘局外人’。疫情按下了數字生活‘快進鍵’,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不掉隊、不落伍,需要大家一起攜手,讓數字技術紅利不斷造福老年人。”
——今年5·17 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的主題是“面向老年人和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數字技術”。國際電聯呼吁,利用ICT,制定數字政策和戰略,利用數字技術使老年人健康地步入老年。新華網評。
“合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需要通過專項行動提升全社會的尊老護老意識,形成對養老詐騙違法犯罪的有力震懾,也需要通過宣傳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強老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識騙防騙能力,更需要以此為契機不斷健全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守住老年人的‘錢袋子’,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近日,公安部部署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要求強化線索摸排,深入開展破案攻堅,全力快破現案、攻堅積案,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法治日報》登載評論說。
“正確認識過期藥品的危害、正確處置過期藥品,離不開全民的重視和積極參與。每個人對此重視,從我做起,不隨意處置過期藥品,既是對自身健康的負責,也是對執法部門打擊此類犯罪的最大支持和對環境的有力保護。”
——過期藥品都去哪兒了?《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顯示,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家庭小藥箱,卻有80% 以上的家庭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全國一年因此產生的過期藥品約1.5 萬噸。如何能安全妥善處置好家庭過期藥品,值得我們重視。人民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