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陽
中國百年電影史的見證者和耕耘者、“人民藝術家”秦怡,于5 月9 日在上海病逝,享年100 歲。
秦怡1922 年出生于上海。抗戰爆發后,16 歲的她為奔赴抗戰前線輾轉來到重慶,進入中國電影制片廠成為實習演員,從此,演話劇、拍電影、唱革命歌曲成為她參與革命的形式。抗戰時期,秦怡是重慶的話劇四大名旦之一,用文藝作品宣傳抗日;抗戰勝利后,她通過大銀幕里一個個鮮活的角色,繼續為觀眾帶來精神鼓舞。
秦怡在自傳散文集《跑龍套》中寫道:從開始從藝一直到今天,始終不論什么角色都演。即使只有一句臺詞,或是一兩個鏡頭,也會情緒飽滿、一絲不茍地把角色塑造得真實感人。
她曾說:“干文藝不是‘為謀生’,是‘為理想’,這種理想需要內在強大的精神力量,而力量之源就在人民。”
她先后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個角色:《兩家春》里勇敢的北方農村的童養媳墜兒;《鐵道游擊隊》中的芳林嫂;《馬蘭花開》里性格堅毅的鏟運機工人馬蘭;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彩色故事片《女籃五號》的林潔……她的美麗堅強,她的敢愛敢恨長久留在了新中國的銀幕上。
2014 年,93 歲的秦怡自籌資金,出品、編劇、主演了電影《青海湖畔》。為了籌錢,甚至差點把住房賣了。

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
她堅持和劇組成員登上海拔3000 多米的青藏高原,進行三個月的實景拍攝。有一場從山坡上滾下來的戲,秦怡甚至拒絕使用替身,堅持親自拍攝。劇組人員勸她,她就說:“我可以拍下來的,站得動的。要是站都站不動,我就不來參加這個工作了。”
她關心慈善事業,慷慨解囊,無私奉獻:汶川大地震后,先后捐出21 萬元;剛做完腰椎手術就前往都江堰參加上海援建小學的開學典禮;青海玉樹地震后,她再次捐款3 萬元。她說:“從大愛著想,就可以克服小愛的困難,讓自己有更開闊的胸懷。”
2019 年,97 歲的秦怡作為電影界的唯一代表獲得了“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和 “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