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強,陳秀春,郭旭輝,李利飛
(1.新密市中醫院普外二科,河南 新密 452370;2.河南省腫瘤醫院乳腺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超過100萬,作為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在女性各種惡性腫瘤死亡病例中約占14%,且發病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和生存質量[1]。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2],但因乳房為女性重要的生理特征,多數患者對乳腺切除具有抵抗情緒,因此,積極探討保乳術具有重要意義。弧形切口、放射切口均為臨床保乳術常用切口,臨床選擇不同,對患者乳房美容效果、預后具有不同影響。基于此,本研究將探討弧形切口保乳術治療的效果。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新密市中醫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患者,依照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年齡28~64歲,平均(46.3±6.5)歲;腫瘤直徑1~3 cm,平均(2.3±0.4)cm;臨床分期:25例I期、11例Ⅱ期、5例有Ⅲ期;病變部位:23例左側、18例右側;病理類型:25例導管癌、10例導管內癌、6例小葉癌。觀察組42例,年齡28~64歲,平均(47.1±6.0)歲;腫瘤直徑1~3 cm,平均(2.3±0.3)cm;臨床分期:27例I期、10例Ⅱ期、5例Ⅲ期;病變部位:20例左側、22例右側;病理類型:21例導管癌、14例導管內癌、7例小葉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新密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經術前穿刺病理活檢確診;無遠處轉移;腫瘤最大徑≤3 cm;擬行手術治療并符合手術指征;術前捫診無淋巴結腫大、術中切緣墨染檢查呈陰性;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乳房皮膚異常;血液系統疾病;放化療治療史;溝通交流、認知功能異常;保乳術禁忌證;內分泌系統疾病;心、腦、肝、腎功能障礙;不能配合研究。
對照組接受放射切口保乳術治療。局部麻醉,將乳頭作為中心,做放射狀切口,分離皮膚及皮下組織,促使腫瘤暴露,于腫瘤包膜外處,使用組織剪游離腫瘤并切除,止血,縫合,術畢加壓包扎。
觀察組接受弧形切口保乳術治療。局部麻醉,將乳頭作為圓心,作弧形表皮切口,根據腫瘤大小、位置確定切口,切口約18~50 mm,最適宜位置一般為距離乳暈或多個腫瘤最近處。沿乳腺導管方向分離,至皮下筋膜,探查腫瘤組織,切除,若腫瘤組織較小(或集中),可進行楔形切除,術后縫合,之后將紗布置入皮下殘腔,最后使用繃帶包扎切口。
(1)手術情況。切口長度、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2)美容情況。①優:乳房皮膚正常,乳房外觀正常,無瘢痕、乳腺上提和變形;雙側乳房對稱、手感無差別,與對側對比,術后乳房外形無明顯差異;乳頭水平距離差距≤2 cm。②良:乳房外觀基本正常,雙側基本對稱,乳房皮膚顏色變淺或發亮,但無瘢痕、乳腺上提和變形;與對側對比,術后乳房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乳頭水平距離差距2~3 cm。③差:雙側乳房不對稱,外觀變形、手感差,皮膚變厚、粗糙;術后乳房明顯縮小,乳頭水平距離差距>3 cm[3]。(3)安全性。記錄并統計兩組切口感染、瘀斑、血腫等發生情況。(4)復發、轉移情況。統計兩組術后1年復發、轉移情況。轉移包括對側乳腺癌、遠處轉移,復發包括局部復發、區域復發。(5)生存質量。于術后6個月、1年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量表(functions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erast,FACT-B)評估,總分14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質量越好[4]。
兩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失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美容優良率92.9%高于對照組7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41,P<0.05),見表2。

表2 兩組美容情況比較(n,%)
兩組切口感染、瘀斑、血腫發生率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安全性比較(n,%)
兩組術后1年乳腺癌轉移率、復發率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復發、轉移情況比較(n,%)
兩組生存質量在不同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1.305,P<0.05);兩組生存質量不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9.877,P<0.05);兩組生存質量不同交互作用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0.346,P<0.05)。且術后6個月、1年,觀察組FACT-B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分)
乳腺為女性重要的生理特征,臨床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術治療的目的在于通過保乳術、放療來達到與根治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以減少復發,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相關研究指出,保乳治療能取得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令人滿意的美容效果[5]。雖然保乳術治療效果確切,但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乳腺表面形態,術后切口瘢痕還會降低患者形體美觀程度,且不利于身心健康[6-7]。為保證乳腺腫瘤完整切除且保留乳房外形,臨床在選擇保乳術時須慎重。放射切口保乳術為臨床有效術式,是基于乳腺生理特征設計的以乳頭為中心向周圍作放射狀切口保乳術,放射切口與乳腺導管方向相同,能盡量減少手術損傷導管系統[8-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觀察組術中失血量較對照組少,且觀察組美容優良率較對照組高,提示弧形切口保乳術治療乳腺癌,美容效果較好,并能有效減少術中失血量。兩種切口的保乳術難易程度相當,但因弧形切口保乳術術中暴露效果較好,有利于術者操作,故而能減少術中失血量;同時,弧形切口瘢痕較為隱蔽,相較于放射狀切口的美觀度更高,因此術后美容效果較好[11-14]。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切口感染、瘀斑、血腫發生率、術后1年轉移率、復發率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表明弧形切口保乳術治療乳腺癌安全性較高。
本研究還發現,術后6個月、1年,兩組生存質量均得到提升,且觀察組FACT-B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說明弧形切口保乳術治療乳腺癌,還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注意的是,保乳術具有嚴格的手術適應證,臨床應嚴格把握,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此外,行保乳術治療還需要考慮以下幾點:①需方便術者進行解剖觀察,腋窩淋巴結清掃;②需考慮不同患者乳腺腫瘤所處位置、大小;③需考慮乳房不同外形,以保證保留乳房的形態正常。
綜上所述,弧形切口保乳術治療乳腺癌,美容效果較好,并能減少術中失血量,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且不會增加并發癥、復發、轉移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