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紅偉,王 璐
(陜西水環境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18)
淡水資源是地球萬物的生命之源,是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極為重要而活躍的因素,是維系地球生態系統和支撐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資源[1-3]。水資源不僅受自然因素的影響,人為開發利用因素的影響程度越來越大,由于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使得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等問題愈發嚴重[2-4]。因此,進行區域現有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能夠為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促進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保護提供理論依據,更是對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5]。
鳳縣地處秦嶺南麓,嘉陵江源頭,位于陜西省寶雞市西南端。東與太白縣相連,南與寶雞市勉縣、留壩縣相接,西與甘肅省天水市、兩當縣相鄰,北與寶雞市渭濱區、陳倉區相交,地理位置險要,素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6-7]。全縣南北長80.5 km,東西寬70.9 km,總面積3148.69 km2。鳳縣下轄9 個鄉鎮街道、66 個行政村,縣區內有三個4 A級景區、三個3 A 級景區,是全省七個旅游示范縣之一,2020 年鳳縣總人口7.9 萬人。
2.1.1地表水水源工程
截至目前, 鳳縣建設有V 等小(2)型水庫1 座, 為洞溝水庫,水庫是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具有緩洪、消峰和旱時蓄水抗旱引灌能力。原設計總庫容為68 萬m3,2014 年除險加固后總庫容為98.58 萬m3,2020 年洞溝水庫除險加固后復核總庫容為56.83 萬m3。最大壩高20.75 m,正常蓄水位1295.10 m,設計灌溉面積3200 畝,有效灌溉面積3200 畝,主要保護范圍為河口鎮0.3 萬人及0.32 萬畝耕地。
2.1.2地下水水源工程
鳳縣的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2019 年全縣淺層地下水機電井共884 眼,其中規模以上機電井62 眼,規模以下機電井822 眼,灌溉面積為2.36 萬畝。
2.1.3污水處理工程
鳳縣現有污水處理廠1 座,日平均處理污水量為0.96 萬m3,污水處理設備運轉良好,經處理后的污水水質排放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B 標準,極大改善了城市水環境,對治理污染、保護鳳縣水質和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2008 年~2020 年《鳳縣供用水統計報表》及《寶雞市水資源公報》等資料統計分析,供水量按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進行調查統計,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鳳縣2008 年~2020 年供水量統計表 單位:萬m3

續表1
鳳縣2008 年~2020 年歷年供水量在933 萬m3~2039 萬m3之間,多年平均供水量為1608.92 萬m3,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供水量為724.23 萬m3,地下水多年平均供水量為870.62 萬m3,其他水源(污水回用、雨水利用等)多年平均供水量為14.08 萬m3, 分別占多年平均供水量的45.01%、54.11%、0.88%。
鳳縣用水量包括農田灌溉用水、林牧漁畜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城鎮生活用水、城鎮公共用水、鄉村生活用水以及生態環境用水等。其中,農田灌溉用水包括耕地灌溉、林地灌溉;林牧漁畜用水包括魚塘補水以及畜禽用水;工業生產用水為非火(核)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鎮和鄉村居民生活用水、第三產業用水以及建筑業用水;生態環境用水包括河湖補水以及城鎮環境用水。
根據2008 年~2020 年《鳳縣供用水統計報表》及《寶雞市水資源公報》等資料統計分析見表2。

表2 鳳縣2008 年~2020 年用水量統計表 單位:萬m3
鳳縣2008 年~2020 年多年用水量在912 萬m3~2039 萬m3,多年平均用水量為1608.77 萬m3,其中農田灌溉多年平均用水量為400.15 萬m3,占多年平均用水量的24.87%;林牧漁畜多年平均用水量為282.15 萬m3,占多年平均用水量的17.54%;城鎮公共多年平均用水量為18.34 萬m3,占多年平均用水量的1.15%;工業多年平均用水量為514.00 萬m3,占多年平均用水量的31.95%;居民生活多年平均用水量為319.54 萬m3,占多年平均用水量的19.86%;生態環境多年平均用水量為74.38 萬m3,占多年平均用水量的4.62%。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標包括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用水效率控制指標以及地表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控制指標等。2014 年鳳縣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鳳縣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鳳縣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工作目標。
2.4.1用水總量指標
《關于鳳縣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15 年,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2150 萬m3。2015 年鳳縣實際用水量為1823 萬m3,因此,鳳縣2015 年各類用水量均沒超過相應用水指標限制。
2.4.2用水效率指標
根據2015 年《寶雞市水資源公報》及2015 年鳳縣供用水情況報表,鳳縣城鎮人均生活用水量為150 L,高于《陜西省行業用水定額》規定的人均110 L/(人·d)的標準;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為53.32 L,低于《陜西省行業用水定額》規定的人均80 L/(人·d)的標準;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75,高于2015 年《關于鳳縣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的0.569 控制指標;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為11.62 m3, 低于2015 年《關于鳳縣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的25 m3控制指標。
2.4.3地表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控制指標
根據鳳縣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寶污許可第201909 號)規定,鳳縣限制納污控制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年許可排放量為54 t,氨氮年許可排放量為5.4 t,根據鳳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監測數據,排放的污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 標準,化學需氧量≤50 mg/L,氨氮≤8 mg/L,排放污水均達標,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均未超過鳳縣限制納污控制指標。

表3 鳳縣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指標
鳳縣水資源較為豐富,基本上可以滿足社會發展各部分的用水需求,但由于水資源年際間的分布不均,部分時段和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資源短缺現象,主要表現為農作物在3 月~5 月的作物需水關鍵期,降雨量較少,導致作物缺水現象嚴重,在7 月~9 月之間,降雨量較多,容易造成澇災甚至漬災,導致農作物根系缺氧,作物減產,嚴重時甚至造成絕產。雖農業灌溉用水量占全部用水量的66%,但由于鳳縣區域缺乏骨干水利工程及設施,導致地勢較高地區的農田抗旱能力較低,其他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導致水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
由于鳳縣經濟發展緩慢,中心城區段部分供水管網更換周期長、老化滲漏問題嚴重,城區供水管網漏損率為9.7%,與陜西省水利廳、省發改委聯合印發的《陜西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及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2022 年工作方案》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上限持平,導致鳳縣城區供水保證率不足。鳳縣城區段公共場所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98%,但早期當地農村生活用水主要靠當地的河水、井水,由于傳統生活用水習慣和極低的用水成本,導致當地居民的節水意識淡薄,使得農村生活用水浪費現象嚴重,農村環境整治任務依然艱巨。
鳳縣是傳統農業縣,大面積種植鳳椒、蘋果、黨參等經濟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大,均臨河種植,一般而言,農藥只有10%~20%可附著于農作物表面用于防治病蟲害,化肥也只有30%~50%可被作物吸收利用轉化,大量的農藥和殘余化肥導致農田土壤污染,并通過農田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進入周邊河流,導致河流富營養化,嚴重污染河流水體。
通過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科學管理,可以促進鳳縣高質量發展,滿足鳳縣用水保障和解決供需矛盾。
為增強鳳縣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能力,需在對現狀水源供水能力挖掘基礎上,加快重大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的建設進程,比如:新建水庫水源工程、自來水廠改擴建等,提高全縣供水保證率。
通過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降低管網漏、跑、冒、滴等損失,進一步降低管網漏損率;通過采取工程節水措施與非工程節水措施相結合,做好水資源保護工作,比如:進行洞溝水庫除險加固、建設土壤墑情測報站等;通過媒體、報紙、廣告等多種方式宣傳節水知識,提高公眾的節水意識。
智慧水網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可促進水利規劃、工程建設、運行管理和社會服務的智慧化、智能化,建立鳳縣水務信息化中心,進一步加強對鳳縣區域水情監控和高效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災害的防御能力,保障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對鳳縣供用水結構分析,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存在亟需解決的矛盾。雖鳳縣水資源量較為充沛,但由于存在不科學的利用,導致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已經成為制約鳳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本區域的用水結構來看,農業灌溉用水量占比最大,占比高達66%,可通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來減少灌溉用水量。針對存在問題,通過制定適宜鳳縣當地發展的政策,強化監督管理、增強居民節水意識、合理優化配置水資源、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積極引導全社會參與到節水用水隊伍中來,保障鳳縣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