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鳴,李賀林,王富強
(1.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2.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北京 100120)
水力發電工程退役可根據任務的變化和調整分為全部退役和部分退役兩種方式[1]。全部退役為水力發電功能和其他功能全部終止;部分退役為水力發電功能終止,其他功能全部或部分保留,也可增加其他任務功能。工程全部退役時需拆除工程及其附屬建筑物,包括對相關影響區的恢復或復原。部分退役主要涉及以下2種情況:①僅對現有的水力發電設施退役,大壩及其他結構保留,該情況下可能會出于安全或維修需要對大壩結構進行一定的維修加固;②部分工程設施退役,包含水力發電設施控制運行、降低壩高或拆除大壩,該情況要求降低壩高或拆除大壩,而保留其他一些附屬設施。
水工建筑物拆除是按要求對工程建筑物結構、設備全部或部分拆卸、轉移、處理等的過程。水電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全部拆除一般是指為滿足河流過流、排沙、土地安全使用及環境要求必須拆除的部分,有些地下建筑物結構可不進行拆除,例如:對于河床高程以下的壩體和防滲結構可不拆除;對于地下洞室建筑物的襯砌、支護設施應不拆除。
水電工程退役而不拆除的水工建筑物應滿足后續任務使用功能、安全運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應根據相關國家、行業現行技術標準要求進行設計[2-3]。水電工程退役后若仍保留其他任務功能或改建為新的工程項目,其工程規模、等別、建筑物級別和安全標準應根據其實際任務功能,按相應現行國家、行業技術規范確定。
根據了解到的水庫退役或報廢工程情況[4-5],即使水電工程全部退役也可能存在部分拆除攔河壩的情況,故仍需要確定后續工程的工程等別、建筑物級別、安全標準,故部分拆除大壩、仍保留一定庫容的退役水電工程,其工程等別、水工建筑物級別及防洪設計標準應按國家現行標準DL 5180—2003《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和GB 50201—2014《防洪標準》確定。
退役工程中被拆除的水工建筑物,屬于臨時性建筑物,為保證拆除建筑物在施工期間的安全穩定及度汛安全,需確定拆除工程的建筑物級別、洪水設計標準等設計安全控制標準,以作為拆除大壩等建筑物過程及相應工程措施的設計依據。大壩拆除施工期洪水設計標準,宜根據壩型、壩前攔蓄庫容確定,如表1所示[1]。壩前攔蓄庫容超過1.0億m3時,拆除施工期洪水設計標準應結合退役工程拆除實際情況研究確定。大壩全部拆除或部分拆除,壩址處基本恢復原河道形態的退役水電工程,可按河道防洪標準進行防護設計。

表1 大壩拆除施工期洪水設計標準
工程實踐中,若大壩的規模、投資、技術難度較小,施工期較短,施工期洪水設計標準可選取下限值;或水文實測資料系列較短,或失事后果嚴重時,施工期洪水設計標準可選取上限值。拆除過程中可根據大壩攔蓄的庫容、壩型、壩高、水庫下游保護對象的重要程度情況分階段進行施工,確定不同階段的大壩拆除施工期洪水設計標準。對大中型工程的建筑物,可以在初選的洪水標準范圍內,進行施工導流、度汛風險度分析,確定合理的大壩拆除施工期洪水設計標準。對失事后果嚴重的工程,可以提出考慮遭遇超洪水標準應急措施,確保大壩拆除過程中不發生非設計、不受控的漫頂破壞。
壩體等建筑物拆除施工過程中,其整體穩定性應滿足相應建筑物級別短暫工況的安全控制標準。重力壩拆除過程中,需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對壩體結構及壩基巖體進行強度和抗滑穩定計算,計算采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原則,以分項系數設計表達式進行結構計算。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時,設計狀況按短暫狀況考慮。根據現行行業標準NB/T 35026—2014《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中表7.2.2規定,短暫狀況對應的作用組合為基本組合,主要考慮的情況是施工期設計水位情況,按確定的重力壩拆除方案或過程中穩定性不利情況,參照該工況來復核計算拆除過程中重力壩的強度和抗滑穩定計算。同理,拱壩拆除過程中壩體強度、壩肩穩定應根據現行行業標準DL/T 5346—2006《混凝土拱壩設計規范》,滿足短暫狀況基本組合的要求。
土壩及堆石壩的拆除,可視為土石壩填筑施工的逆過程,除水庫各特征水位工況的水荷載作用外,其余荷載作用邊界條件相似。壩體處于不斷拆除,降低高度的狀態,因此,進行壩坡抗滑穩定計算時,其設計條件可按土石壩填筑設計時非常運用條件I短暫狀況考慮,安全系數大小參照現行行業標準DL/T 5395—2007《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中的表10.3.12和表10.3.13取值。如采用計及條塊間作用力的簡化畢肖普法時,3級建筑物設計的壩坡抗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宜不小于1.20,4、5級建筑物設計的壩坡抗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宜不小于1.15。
退役水電工程建筑物拆除設計與新建建筑物設計有較大的不同,新建水工建筑物設計一般是建筑物最終結構體形、尺寸和材料的設計等,而退役建筑物的設計主要是對分步拆除過程的結構體形、尺寸和材料利用的設計。水電工程退役建筑物拆除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①建筑物拆除方案及相關圖紙;②建筑物拆除設計技術要求;③建筑物拆除關鍵控制條件、穩定性分析;④建筑物拆除工程安全措施;⑤拆除料再利用或廢棄處置設計。
水工建筑物體形拆除設計時需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拆除施工要求和計劃,區分主體與附屬、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岸坡部分和河床部分等。
對現有水工建筑物結構的情況的認識理解對拆除設計至關重要。所有與擬退役工程項目有關的資料需在退役設計之前進行收集。建筑物拆除設計應收集設計、施工、改造、加固、安全監測、運行管理、安全評價及鑒定等有關資料,包括所有的施工圖紙、計算書和報告成果等。應說明擬拆除建筑物的現狀特征及材料組成。對仍要保留的建筑物,若缺失原始設計及施工資料,則應進行檢測。水工建筑物拆除設計需收集以下資料[6-7]:
(1)工程設計及施工資料。如果沒有圖紙,必要時應進行現場測量繪制新的圖紙,反映當前建筑物的情況。應盡可能詳細說明擬退役工程的特征及工程設施的完整情況。原設計文件、施工文件、運行管理文件以及有關工程改造的文件資料,均對建筑物的退役方案確定有著重要關系。建筑物的類型和構筑材料的處置要求將影響拆除方法的選擇和建筑物的拆除成本。攔河壩拆除前,例如土石壩,如缺失原始的設計及施工資料,則需進行地質勘探確定建壩時所用材料的體積及特性。對心墻土料進行檢測,研究填壩土料、石料是否能夠重新利用,或者如何處理及合理選擇處置的地點。盡可能減少材料堆放場地,減小對河道環境影響。
(2)業主或監管機構記載的相關信息。包括檢查、歷年修繕的記錄;項目歷史記錄、建筑照片和當地歷史學會、檔案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報紙報道;互聯網搜索可能可以提供的一些有用信息資料。
(3)建筑物材料及試驗數據。如混凝土抗壓強度;混凝土結構中預埋金屬構件、鋼筋等。對于混凝土壩,原設計圖紙及施工文件資料在評估過程中十分重要,包括混凝土壩的加固范圍、混凝土強度、預埋的金屬結構位置與型號等?;炷寥⌒驹囼炗兄诖_定拆除及保留方案的相關材料特性。例如,對侵蝕嚴重的建筑物,若侵蝕深度較淺,且下層混凝土性能良好,則可對該建筑物進行適當改造。混凝土破碎和回收利用可能有利于工程退役并且是一種經濟的選擇,如有可能,可將混凝土粉碎,作為路基或提供給供料較困難的項目用作建筑材料。
(4)工程建設前地形圖。其將有助于確定水庫內的原始地面,以估計沉積物體積,并確定壩址區的恢復或清除范圍。
(5)泄洪建筑物的運行歷史和現狀。
(6)水庫水位、水深、河流縱、橫斷面。
(7)水庫沉積物剖面及其工程性質、力學指標。
(8)工程處置廢棄物料的地點和運輸距離。
建筑物拆除方案應根據退役方式以及建筑物類型、結構形式,拆除過程中的安全風險,水位控制條件,對主要區域河段影響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對條件復雜的建筑物拆除設計應編制專題研究報告。
水電工程退役拆除應分析研究建筑物拆除和拆除后工程區場地恢復的目標及要求,選擇科學合理的拆除方案,以降低工程退役成本,盡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水電工程退役的原因中經常有需滿足新的環境要求的情況,這些新的要求也可能給退役方案帶來一定程度的制約。同時水電工程退役大壩拆除方案一般與環境質量目標的控制關系密切,如對河道一般環境控制目標是最小化的渾濁度和過量細泥沙的沉積等[6],可以采用分階段拆壩方案進行控制。
建筑物拆除方案應包括拆除的最終形象要求,泄水方案,拆除內容,各部位拆除時序安排、分期分層情況,拆除施工方法,拆除工程量,拆除料再利用等。建筑物拆除的最終形象要求應根據退役方式和工程區場地恢復要求確定,應主要考慮以下方面[1- 8]:
(1)保留或變更的工程任務。建筑物拆除或改造的最終形象應滿足退役后工程任務的要求。建筑物拆除后的工程區場地應滿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
(2)行洪和防洪安全要求。國家或地方對安全通過洪水流量一般有監管要求。如可能要求大壩的剩余部分在一定的水位或時段內安全地通過特定大小的洪水或要求最小的潰壩高度、寬度,如壩高小于3 m。
(3)大壩及其他建筑物的結構破損和老化程度等。大壩剩余部分可能對社會穩定造成的潛在危害,水工建筑物剩余的結構若需要一些長期的運行操作和維護要求,這些要求對決策是全部或部分拆除有影響。大壩和附屬結構的類型,建筑物,特別是大壩的類型可能在確定最終拆除的形象程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果考慮部分拆除,混凝土、砌體、土方或堆石等大壩的建筑材料需滿足項目任務和對建筑物結構安全和性能的要求。
(4)后期運行維護的要求。
(5)建筑物拆除方案及費用。
(6)水庫泥沙滯留或排泄要求。水庫泥沙沉積物的清除和處置可能增加工程退役項目費用成本。在大壩拆除施工過程中,對水質的要求可能需要嚴格的控制下泄水流的含沙量和濁度,這些要求會對水庫泥沙淤積物的處置措施和大壩拆除的高程、部位、時序帶來重要影響。
(7)上、下游社會環境要求。社會環境要求是指在公眾視野范圍內是否有環境因素要求,如審美因素往往會給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帶來不同影響。
(8)建筑物歷史文化價值評估。建筑物是否有歷史文化價值,歷史和文化價值觀也將在拆除舊建筑方面發揮影響作用。大壩和附屬建筑物可按照文物予以保護,以保存歷史文化資產。保留部分大壩或附屬建筑物可能根據保存工程某一特定文化、歷史要素而確定的。
(9)管理單位的要求。水電工程退役應考慮工程管理單位或利益相關方對土地使用、可持續發展、人員安置等方面的合理要求。
完全退役的大壩,其壩體設施的可見部分一般需拆除,可以選擇完全拆除壩體上部分結構或留下部分結構進行掩埋。對大多數小型壩來說,將其拆除到河床高程以下0.5 m的最低深度一般就足夠了,對動態河床的河流或較大的水壩,需要設計人員研究確定合理拆除深度,以確保結構在未來不暴露。全部拆除的大壩在確保新河床滿足沖蝕的前提下,宜拆除至現狀河床高程以下,并與上、下游河床平順銜接。
建筑物拆除期間工程泄流能力應滿足洪水設計標準和控制水位的要求,下泄流量控制應滿足下游防洪安全、水庫泥沙排放、下游區域環境影響等方面的要求。大壩拆除前應首先利用現有泄水、輸水建筑物盡可能降低庫水位,降低施工過程中的技術難度和安全風險[9]。大壩拆除過程中可對工程現有過水設施、閘門及啟閉設施進行改造,確保滿足放水要求。在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的拆除往往要求將泄水量保持在最低水平。設計需計算分析在較低庫水位時,輸水建筑物的過流能力,是否滿足最小過流量的要求,否則,對局部退役的建筑物,可能需要新建建筑物進行泄流,或在大壩拆除的最后階段,利用臨時解決方案(如安裝管道)來增加排泄量。壩體拆除過程中,與其配合的泄水建筑物泄流沖刷不能影響建筑物安全。
在拆除大壩的過程中,泄洪建筑物如不能達到最大程度降低庫水位和控制入庫流量的目的,在某種條件下,需使用現有的輸水系統降低庫水位和控制流量,也可以通過適度的改造來提高輸水系統的泄水能力。例如,發電站引水系統拆除渦輪后,會增加壓力管道的流量。
土石壩在拆除過程中如遇較高的庫水位,將占據可能滯洪的水庫庫容,當洪水發生時會帶來更大的度汛風險;同時較高的壩前水位,將使壩體浸潤線升高,不利于壩體施工的開挖和壩體的穩定,故需要盡可能地降低水庫水位。此外,對均質土壩、黏土心墻壩等也需盡可能早地降低庫水位,降低材料的含水率,以便有利于開挖施工和使用。
建筑物局部拆除時,應對其保留部分的結構穩定性、耐久性進行評價,對不滿足要求的應提出處理措施,并進行加固設計。壩體拆除過程需根據現有工程的壩體體形、斷面分區、工期要求設計拆除步驟和方法,拆除過程需滿足穩定要求。建筑物局部拆除工程中無論是保留部分還是擬拆除部分,影響安全的,均需先加固后拆除。
退役水電工程建筑物結構一般由于年久失修、老化、環境侵蝕作用結構強度大幅低于原設計強度,甚至本身就為設計確定的破壞狀態,故在進行拆除過程強度、穩定性分析中,特別是對混凝土構件,應采用實際的材料強度指標,其材料指標通常通過試驗確定。擬退役的混凝土結構其斷面可能破損,部分構件可能已不能發揮功能,故在進行拆除時需按照結構的實際情況進行穩定性分析計算。建筑物安全性評價及拆除過程結構強度、穩定性計算分析應考慮材料劣化,采用實際的物理力學指標。結構受力計算模型及尺寸應與實際情況一致。
建筑物拆除方案宜盡可能考慮拆除料再利用,并宜按再利用要求細化方案。土石壩通常采用常見的開挖方法和運輸設備來拆除,并可以提供粘土、砂、礫石、塊石等材料,供場地恢復或商用。
重力壩、拱壩拆除過程中壩體壩基強度和穩定應根據現行行業標準進行復核,滿足短暫狀況基本組合的要求。重力壩、拱壩在壩體拆除過程中,設計需確定壩體的拆除方案和步驟,一般需分不同壩段從高到低分層拆除,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形成不同的壩段、壩體孔口或缺口,用于泄水或度汛?;炷翂尾鸪^程中采用部分壩段缺口過流時,裸露的壩基需能夠滿足壩體穩定的要求。當壩段拆除施工時,壩體缺口可能行洪,對壩段有水荷載作用,需分析計算缺口壩段的穩定性和抗沖情況是否滿足要求。對非缺口壩段的拱壩,需計算在水荷載等作用下產生的應力是否滿足材料強度要求。作用在壩體的荷載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一般作用荷載由水荷載、自重、揚壓力等組成,必要時考慮施工荷載和爆破作用。
采用爆破拆除的,應控制爆破參數,必要時可對壩基或拱座巖體、岸坡采取一定保護和加固措施。
土壩及堆石壩的拆除,可視為土石壩填筑施工的逆過程,除作用在水庫各特征水位工況的水荷載外,其余荷載作用邊界條件相似。壩體處于不斷拆除,降低高度的狀態,因此,土石壩拆除過程中,進行壩坡抗滑穩定計算時,壩體滲透穩定及壩坡穩定應滿足現行行業標準的要求,其壩坡穩定最小安全系數按非常運用條件I中短暫狀況確定。
土石壩拆除過程中,若現有的泄水建筑物無法有效降低或控制水庫水位時,應研究制定導流方案,并防止大壩拆除期間發生大壩失事[9]。通常土石壩的溢洪道位置較高,在大壩拆除過程中,溢洪道降低水庫水位并控制來水的能力非常有限。若大壩一側岸坡有較好的基巖,溢洪道沿基巖而建,則可以在大壩的拆除過程中開挖一條泄水明渠連接現有的溢洪道的泄水槽,將泄流導入下游河道。
采用大壩開挖導流槽進行導流,分段拆除壩體時,應綜合考慮拆除施工時段的來水量、水位控制和泄流能力、下游防洪安全等情況和要求,研究確定主河床段大壩開挖導流槽的尺寸和下泄流量,必要時對導流槽采取防護措施。
土石壩部分或全部拆除過程期間,需注意水庫水位下降速度及導流。需通過滲流穩定分析成果,控制水位下降速度,滿足水位下降條件下壩體的穩定性要求,提出水庫水位降落要求及措施。為確定庫水位的下降不會引起滑坡,必要時要求進行土壩穩定分析。以防止引水建筑物阻塞或出現其他安全問題。
土壩及堆石壩的拆除,所用方法與修建方法大體相同,即采用翻土及開挖設備。土石壩的拆除順序,應從壩頂開始,然后向下逐層挖出,應防止壩體邊坡因開挖而出現更為陡峻的壩坡,從而發生失穩事故。土石壩拆除設計應合理確定壩體各部位的拆除步驟和施工方法,分析各拆除工況條件下的壩體穩定性,提出各部位開挖坡度的上限值。例如,有的國外大壩退役指南中要求,壩體開挖形成的施工平臺高差大于9 m時,開挖邊坡不能陡于1∶2,小于9 m時,開挖邊坡不能陡于1∶1.5。對出現滲漏問題的土石壩增加排水墊層及在下游修建馬道。
對低壩或中高壩拆除到一定高度后的剩余部分,若水庫沉積物排沙下泄對下游不會產生危害,也可在壩體上開挖導流槽使水流沖蝕拆除壩體。采用導流槽沖刷拆除大壩時,應對水力沖蝕或可能潰決產生的洪水、泥沙下泄進行專門研究,并應評價其對下游河道和設施的影響。
泄水建筑物拆除時段和拆除方案應綜合考慮工程退役拆除期間庫容、庫水位控制及防洪度汛要求確定。泄水建筑物拆除設計應首先研究、計算分析現有泄水建筑物能否滿足工程防洪標準要求,并調查、研究可能產生的生命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通過調洪計算,研究確定現有或改造過的建筑物是否有能力滿足安全度汛要求[3-7]。擬退役水電工程一般存在老化的泄洪建筑物不滿足泄流能力的情況,在一定條件下和洪水規模時可能會造成水庫水位的上升,會增加上下游財產損失的風險。如:老化的溢洪道及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較低,造成洪水漫過壩頂,對整個工程構成危險。對混凝土建筑物,需要進行壩體穩定分析,以預測或確定該建筑物是否會在洪水發生時失事。對土石壩建筑物,需要評價大壩可能遭受的侵蝕程度,若可能失事,需提出并分析有關結構的改造措施及預算成本。
對保留部分功能的退役水電工程,泄水建筑物應能滿足相應的泄水功能要求。泄水建筑物拆除方案應能滿足存留部分的安全、運行及維護要求。
水力發電功能和其他任務功能全部終止時,岸邊溢洪道、泄洪洞進出口等結構應按照土地使用和環境保護要求全部拆除或填埋。拆除后形成的工程邊坡的安全穩定性應滿足現行國家和行業有關規范的要求。
退役設計應對泄洪洞等地下洞室進行封閉設計。洞身襯砌支護結構一般不進行拆除,應研究分析其長期穩定性,必要時提出處理措施。
輸水系統退役設計應根據輸水建筑物的形式選擇合理的退役方案和拆除方法。若工程退役后輸水系統被用作城鎮供水管道或其他用途,應按新的使用要求進行改造。水力發電輸水設施通常有各種斷面形式的渠道或管道,如巖基上開挖的渠道、土基中開挖的渠道、混凝土或漿砌塊石襯砌渠道,其退役拆除的方法也不同。開挖的輸水渠道可實地退役,也可用適當的材料進行回填。用于渠道的襯砌材料可進行拆除或實地填埋。用于渠道的襯砌材料一般有混凝土、混凝土砌塊、砌石、拋石、瀝青、土工布、橡膠止水等,這些材料的拆除及拆除物料的處理的應根據建筑物的周圍社會環境情況,采用合適的方法拆除,方便材料的處置和后續利用。若引水渠道占用土地面積較大,退役方案及處理措施應滿足土地開發使用、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沒有開發利用要求的地下輸水建筑物宜進行封堵設計。水工隧洞退役設計應對其長期穩定性及其對相鄰土地和地表建筑物、設施的影響進行評估,必要時提出處理措施。保留下來的隧洞,可能會發生侵蝕,需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保證對應地面的公共安全。故水工隧洞退役后產生的長期后果以及退役方法對相鄰土地、建筑物的影響,必須仔細評估??稍谒矶催M口修建隔墻或做部分回填,作為安全措施。若隧洞以后需要進行安全檢查或是用作其他目的,則需選擇合適的安全設施類型。
地面廠房系統由地下建筑結構及地面建筑物結構組成,其他建筑可能包括相鄰取水建筑物以及開關站建筑。水電工程退役后,若發電廠房未賦予新的使用要求,地面建筑物宜進行拆除,地下建筑物及其附屬洞室宜進行回填或封堵。同時電站廠址的綜合利用應符合工程退役土地規劃、環境保護、景觀因素等方面的要求。
廠房拆除前,應對廠內機電設備進行妥善處置,廠房結構或設備拆除施工若需使用橋機進行起吊,應對排架柱、吊車梁等結構進行安全復核,必要時進行加固處理。
地面廠房拆除應從上而下,逐層分段進行。采用人工拆除時應按樓板、次梁、主梁、柱的順序依次拆除。采用機械拆除時,應先拆除非承重結構,再拆除承重結構。
發電廠房的下部結構通常為體積較大的混凝土,如上部建筑拆除后,則下部蝸殼、尾水管等建筑物及下部空間應予以回填,不滿足土地規劃、環境保護、景觀因素等方面要求的,應將其全部或部分拆除。廠房新用途對下部結構有使用要求時,應按照新的用途要求進行改造設計。
地下廠房退役設計應研究分析地下廠房退役后的長期穩定性以及對相鄰土地、地表建筑物及設施的影響,必要時提出處理措施。保留下來的地下廠房、洞室,可能會發生侵蝕、逐步垮塌,不滿足洞室長期穩定的要求,工程退役后需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保證對應地面的公共安全。故退役設計時需對地下廠房退役后的結構穩定性以及退役方法對相鄰土地、建筑物的影響進行評估。若地下洞室以后需要進行安全檢查或有其他用處則需選擇合適的安全支護或回填等措施。
退役水電工程建筑物拆除后應對河道、岸坡進行必要的防護設計。由于工程拆除導致周邊交通、供電、供水及其他設施受到影響的,必要時應進行恢復改建設計,達到原有功能。
根據工程退役實踐經驗,水電工程退役水庫及主要建筑物的拆除,可能會影響工程周邊的交通、供電、供水及其他設施的已有功能,故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分析其受影響后產生的問題以及程度,必要時應對相關受影響設施進行恢復改建設計,達到原有功能。
(1)退役水電工程建筑物拆除設計與新建建筑物設計有較大的不同,新建水工建筑物設計一般是建筑物最終結構體形、尺寸和材料的設計等,而退役建筑物的設計主要是對分步拆除過程的結構體形、尺寸和材料利用的設計。水電工程退役建筑物拆除設計將帶來傳統專業設計分工內容的調整和變化。
(2)建筑物的拆除方案的確定,特別是水庫大壩拆除方案的確定較為復雜,建筑物拆除設計前應盡可能收集設計、施工、改造、加固、安全監測、運行管理、安全評價及鑒定等有關資料,應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分析影響和制約拆除方案確定的主要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水庫大壩的拆除方案。
(3)建筑物拆除的最終形象,應結合工程退役方式及實際情況確定,一般應根據廠址安全、開發利用、工程區場地恢復、生態環境等要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