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煒 董銘 白云怡 邢曉婧 趙覺珵 陳欣 柳玉鵬
(上接第一版)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對外關系研究室主任呂耀東說,作為日本保守勢力的代表,安倍遇刺事件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日本右翼勢力。盡管刺殺者的政治傾向尚不明確,但一個幾乎可以肯定的事實是,安倍遇刺不僅不會使日本政壇整體保守化的趨勢停止,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
“此次安倍前往奈良,正是為自民黨的修憲綱領進行宣傳,”呂耀東說,安倍的繼任者或將打著“繼承安倍遺志”的悲情旗號,加快修憲進程,繼續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和“積極參與四邊機制”政策,并加速配合北約進入亞太的步伐,這會給東北亞地緣政治帶來更多安全風險。
日本10日將舉行參議院選舉。日本總務省8日表示,沒有推遲或改期的計劃。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管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安倍遇刺有可能成為一種“符號”,使自民黨所代表的保守勢力獲得更多日本民眾的同情票。
法國《費加羅報》稱;由于事發太突然,安倍沒有指定的政治繼承人,這給日本政治留下巨大變數。管志剛說,一大懸念是日本最大政黨的最大派系將由誰來接管。目前看來現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和前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比較有競爭力,也不能排除安倍的弟弟、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的可能性。“安倍派”成員眾多,找到繼承安倍衣缽的合適人選卻不容易,未來“安倍派”也有可能分崩瓦解。
盧昊認為,安倍去世顯然將在日本政界造成系列連鎖影響,但目前看來還不具備直接改變日本國家軌道乃至地區形勢的可能性。持同樣觀點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鍵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岸田文雄已有一套相對成熟的外交政策和對華方案。從執政角度來說,沒有了來自安倍的政治羈絆與牽制,對岸田施政更加有利。
日本或被“永遠改變”
安倍遭槍擊尤其令日本震驚,還因為這發生在一個槍擊管控嚴格的國家。《華爾街日報》說,針對政客的持槍襲擊在日本非常罕見。最近一起著名政客被槍殺事件發生在2007年,當時長崎市市長被日本黑幫槍殺。
《華盛頓郵報》 評論稱,日本以自己是一個安全的社會而自豪,近30年過去了,奧姆真理教對東京地鐵發動的沙林毒氣襲擊的影響至今仍在回響,正是因為此類事件罕見。小瀏敏郎說,有觀點認為,在社交網站上,排斥他人言論的現象越來越多,社會逐漸失去傾聽不同意見的寬容。如果這次犯罪行為來源于這種社會風氣,不免讓人更為擔憂。
“不僅是罕見,這在文化上是不可理解的,”國際安全工業理事會日本負責人南希?斯諾對11說,日本一直是“綠洲”,無法想象有如美國一樣的槍支文化。此事對一個不訴諸這種暴力的民族會造成什么心理影響,“想到這一點,我就崩潰了”。她認為,周五的槍擊事件將不幸地“永遠改變日本”。▲
環球時報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