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敏 李玉斌 閔澤林 易步生 黃璇




[摘要]目的探討并分析B超引導下大隱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后靶靜脈再通的影響因素及近遠期預后。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湖北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外科實施B超引導下大隱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的86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術后6個月評估患者的療效,根據靶靜脈是否再通分為再通組(n=30)和非再通組(n=56)。記錄患者的年齡、性別、大隱靜脈術前直徑、CEAP分級、大隱靜脈高危結扎、運動量等,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患者術后靶靜脈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術后4周和6個月的靶靜脈嚴重程度評分均顯著低于術前,術后4周的靶靜脈再通率為9.30%,顯著低于術后6個月的34.88%(P<0.05);大隱靜脈術前直徑>8mm、運動量≤30min、加壓包扎時間>7d是影響術后靶靜脈再通的危險因素(P<0.05);大隱靜脈術前直徑>8mm是影響術后靶靜脈再通的獨立危險因素(OR=3.077,P=0.002)。結論臨床應根據術后靶靜脈再通的危險因素及時調整相應的治療方案以預防術后靶靜脈再通。
[關鍵詞]B超引導下大隱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靶靜脈;影響因素;預后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2)11-0193-04
大隱靜脈曲張是位于下肢內側的淺表靜脈,起于足背靜脈,經內踝前方沿小腿內側上行,至大腿根部入股靜脈[1]。本病多由于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引起,使靜脈內血液倒流,遠端靜脈瘀滯,繼而引起大隱靜脈擴張、膨出和扭曲,常表現為下肢酸脹不適、沉重感、乏力,嚴重者可造成色素沉著、潰瘍和出血[2-3],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常采用B超陰道下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治療,可使患者快速恢復,且不留手術瘢痕,創傷較小,但術后易復發[4],會出現靶靜脈再通的情況,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因此,本研究主要回顧性分析B超引導下大隱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后靶靜脈再通的風險因素,為臨床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湖北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外科實施B超引導下大隱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的86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男42例,女44例,年齡35~46歲,平均(40.52±1.37)歲。納入標準:1符合大隱靜脈曲張診斷標準[5];2CEAP分級為C2~C4級。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者;2既往行靜脈曲張手術患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4存在肝腎功能不全者;5存在惡性腫瘤患者。根據靶靜脈是否再通分為再通組(n=30)和非再通組(n=56),再通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5~46歲,平均(40.64±1.51)歲;非再通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35~46歲,平均(40.40±1.24)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引導下大隱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治療,術前患者接受DP-1100Plus型B超(邁瑞Mindray全數字便攜式超聲)檢查觀察患者大隱靜脈反流情況和深靜脈通暢情況。患者采取仰臥位,對患肢進行常規消毒,在B超引導下,將射頻導管經皮膚穿刺口導入大隱病變靜脈,放置導管鞘,在導絲的導引下將射頻導管插至隱股匯合下方處,在大隱靜脈管壁周圍注射0.1%利多卡因(廣西南寧百會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387,批號:C10002531)進行麻醉,將靜脈輸液管連接于射頻導管尾孔和壓力泵之間,持續滴注抗凝劑,確定導管位置后,開啟射頻閉合儀(美國Vinus Closure System),將電極溫度控制在85°C,緩慢撤回導管,速度控制在1cm/s,隨后以2~3cm/s的速度撤回,直到導管退至脛骨內側踝附近腔內射頻閉合治療,然后加壓包扎患肢。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患者近遠期療效觀察患者術后4周以及6個月后的靶靜脈再通率,采用修訂版靜脈臨床嚴重程度評分(VCSS)[6]評價療效,一共10個項目,每項0~3分,分數越高,代表越嚴重。1.3.2靶靜脈再通的影響因素回顧性分析入院病例,記錄患者的年齡、性別、大隱靜脈術前直徑、CEAP分級、運動量、加壓包扎時間等。CEAP分級:C2級:有靜脈曲張;C3級:有水腫,但無靜脈疾病引起的皮膚改變,如色素沉著、濕疹和皮膚硬化等;C4級:有靜脈疾病引起的皮膚改變。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滿足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兩樣本獨立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患者術后靶靜脈再通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近遠期療效比較
B超檢查發現,術后4周86例患者86條患肢中再通率為9.30%,顯著低于6個月后的34.88%(P<0.05);術后4周和6個月的VCSS評分顯著低于術前(P<0.05)。見表1。
2.2術后靶靜脈再通的影響因素分析
大隱靜脈術前直徑>8mm的再通率顯著高于術前直徑≤8mm的再通率(P<0.05);運動量≤30min的再通率顯著低于運動量>30min的再通率(P<0.05);加壓包扎時間>7d的再通率顯著高于加壓包扎時間≤7d的再通率(P<0.05)。見表2。
2.3logistic回歸分析術后靶靜脈再通的危險因素
大隱靜脈術前直徑>8mm(OR=3.077,P=0.002)是影響術后靶靜脈再通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4。
3討論
大隱靜脈曲張是血管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生于持久從事站立工作和體力勞動的人群,如教師、售貨員、外科醫生等,患者年齡多在30~70歲[7-8]。隨著生活節奏和方式的改變,大隱靜脈曲張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本病早期表現為下肢淺表靜脈擴張,酸脹不適等,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肢出現麻木、濕疹,甚至是皮膚萎縮和潰瘍等[9],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傳統的治療方式是開放式外科手術,但存在術后疼痛和恢復時間長,不能快速恢復活動等缺點[10],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腔內射頻閉合術已成為大隱靜脈的主要治療方式,但術后易出現靶靜脈再通的情況,不利于患者的遠期預后[11]。因此,提前對靶靜脈再通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助于降低再通率,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大隱靜脈術前直徑>8mm的再通率顯著高于大隱靜脈術前直徑≤8mm的,這與汪佳旭等[12]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隱靜脈直徑較大時,靜脈周圍軟組織及超聲探頭外部壓力受力不均,會導致大隱靜脈出現不對稱及不完全收縮,再加之管腔閉合效果不理想,致使靶靜脈出現再通的情況[13]。此外,韓林霖等[14]研究結果顯示,大隱靜脈直徑越大,導致管壁體表面積越大,在手術治療時,靜脈壁與射頻導管接觸不充分,從而致使治療效果不佳,使靶靜脈血管再通的發生風險增大。因此,在臨床治療時應注意大隱靜脈的直徑大小,選擇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以降低術后靶靜脈再通的發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4周和6個月的VCSS評分顯著低于術前,提示B超引導下腔內射頻閉合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近期療效較好,可降低疾病嚴重程度,但術后6個月易出現靶靜脈再通的情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B超引導下的腔內射頻閉合術具有安全、無痛、術后恢復快及無瘢痕等優點[15]。術前利用超聲檢查,對血流異常處進行標記,可以清楚看到血管病變和閉合程度,有助于減少對周圍神經和肌肉的損傷,且采用局部麻醉,有效避免老年患者因心腦血管疾病等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缺點,可降低患者術后痛苦時間,在術后較短時間內即可進行正常活動,有利于促進患者恢復,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B超引導下大隱靜脈腔內射頻術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療效,影響患者術后靶靜脈再通的危險因素有大隱靜脈術前直徑、加壓包扎時間、運動量等,在臨床上應對這些因素予以重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術后靶靜脈再通率。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太少,臨床應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進行驗證研究。
[參考文獻]
[1]許玉春,李軼輝,吳潤東.CHIVA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21,25(1):46-49.
[2]張獻銳.聚桂醇硬化劑輔助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3):275-277.
[3]陳曉玲,鄭多安,鄭漫漫.下肢大隱靜脈曲張的病因及改良手術治療[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11):202.
[4]梁小敏,陸巧霞,張培珍,等.綜合干預在下肢靜脈曲張腔內射頻消融術聯合注射泡沫硬化劑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8):99-102.
[5]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分會,等.中國慢性靜脈疾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9,99(39),3047-3061.
[6]王曉濤,孟彬,劉劍峰,等.超聲引導泡沫硬化聯合手術對下肢靜脈曲張療效及患者血流動力學VCSS評分炎癥狀態的改善作用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15-19.
[7] Dralle H,Kols K,Storck M,et al.Ligation of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as treatment of varicosis[J].Chirurg, 2019,90(1):60-62.
[8]商之涵,盧岳青,劉文飛,等.下肢靜脈曲張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9,25(1):93-97.[15]
[9]宋均飛,殷世武.大隱靜脈曲張微創治療進展[J].安徽醫藥,2019,23(3):437-440.
[10]嚴杰,仲春燕,邱俊毅.超聲引導下注射腫脹液在大隱靜脈曲張微創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35):108-111.
[11]馮琦琛,王昌明,李選,等.超聲引導下腔內射頻閉合術聯合局部點剝治療下肢靜脈曲張[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8,18(7):577-580.
[12]汪佳旭,張巍,韓天,等.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下肢靜脈功能不全的療效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21,23(5):342-346.
[13]Bendix SD,Peterson EL,Kabbani LS,et al.Effect of endovenous ablation assessment stratified by great saphenous vein size, gender, clinical severity,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J].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2021,9(1):128-136.
[14]韓林霖,韓天,陳曦,等.超聲引導射頻消融聯合外科微創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療效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1,21(7):1287-1291.
[15]李亮,唐曉勇,劉強光,等.超聲引導下局部浸潤麻醉在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20,1(4):423-428.
(收稿日期: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