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受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國內就業機會驟減,這使得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形勢變得十分嚴峻。本文通過對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出高校藝術類畢業生面臨著用人單位人力資源需求下降明顯、畢業生就業觀念不成熟、畢業生缺乏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畢業生自身綜合能力欠缺等困境,并依此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探究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困境
一、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1.就業渠道單一、穩定性差
受專業特殊性影響,藝術類專業的就業渠道相對單一、穩定性較差,大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初次就業集中于藝術類培訓機構、學校、與藝術類專業非相關性的中小微企業等類型的單位,相比其他專業而言,藝術類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水平明顯較低,另外,由于從事崗位和自身職業目標有一定的差距,這導致大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出現短時間內頻繁跳槽的就業局面。
2.就業區域分布較集中
受行業因素影響,經濟發達地區有更多的藝術行業發展資源和機會,這導致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區域就國內而言主要集中于北上廣、東南沿海地區、一線城市等地區,即使這些地區就業和生活壓力非常大,也在每年畢業季成為藝術類畢業生初次就業的首選區域,而對于不發達地區的就業招聘信息對于藝術類畢業生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二、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困境分析
1.用人單位人力資源需求下降明顯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的影響,一些企業面臨著倒閉的風險,藝術類行業作為非民生行業,整個市場受到嚴重沖擊,大部分用人單位的崗位招聘計劃有所調整,尤其針對藝術類崗位的人力資源需求明顯下降。一方面,由于應屆生跳槽幾率大,一些企業為了規避風險,大幅度減少對于應屆畢業生的招聘,另一方面,受特殊因素的影響,各大高校紛紛取消大型招聘會,為企業進校園進行招聘造成一定困難,這使得原本就業難的藝術類畢業生想在畢業季成功就業變得難上加難。
2.畢業生就業觀念不成熟
藝術類專業學生相較于其他專業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經濟壓力較小,大部分學生對于家庭有一定的依賴心理,在畢業之際求職積極性不高,尤其部分學生,為了逃避就業,不惜選擇報名研究生考試繼續學習深造,但由于意志不夠堅定,學習主動性差,往往升學錄取率較低。還有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受家庭及認知因素的影響,就業觀念過于理想化,尚未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將就業目標緊緊鎖定于機關事業單位、公辦學校等所謂的“鐵飯碗”,而對于能夠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不感興趣,但受綜合能力影響,理想往往難以實現。因此,不成熟的就業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藝術類畢業生慢就業、懶就業甚至不就業的現象[1]。
3.畢業生缺乏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
大部分藝術類畢業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之后,認為四年大學生活很漫長,離畢業還很遙遠,于是開始“躺平”,學習能動性弱,部分學生甚至出現掛科嚴重、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對于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的規劃。另外,大學雖然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但由于藝術類專業個性化的特點,各種專業統一性的職業規劃教學對于藝術類學生的指導效果并不明顯。這些現象的存在直接導致臨近畢業季,大部分藝術類畢業生缺乏一個清晰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目標,不清楚自身的優勢與特長,無法根據自身專業能力和需求準確定位自身所適合的崗位,在升學與工作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大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在缺乏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會選擇“隨大流”,盲目地與周圍同學做相同或相似的就業選擇,結伴去某一地區就業和考研考公的現象尤為常見,但“隨大流”的行為往往很難找到真正適合自身的工作,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藝術類畢業生會出現短期內頻繁跳槽的情況。
4.畢業生自身綜合能力欠缺
在藝術類學生中,由于文化課成績薄弱、迫于升學壓力而選擇藝考之路的人不占少數,這部分學生到大學之后往往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但即便專業能力較強,文化課基礎和其他管理能力還是較為薄弱,尤其是英語水平的極度欠缺,導致藝術類學生在畢業時英語四級的通過率普遍不高。總體來說,藝術類畢業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欠缺無論是面對考研升學還是面向高質量就業機會都是一大不可忽視的阻礙。首先,對于想要考取研究生的藝術類畢業生來說,每年因為英語成績未過線而無緣升學的學生占了很大部分比重,這也是藝術類畢業生考研錄取率低的一大因素;其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強,為了更好的與國際接軌,很多高質量企業已經將綜合能力特別是英語能力作為企業招聘的一大門檻,而英語能力薄弱的藝術類畢業生很明顯不符合這一類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最后,對于想要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學生來說,“逢進必考”已成為常態,而這類考試對于綜合能力的考察可以說是相當全面,所以綜合能力不足直接導致每年進入公務員事業編隊伍的藝術類畢業生少之又少[2]。
三、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幫扶對策
1.引導藝術類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加強就業心理疏導,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是幫助藝術類畢業生實現就業的一大關鍵。尤其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的就業和心理壓力相對較大,應充分發揮就業和心理專職教師的作用,做好心理疏導,幫助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使畢業生既要樹立憂患意識,又要清楚自身優勢。一方面可以幫助畢業生認清自身藝術類的專業特點和優勢,加強他們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通過報名特崗教師招聘和西部計劃等項目,下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正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另一方面可以幫助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念,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對于考研、考公、考編初次未上岸和具有不切實際就業理想的畢業生來說,既要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又要教會他們認清現實,糾正他們“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心理,鼓勵他們通過積累工作經驗和提升綜合能力的同時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崗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
2.加強藝術類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
各高校應加強對于藝術類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階段。首先,從學生剛進入大學的大一階段,做好入學教育安排,大力強調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除了常規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聽取各類職業規劃類講座的方式,經常性找一些優秀的學長學姐做經驗分享發揮朋輩教育的作用,在思想層面上建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為學生更好的安排大學四年甚至更長遠的規劃奠定一定的基礎;隨后,到了大二、大三階段,重點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能力,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帶領學生參觀優秀企業,鼓勵學生通過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專業性大賽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能力;最后,到了大四畢業階段,可以根據藝術類畢業生的個性化特征,由畢業設計導師、專業教師、就業專職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多方著手,進行一對一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畢業生更好的認清自身優勢和嚴峻的就業形勢。
3.多渠道開辟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市場
藝術類院系應多方位開辟學生的就業渠道,及時了解所涉及藝術類專業的相關領域及交叉學科的就業前景,準確尋找與畢業生專業相關的用人單位進行對接。進一步加強同用人單位的聯系,提升走訪企業的頻率,與其建立人才培養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為畢業生搭建實習就業的平臺;深入挖掘校友資源,邀請優秀校友入校開展校友講壇和職業生涯規劃等講座,充分發揮校友資源的帶動作用,通過二級校友會機制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建立覆蓋面廣的就業網絡,鼓勵畢業生到校友企業就業;注重發揮線上招聘平臺的作用,受特殊因素的影響,企業入校開展招聘宣講會的機會驟減,應充分借助微信公眾號、騰訊會議、抖音等線上平臺,開展線上企業招聘會,發布網絡招聘信息,搭建畢業生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線上線下全方位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幫助畢業生早日實現就業。
4.全方位培養藝術類畢業生綜合能力
除了專業能力,還應注重對藝術類學生實踐能力、英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目前藝術類高校普遍不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方面,大部分學校對于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成績已沒有過多的限制,放任自流,這使得本身英語基礎薄弱的藝術類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難上加難,在實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上受高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方案的影響,也是略顯不足,因此可以通過推薦相關的免費英語課程、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書籍和游戲等方式,讓學生獲取學習資源,并挑選優秀的研究生學長學姐,身體力行,以朋輩教育的力量進行學習指導,其中針對有特殊就業需求的藝術類畢業生,可以通過專業教師與優秀學長學姐進行一對一精準幫扶和指導,全方位提高其綜合能力。 PR
參考文獻:
[1]張海霞.新形勢下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策略探究[J].商業文化. 2021,(35):136-137
[2]張全,李艷萍.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幫扶舉措探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 2020,(14):176-177
(作者簡介:陳夢涵,鄭州輕工業大學,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