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小時候的我,在放學后可以去田野里抓螞蚱、逮蟈蟈,去小溪里逮泥鰍、摸螃蟹,冬天還可以去抓野兔……都市鋼筋水泥“森林”里長大的孩子,何時才能重拾父母的童年時光呢?親子露營,讓孩子們有了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世界的機會。
“爸爸/媽媽這個是什么花?”“水里的魚是什么品種呢?”“這株漂亮的植物叫什么啊?”……自帶“十萬個為什么”技能的孩子們一旦到了大自然,“為什么”的天賦技能絕對加倍,能在大自然中成長固然是好事,可這么多年過去了,有多少家長又能清晰記得所有的動物、植物種類和特性?可好不容易激活了孩子的求知欲,任誰也不愿用“不知道”令孩子失望吧!這個時候,就是識物軟件的主戰場了。
AI識別專家是一個萬能識別神器,除了能夠識別植物,還能識別人臉和文字,辨認寵物,讀出菜譜,甚至教你辨識陌生的車型。打開攝像頭,拍一拍就能快速識別,為你給出相關的搜索信息結果,隨時隨地長知識。
AI識別專家的好處是使用方便,用戶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界面輸入關鍵詞搜索即可調出使用,而對于希望進一步讓孩子了解野外動植物的家長,定位精準的獨立App更適合一些。這里推薦花伴侶、彩色等獨立的軟件。
以花伴侶為例,其是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圖庫、魯朗軟件負責開發的植物識別應用,用戶只需要拍攝植物的花、葉、果等特征部位,即可快速識別植物。花伴侶能夠識別中國野生及栽培植物上萬種,幾乎涵蓋身邊所有常見的花草樹木。
除動植物識別外,夏季親子戶外時,孩子們最期盼的活動中,“觀星”絕對排得上號。想著小時候用的紙質旋轉星圖,現在大家用手機就可以實現很多星空探索。在星圖App的幫助下,用戶拿起手機對著天空,就直接顯示對應天空的星星。


這里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名為Sky Guide、結合AR技術的觀星App,在沒有云層的黑夜里打開 Sky Guide,通過它的AR功能可以讓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星星對應上它們的名字。這款App內置了特別的濾波器功能,讓用戶可以觀測到各種波長下的星空,看到人們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奇妙景象——這便是視覺享受。而平常只能靠腦補的歷史星空景象,在Sky Guide的畫面上也可以輕松看到。
對于擁有激光雷達的設備,使用 Sky Guide 并打開AR模式,將會有不太一樣的體驗——尤其是在室內對著天花板來觀星,可以用手指“打碎”天花板,讓絢爛的星空觸手可及。Sky Guide 中還對原本的搜索界面進行了重新設計,以視覺導向的全新目錄瀏覽提供了全新的類別劃分以及新的內容專題項目,對于天文愛好者而言,Sky Guide 將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觀星App,更是一個天文知識的新寶庫。
在這一系列App的加持下,相信父母能瞬間化身孩子們眼中的知識達人,科技絕對會讓露營變得更加有趣!
親子露營,哪怕是追逐蝴蝶、摘一朵蘑菇都能讓孩子們感到興奮不已,對于久未接觸大自然的都市兒童而言,在大自然中肆意玩耍絕對是親子露營的重頭戲,作為父母的我們,自然需要提前準備好各種玩具,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戶外活動體驗。
提到親子露營的戶外活動,飛盤絕對是性價比極高的存在,各種飛盤一共有4種規格:一般飛盤、回收飛盤、高爾飛盤和玩具飛盤。
至于玩法方面,飛盤爭奪賽(Ultimate Frisbee)是當前小紅書、微博、抖音等平臺上最為流行的飛盤項目。這是一種沒有身體接觸、通過自我裁判來開展的飛盤運動項目,官方比賽所用飛盤重量為175克。因為團隊飛盤比賽沒有身體接觸,沒有對抗,所以也就具備了“女生友好”這一天然屬性,同時在比賽中又包含投擲、接住等技巧性提升,以及奔跑、跳躍等有氧運動,所以確實得到很多喜歡運動的女生的喜愛,對于孩子而言,這個活動也是非常不錯的。
而不少露營地點不太適合奔跑和爭奪,這里建議帶著孩子玩“飛盤高爾夫”。該游戲規則跟高爾夫類似,通常在9洞或18洞的球場(大多數飛盤高爾夫球場都有9洞或18洞,但也有6、12、21、24或27洞的球場)上進行。參與者從發球臺或區域向目標投擲飛盤來完成一個洞,然后從上一次投擲的地方再次投擲,直到到達目標。跟高爾夫類似,投擲次數最少的獲勝。

飛盤之外,水空/陸空多用途玩具無人機也是親子露營時孩子們最為喜歡的玩具了。以LIVING STONES 化石無人機為例,通過旋轉翼折疊和泡沫組裝配件的加入,讓無人機實現水陸空三合一應用,不局限環境(可室內,室外,泳池等水面)自由拆分,切換無頭模式,飛行器會以遙控器的遙控桿前后左右方向為標準進行飛行,無論飛行器飛多遠,都能輕松返回,操作更簡單。
這種百元左右、偏玩具的無人機產品非常適合孩子們在露營時使用,從拼裝到操控,手腦能力皆能得到鍛煉。
親子露營旺季,讓人揪心的安全問題也隨之出現——大大小小的蟲子越來越多!尤其是各種毒蟲,往往都潛伏在孩子喜歡的草地、樹林里,蜱蟲是其中最讓人擔心的一種。4至9月是蜱蟲活躍的季節,全國多地相繼進入了蜱蟲活躍期。被這種毒蟲叮咬,會造成局部充血、水腫,還會引發感染導致血栓。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被叮咬后無法及時自查,父母更要多加留心。
蜱蟲可以攜帶并傳播多種病毒性、細菌性和原蟲性疾病。如果存在蟲媒傳染病感染,還可能出現高熱、頭痛、嘔吐、腹瀉等情況,家長很可能誤以為孩子感冒了,從而耽誤治療,所以一定要重視預防。蜱蟲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那些喜歡去樹林、草叢玩耍的孩子,也更容易成為蜱蟲的目標。

蜱還可以分泌少量具有麻醉性質的唾液,這樣動物或人就不會有所察覺。從幼蟲開始,蜱蟲就掌握了吸血技能,而一只成年蜱蟲可以在宿主皮膚上吸血長達6~12天。因此,帶孩子和寵物外出野餐露營時的各種準備中,防蟲工作要放在首位。
外出野營防蟲,要給孩子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里,同時注意不要穿涼鞋。建議孩子穿淺色衣服,這樣便于查找是否有蜱蟲附著;衣物表面要盡量光滑,蜱蟲不易黏附。下身可以搭配透氣舒服的防蚊褲,顏色也基本以淺色為主,而防曬帽最好選擇封頂、大帽檐的款式,避免蜱蟲黏附在孩子的頭部和頸部。帶孩子露營,要盡量避免直接在草地、樹林等長時間坐臥。同時,要在孩子裸露的皮膚上涂抹驅避劑,出汗、沾水、玩耍時間長等情況下,要及時補涂,回家后記得盡快清洗干凈。
驅避劑一定要選專門針對戶外使用的產品。潤本的這種驅蚊液適合1歲及以上的孩子使用,成分為20%派卡瑞丁,對蚊子和蜱蟲都有效。驅蚊時間長且效果強,適合野外露營、登山冒險、戶外垂釣。6個月及以上年齡的孩子可以使用含10%避蚊胺的普通驅蚊水,同樣對蚊子和蜱蟲有效。
6個月以下的孩子出行,則不建議使用驅蟲劑,防蟲以物理措施為主,比如穿長袖衣褲,戴防蟲頭網等。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產品來處理。氯菊酯可用于處理靴子、衣物和露營裝備,并通過多次噴灑以保持保護性,或可購買使用氯菊酯處理過的衣服和裝備。

一般在叮咬人體24小時后,蜱蟲身上攜帶的有害微生物會開始傳播。進入室內后2小時內淋浴可降低蜱傳疾病的風險。所以回家后,一定要盡快給孩子洗頭、洗澡,同時檢查孩子的身體。孩子的肘窩、腋窩、脖子、耳周、腹股溝、頭發等地方,是蟲子容易隱藏之處,要重點查看;皮膚上有黑色或棕色斑點處,也要仔細查看。此外,蜱蟲也會依附在貓、狗等動物身上。露營回家后,先檢查清理,確定寵物身上沒有寄生蟲,才可以讓孩子接觸。
一旦被蜱蟲附著叮咬,一定要用干凈的細尖頭鑷子將蜱蟲盡可能靠近皮膚表面夾住,以穩定、均勻的力向上拉動,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蟲,否則會導致口器脫落并留在皮膚中。也可先用酒精噴涂在蜱體,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或擠破蜱蟲,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如果在清除蜱蟲后的幾周內出現發燒、乏力、肌肉酸痛等,要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