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炬

“今年1月到5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達到189.2萬輛,國內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滲透率達到24%,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7個百分點。” 某汽車品牌西部戰區總監周先生表示,這些數字說明用戶對新能源車的技術和產品體驗高度認可,更意味著新能源車進入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關鍵拐點。
“就是半年前,我還會說不考慮純電動汽車。但是近期油價一漲再漲,上海又推出了‘油改電’的補貼政策,還是更換了電車。”剛從起亞更換了蔚來的蔣先生表示。目前由合資品牌向中國品牌置換的案例越來越多,這和過往業界普遍認為的“升級置換”并不一樣。
在過去中國汽車高速發展的年代,相當一部分用戶還是不認可自主品牌,他們寧愿花更多的錢來購置一個合資品牌的背書。僅以性價比為噱頭,中國汽車品牌的“品牌之路”非常艱難。? 轉機出現在2021年,乘聯會數據顯示,這一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達到298.9 萬輛,同比增長169.1%,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4.8%,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
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但傳統海外品牌在銷量上仍未影響到中國車企。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51.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9.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在1~5月新能源車企銷量排名中,前十中除特斯拉外,均為中國本土車企;車型銷量前十五中,除特斯拉Model 3外,均為中國車企產品。
從今年以來,傳統車企已經掌握了電車的造勢密碼,“盲訂”成為風氣:4月8日,歐尚Z6開啟盲訂;5月21日,東風風神皓極開啟盲訂,官網稱僅過了一天時間,盲訂首日訂單破萬。6月下旬,阿維塔11啟動預訂……
當下的“盲訂”風潮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車企有造勢需求,老百姓有國貨情結,但“共創”這個消費需求擺在臺面上,能滿足到什么程度,還是存在未知數。如果車企在盲訂前期并未將權益邊界鎖定清楚,規則解讀完善,后期維權糾紛的概率會更高。
智能電動車的用戶,本身帶有一定“先鋒”屬性,他們雖然愿意嘗試購買高端智能電動車,但對于產品技術尚在了解中,心中也缺乏一些安全感,對于產品的信任度仍處在建立過程中。表面看,盲訂是一種雙贏,但如果企業濫用盲訂,透支用戶對品牌的信賴,必將給企業帶來“反噬”。


PSQebO9KJLWsRWoXMkLN/Q==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的第三代CTP——麒麟電池正式發布,麒麟電池系統集成度加強,體積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輕松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
早在2019年,寧德時代就制造出了無模組電池包CTP,使電池體積利用率突破50%。伴隨核心工藝、核心算法、核心材料的全方位提升,麒麟電池將三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磷酸鐵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
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4680系統可以提升13%,實現了續航、快充、安全、壽命、效率,以及低溫性能的全面提升。本次的麒麟電池技術指標基本上比傳統的磷酸鐵鋰和高鎳三元效率提升10%至15%,對于電池行業而言,無疑又是一次比較大的進步,但是也必須認識到一個現實情況,就是以鋰這個材料作為正極的電池,其實它在物理上還是會存在一定的極限。
湘財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潘俊認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寧德時代顯然已經是整個行業的龍頭,包括這種電池技術路徑上面的卡位,對于寧德時代來講,也有望提升它的估值。對于和寧德時代深度綁定的公司來說也是有利的。
另外在新能源領域寧德時代繼麒麟電池后再吹風凝聚態電池可能會拉動石墨烯材料來上一波,電池領域特斯拉4680、比亞迪刀片和寧德系列電池基本成了頂流,不斷的新品創新拉動了材料領域的更新,預期成就了近期大炒的題材,但整體業績增長還在上游,中報或許有業績驗證階段,短期高位注意沖高減磅。
6月14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要盡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延續政策。同時,還將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加大新體系電池、車用操作系統等的攻關突破,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以及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上海、吉林等疫情沖擊嚴重地區復工復產的步伐正在加快。無論是新能源車還是汽車零部件板塊,都開始出現明顯上漲趨勢。而從銷售數據看,進入5月后,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批發銷量同比降幅收窄到1.4%,各項刺激汽車消費政策也隨之而至。
6月中旬,乘用車總體市場折扣率約為13.3%。6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期183萬輛,從目前來看,上海一些主要車企、零部件廠商,基本達到了90%左右的達產率,在5月中下旬,基本上已恢復到雙班、三班產能。而受第二季度疫情影響,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可能會保持在一個超負荷的滿產狀態。
另一方面,在這個節骨眼上,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發布帶來了積極影響,不管是補貼種類、刺激范圍還是時間維度來看,都超出市場預期。從影響范圍來看,以往的購置稅一般在1.6升以下,刺激范圍約在72%,而此次測算的刺激范圍在90%以上,影響范圍更廣。
汽車行業飽受疫情困擾的同時,頻繁上調的油價也使得燃油車車主叫苦不迭。最新一輪汽柴油價格每噸已分別提高390元和375元,意味著部分地區的95號汽油突破每升10元大關。在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升溫。
從整車端來看,當前的新能源領域其實還處于競品比較欠缺的格局,在這個狀態下,一些能夠快速推出新能源車型的車企比較能快速享受到格局和增量市場帶來的影響。而在還未完全轉變對新能源設施的觀念下,油車仍然有很大市場,向新能源轉型的車企也可快速搶占這部分市場。
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表示,目前電池材料和設備的供給整體上不存在問題,材料方面最緊張的是負極材料,是因為上游石墨受制于環保能耗、電力供應等限制,設備的問題在于訂貨周期變長了,電池廠由提前半年到提前8個月以上訂貨。供應緊張是結構性的,訂單會向頭部企業集中,預計今年乘用車領域動力電池裝車量在250GWh左右。這個數字,已經比去年增長了6成。